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上海抗疫保供中的木牛流马

上海抗疫保供中的木牛流马

科技

作者油醋
邮箱[email protected]

6月的上海,终于一如往常。

531日,上海市在最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座城市从61日开始,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61天。

41日浦西封控时起,到61日城市复苏,这是一个关于上海的数字。

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这座2500万人口的城市寂静无声,人们不得不暂时退回到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2022年春天的上海,俨然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接近美团的一位人士告诉品玩,在上海恢复首日上午,配送端突然出现了单量上涨但运力下降的数据异常现象,经电话沟通后发现,骑手们的回复大致相同,“好久没能回家了,今天上午要先回家洗个澡睡一觉”。

“战争”意外到来,最先停摆的是基础设施:城市物流、公共交通、餐饮娱乐……而往日沉默奔走在城市毛细血管配送员,突然撑起了城市溶栓剂的角色,顺应着人们对物资的需求,日夜流淌在第一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上海拥有着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参与其中的个体不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感染风险。人们迫切需要一些新的运输武器,哪怕在某个最小的战场单元内扭转战局。

42日,浦西封控的第二天,上海虹桥机场行人寥寥,一支31人的队伍在当天中午突然而至。

带队人韩笑有着多年物流从业经验,如今回想起刚到上海时的紧迫,一切仿佛历历在目,“那时,上海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陌生”。

与此同时,另一支车队正在高速上突围。5辆拖车载着一批自动配送车从北京取道天津,进入山东半岛,再贴着东海海岸线的公路一路向南,终点是上海浦东的一个下高速口。

一天后,这支拖车队伍抵达上海,和早先的支援队汇合。一切从零开始,人和车将一同进入疫情重灾区,建起一张全新的毛细血管网络。

美团自动配送车到达上海后的卸车场景  

回溯历史战争的胜负手,大多绕不开后勤和补给,长平之战、官渡之战、土木堡之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经典战役不胜枚举。

而这中间还有一个经典:诸葛亮北伐时,造出了木牛流马。这种四条腿、肚中空的木制机械,成为蜀汉十万大军的运粮武器。

斗转星移。将近2000年后,当上海面临一场“无声之战”,空降的自动配送车队,也在上海重演了木牛流马的奇迹。

亟需升维的运输战

3月下旬开始,李达已感受到上海物资供应压力。身为美团自动配送车运营负责人 ,他开始考虑要不要把自动配送车派过去。

上海16区中,浦东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4月末,无症状感染者数已经临近20万人。当地的社区和医院,是运力首先告急的地区。

上海迪士尼乐园,浦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321日正式关闭。这里往西10公里,容纳5000户住宅的社区“绿洲康城”,志愿者一直超负荷运转。

再往西走12公里,前滩出现相似一幕:一个70栋楼组成的老小区突然封闭。1400位居民的核酸检测、物资流转工作,落到基层7名志愿者身上。

浦东第一家三甲医院仁济医院,每天进出90辆救护车,是平日两倍还多。患者数量激增,救护车堵在屋外找不到位置,屋里的病人只能躺在缴费机前休息。医护人员不但要承担问诊压力,还要搬运核酸检测试剂等医疗器械。

2020年之后,武汉成为全国人民关于疫情的一场集体记忆。当奥米克戎袭来,这场记忆再次被唤醒,慌乱中的人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几乎完全依赖人力搭建的城市运力体系,背后依然蕴藏着结构性风险。

图源:人民网

也正是看到了此间种种,331日晚上,李达和同事开始讨论支援上海的计划。他们最终决定,在保证北京最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将其余所有资源都投入上海。

北京顺义的业务线上,近30辆正在运营的自动配送车首先被征调,加上两批分别停放在仓库和正在路测的车,首批支援上海的自动配送车达到50辆。

31人支援团队也很快确定下来,41日中午,美团总部的渝北厅成了临时的作战实验室,随之而来的就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50辆自动配送车,光是“登机”就要一整夜。确诊数量还在上升,怎么将大规模车队送往千里之外的“孤岛”,是李达他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最快的办法是空运,但那时候去往上海的货机已很难租到,接近2米的车高也无法进入客机货舱。”李达只能将目标转向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意味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疫情正在从上海向周边扩散,各省市进出管控都在收紧,沿途的高速口随时可能关闭,合适的货车与司机难寻。

以往常用的跨市托运商,无法负担起大批自动车同时运输的需要。李达当天曾联系另一个托运供应商,所有细节都敲定后,对方却在装车当晚突然反悔,货车司机们不愿在这个时候冒险去上海,给多少钱都不去。 

