俄乌冲突一周年盘点,战场上的俄军与乌军武器有哪些问题?
来源:蒋蒋的兵工厂
俄乌冲突已经一周年了,这场战争也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爆发的第一场工业国之间的高强度战争,而作战过程也让我们众多的吃瓜群众大开眼界,谁也没想到战争的进程竟然是如此诡异多变,本文就来盘点俄军与乌军武器表现出来的问题。
首先就是俄乌两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中的绝大多数,依旧是老旧的第二代型号。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出成型的第四代主战坦克(T-14)、重型履带式步兵战车(T-15)、轮式步兵战车(“回旋镖”)、装甲侦察车和装甲输送车(“库尔干人”25)和自行火炮(“联盟”SV)的国家,其第三代改进型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如T-90S和T-90M、BMP-3M、2S19M等型号在国际市场上亦有相当的影响力。甚至乌克兰也曾经是T-80UD和T-84等第三代和第三代改进型坦克的出口国,怎么说外界都期待能有一场钢铁洪流的“强强对抗”,战争初期俄军长驱直入,用不到20万兵力,压制住了乌克兰在开战之初的40万左右武装部队(包括国民卫队和准军事武装),体现了俄军大规模使用机械化部队的能力尚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谁也没想到俄军前期的大飙车竟然打成了夹生饭,由于俄军过于自信,战略目标也过大,加强营级战斗群(BTG)突进过快,配属兵力尤其保障力量少的问题很快显现出来,结果就使得大量技术装备出现故障后既无法有效维修又无法回收,其中不乏铠甲S2与T-90M这样的先进高价值装备完整落入敌手,很多指挥车辆和电子对抗车辆既没能回收也没有进行破坏就落入乌军手中,带来了技术秘密和通讯秘密被敌方掌握的风险。
铠甲S2
T-90M
另外由于军费不足,又要优先保障战略核力量等尖端武器的升级换代,俄军的常规力量建设已无法适应现代条件下的大规模、高强度战争,俄空天军缺乏预警机、指挥机、察打一体无人机、电子战飞机,难以进行战场监控,更缺乏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无法进行多军兵种协作。俄乌两军地面部队的主要坦克和装甲车依然采用落后的主动红外投线灯作为夜间观瞄设备,既容易招来红外制导反坦克武器的打击,又不能和火控系统有效交联,这使得俄乌双方的装甲部队都尽可能避免夜间作战,限制了战争进程。俄军装甲部队的新技术装备配备比率也不高,尤其是2010年以后新研制出来的诸如T-14坦克、T-15重型步兵战车、“库尔干人”25装甲侦察车和装甲输送车、“回旋镖”轮式步兵战车、“联盟”SV自行火炮等新一代地面武器,迄今为止在这场高强度战争中集体缺席,完全成为了阅兵场上的摆件。少量配备的第三代和第三改进型技术装备是以“撒胡椒面”的形式分散列装,经常出现一辆T-90A带一群老式的T-72BV坦克进攻的画面,这就使得需要体系支持的新装备无法形成集团战力,活动能力也被老式装备拖累,单车单炮性能的发挥也受限制。
库尔干人25
回旋镖
T-14
俄军的身管火炮和火箭炮,其射程和打击精度、数字化程度都还停留在苏军水平,在与欧洲各国推出的新一代52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美国制造的M270和M142(“海马斯”)火箭炮对抗时,如果没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就经常会被压制住。俄军的大量武装直升机取得了重大战果,但也受到敌方防空火力杀伤付出了惨重损失。俄军的电子战部队在本次也并没发挥关键作用,甚至有评价说还不如2014年乌克兰危机时期,这可能是“星链”技术在乌克兰军队中的大量运用导致的。战争初期俄军投入兵力的不足与作战装备的大量消耗,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在中期大规模启封旧装备补充战损。
2S19
卡-52
俄罗斯的空天军与海军也是一样问题多多。空天军虽然投入了很多“三代半”机型如苏-35S和苏-30SM多用途战斗机,苏-34战斗轰炸机等,但缺乏专门型号的电子战机实施压制,无法解决乌克兰零星分布的防空导弹,没能开辟空中安全通道。要知道前期这些都是苏制装备,干扰压制这些都难也实在是说不过去。再加上缺乏精确制导弹药与卫星制导滑翔弹药,使得苏-30SM和苏-34这样的战斗机还得挂着诸如FAB500 M54高阻弹、FAB500 M62低阻弹、OFZAB500 低阻弹等进行超低空突防与轰炸,结果损失惨重。