事发突然,最终顺丰给美团协调出了车和司机的资源:五辆18米长的拖车经过12小时的通宵装车后,42日中午从北京出发,3日晚上到达上海浦东。

自动配送车出发的当日下午,前线负责人韩笑带着支援团队抵达了上海虹桥。从无人的到达层走出去,稍作休整,他们就前往设定好的接车点与车汇合。

美团自动配送车在运输中  

重建“毛细血管”网络

环境复杂了,美团自动配送车运维的逻辑就需要变化。

理论上,韩笑的支援队要一路跟车维护。可政策上只进不出的限制,让支援队无法进入社区和医院,只能在前期部署、远程调度上下功夫。

45日中午,自动配送车车队第一次开进上海绿洲康城的社区大门,选择这里是因为到上海前,团队就接到了社区不远处的一个美团买菜菜站的求援信息。

由于每天爆单,这家菜站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骑手和拣选员连轴转,也免不了积压大批等待配送的订单,“站里就有兄弟提议向总部求援,看看能否把北京的新装备借来用用。”站长杜海涛说。

支援团队到达后与社区快速沟通,社区负责人第一时间同意了车辆驶入。根据他的描述,社区内居民日常订购的必需品每份重量会超过10斤,但小区面积大,往返一趟20多分钟,几十个人照顾5000多户,“时间久了确实没人能扛住。”

就这样,自动配送车成为社区志愿者的新帮手。这些志愿者从未想到,眼前这些能快速熟悉社区路况的小黄车,三天前还跑在北京顺义的一条马路上。

当然,李达也没料到,看似仓促上马的绿洲康城却是上海之旅最简单的一站。

美团自动配送车在上海瑞金医院 

48日,上海瑞金医院。这个平日就得接纳1万以上门急诊病人的大型医院,迎来了一批美团自动配送车。

医院中物资流动频繁,流向固定,人类感染风险极高。这些特性,让自动配送车有了更大发挥空间。和社区场景不同,这次自动配送车主要的装载物除了餐食,还有医疗设备和核酸样本。

这里最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志愿者在美团自动配送车上放置好物资,在车身屏幕或自己的手机上简单操作一下,车门关闭,随即进入下一趟不同路线的运输。而车的周围,没有常规道路上必备的安全员身影。

事实上,作为高风险场景之一,车在进入医院开始服务后,就完全委托给了医院工作人员。这也是美团自动配送车上海抗疫中的惯常操作,为了防疫安全考虑,车子进去后由志愿者独立操作。

韩笑每次看到小车自己开进封闭区,就感觉像父母在告别孩子,“说放心是假的”,但还好孩子进去了,远程也有人管

车背后“远程的人”

这些“远程的人,是自动配送车的云控安全员。

云控平台是这次上海抗疫场景下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它让小车和志愿者们不再需要孤军奋战。

根据韩笑介绍,每一辆小黄车进入疫区时,位于北京的美团自动配送云控团队的屏幕上就会开出一个新的视野,“上海社区志愿者可以通过手机对车做一些简单的指令,远处的云控团队也会同步待命,揽下每辆车运行中一切意外情况的应对工作。”

在这一协同过程中,自动配送车中的分量依然很重,但人的位置开始后置,而小黄车得以摆脱近场运维的桎梏背后,成熟的云控能力是其中关键。

韩笑还用地图标注举了个例子。

自动配送车在投入使用前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信息采集工作。

简单来说,一辆地图车会先行进入目标区域跑一遍场地,收集路线和周围环境信息,形成一张反映区域空间物理特性的高精地图。但对于需要点对点运送的自动配送车来说,这样简单的地图远远不够,它还需要与现实中每幢楼的具体信息对应起来。

“这就像是在送门诊楼的物资之前,得先知道哪一幢楼是门诊楼一样。”

韩笑告诉品玩,这些点位信息首先需要后方的云控团队和前方志愿者做协同的摸排,标注在高精地图上。然后自动驾驶技术加入进来与高精地图匹配,才能制定行驶路线。

疫情的场景下,志愿者与云控技术分担了原先的近场运维角色。运维团队通过云控可以远程对车进行具体场景下的设置,甚至在车遇到突发情况时直接进行接管。而此时自动配送车身边的志愿者,可以协助前者完成一些信息采集和标记的工作,或者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实现对车的控制。

美团此前建立分布式云控团队,是想帮助自动配送车识别和解决运行中的问题。但疫情当前,大部分车空降上海,云控能力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让人们身处远在千里之外就能参与到抗疫保供的工作中。