su-34与高阻炸弹
俄军也没有实施大规模多机种空中协同作战,而多以双机编队活动,四机编队都不多,八机以上的战斗出动就更少,这可能也与俄军先进预警机缺乏有关。虽然俄军战斗机在面对同等数量的乌军战斗机几乎打赢了每一次空战,却无法有效利用制空权,缺乏空中预警网使得乌克兰空军在俄军宣布夺取制空权后依然能够不断地实施零星出击。俄军也缺乏察打一体无人机,无法做到长时间战场控制与信息支援,这个问题直到引进伊朗无人机与加大自产“猎户座”无人机才算略有改善。
A-50太老了
A-50U
A-100
俄海军则更是青黄不接,因为俄罗斯海岸线长且不连续,俄乌战争中,俄海军只能依靠黑海舰队独自为战,旗舰“莫斯科”号的沉没直接使黑海舰队失去了指挥能力和区域防空能力,只能靠中小战舰的点防空火力,自保都比较费劲,只能用巡航导弹袭击乌克兰目标了。里海区舰队和边防军海上部队有一些颇为适合对乌作战的小型舰艇(里海有运河通往伏尔加河,伏尔加河通黑海),如果驰援黑海舰队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但前者只是在里海对乌克兰境内目标实施巡航导弹攻击,后者只是在亚速海实施巡逻护卫任务,很难说是积极参战了。
莫斯科号
乌克兰手中的装备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研发的新一代武器虽然种类比较多,但数量比较少,比如T-84系列、BTR-3、BTR-4、BTR-70DI、T-72AMT等都是如此,这一方面是乌克兰军费太少只能凑合着用老装备,另一方面也是新发展的坦克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新步战车则大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有的还会用各种老底盘,由于生产能力萎缩导致了大量故障,自然不会有太大数量,好多次都是样车上战场。
BTR-3
BTR-70DI
T-72AMT
BTR-4MV1
乌克兰炒作的各种“抗俄神器”也不断破灭。首先就是被寄予厚望、也对俄军造成相当大心理压力(以至于在坦克顶部安装格栅装甲)的“标枪”轻型反坦克导弹,根据雷锡恩公司内部文件,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标枪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射程和技术可靠性都很差,大量出现打不准,打不出,打得近,电池没电,操作复杂等问题,再加上进入平原战阵地战后,标枪较小的射程也很难发挥作用,因此后期可证实的战果都少。
标枪
随后就是M777榴弹炮,金属疲劳、射击时不稳定和后坐力造成的磨损过大等问题一直在困扰M777,比较难修,另外这货的展开、装填、构筑阵地也需要全人力,通过弯曲的推弹杆将炮弹推送到位,极大的减慢了射速,调炮也需要人工。该炮还采用39倍径炮管,因此射程也是垫底存在,打完了挂车又是体力活,根本别想快打快撤,还会占用拖车,因此是俄军视频中的主要打击对象。M777的设计初衷是以空中吊运为主,地面牵引只是辅助,但乌军是把它作为纯牵引式火炮使用的,自然优点几乎没有,缺点通通暴露。
M777
至于北约援助的各种52倍口径自行火炮和车载榴弹炮(卡车炮)倒是可圈可点,然而数量不多型号庞杂也使其无法发挥出真正实力,也暴露出了大量问题,比如P2000就出现了 ACS 数字系统错误、高强度发射导致炮管与装弹机都出现问题,波兰提供的“蟹”式自行火炮更是多次出现炸膛等严重故障。M270和M142“海马斯”火箭炮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出现了弹药威力小,射程仍显不足的问题。
祖扎娜2
PZH2000
更重要的是,即使我们看到乌克兰能够得到各国的大量援助,然而这点援助在高强度的消耗战中显得数量十分稀少,乌克兰人依靠的还是自己手中大量的苏制装备,随着这批装备的数量逐步减少,即使北约把大部分手里的苏制装备都援助乌克兰,也无法扭转整体的实力对比。
可见,俄乌双方在武器方面在本次战争中都暴露了很多缺陷,这些缺陷有些源于旧的思想观念,有些源于军费短缺的现实,也有些是轻视这场战争而出现的短缺。这场战争获得的经验,将深刻影响两国战后的武器发展理念,也给旁观的各国上了生动的一课。
毕竟这种场面可不多见啊!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或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