韩笑解释,云控不是自动配送车在疫情中落地的全部倚靠,它更像是自动配送在落地体系中一种协同一切的效率手段,这背后也是美团对自动配送应用场景长期投入的意外收获。

再造木牛流马

长久以来,外界对于自动配送的质疑一直都在。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从来都固定在科技展台上的概念技术,或者是在自动驾驶的高速场景无法短期内实现之前,科技公司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技术、成本以及落地政策……自动配送浮于众多的不确定性之上。外界很多时候也以这种质疑去打量那些积极投身其中的科技公司,认为入局者中的大多数,都是希望用这张看起来很美的空头支票,来兑换一种言不由衷的长期主义。

这体现出自动驾驶自身的困境:几乎所有的落地场景都要深入到人类环境去实现交互,但出于安全性和民众接受度的考虑,这种打磨困难重重。某种程度上,疫情让冷清又急需运力的城市成为这股新势力的练兵场。

现在看起来,美团自动配送车队在上海平稳服役,是一次迟到又匆忙的应答。在此之前,少有人理解,为何美团自己的配送业务刚站稳脚跟,就早早进入自动配送领域,甚至将无法行走的孩子丢到街上,边工作边成长。

李达加入美团超过9年,见证了这家公司几乎所有城墙的建立。

外界对我们一直有两种看法,好像不太有边界感,李达说,又好像挺聚焦的。这很恰当地体现了美团的矛盾性,在搭起成熟的配送场景闭环后,美团也乐于寻找自我迭代的试验场。

2016年成为美团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它踩实了中国最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位置,自动配送业务也同时开始启动。这一年,一个隐秘的W项目组在美团内悄然成立,成为一年后自动配送车事业部的前身。

2018年拿到一笔40亿美元的融资后,王兴有些出人意料地表示,公司会将业务重心放在自动配送和人工智能上。这番表态在当时看来有些不着边际,因为外界不理解,已经在与饿了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配送规模又接近300万人的美团,为什么急忙向一个看起来站在自己业务反面的领域落子。

但无论如何,王兴的话成为了美团后续四年的发展纲领。公司甚至在2021年宣布重新调整公司战略为“零售+科技”,并重申会围绕“科技”进行长期投入;而当年研发支出大增53.1%167亿元人民币,增速领跑全行业。

当然,只有自研并不能满足美团对“科技”加速布局的野心。四年时间,美团还大幅扩容了自己的科技“朋友圈”,先后参与了高仙、普渡、毫末等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头部企业投融资事件。

现在无论是什么样的雨天,我们的车都不会停止运营。韩笑说,入春的上海雨天很多,这种天气对自动车配送有很大影响。他坦言,如果放在三年前,美团自动驾驶的技术还无法应对复杂天气,现在已经可以了。

这种运营稳定性是自动配送车的核心指标,在一个商业化的语境里直接决定着能否满足用户需求。

车子能力不完善,就会超时,订单就少。反过来,超时的订单越少,顾客满意,订单就会越多,这是一个正反馈,韩笑表示,从数据上来讲,这里有更大的规模化可能。

直到去年,美团自动配送车日单量还在几百到几千之间摇摆,这一数字在今年却稳定超过了1万。最近一个月,仅上海一城配送量峰值就曾到达2万,如果把上海服役当作一次高强度规模化运营冲刺测试,结论无疑是积极的。

人和车的“共生空间”

自动配送的运行轨迹上,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

电商与外卖的出现和繁荣,深刻改写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格局。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眼看即将重塑这两门生意的成本结构。高度依赖人力的末端配送场景常常无米下锅,因此诞生了围绕“驿站”的自提模式。

但从少有人愿意下楼拿快递来看,这种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大家的真实需求。自动配送作为运力补充,自然被视为一个有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或许是运力升维的关键一环。

当然,如果仅仅将自动配送看成人力配送的反面和替代品,似乎又把这件事简单化了,这二者的矛盾中并不是没有共生的空间。

慢速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对于配送体系增效的潜力巨大,但自动配送的本质不是替代人,而是去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配送效率。我们认为,在非常长的自动配送发展周期中,还会是人和车共存的关系,李达表示。

此次在前线的美团运维队伍中,有骑手经验的人比比皆是。在小黄车的周围,一个从车辆维护、充电、云控到地图标注等,由近及远的多角度运维体系正在成型,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职业的崛起。外卖配送业务的兴起,让中国很大一部分劳动者有了相对自由的工作机会。

如果有车存在了,能否让外卖小哥们去做一些本身劳动强度没那么大的工作,比现在更体面?这也是美团自动配送业务创新的出发点之一。

前期种种质疑,都在极端疫情挑战下得到某种回应。自动配送车重建城市毛细血管的同时,人机共存的图景慢慢拉开,一些猜测开始得到验证。

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团自动配送车在上海提供了日产能2万单的运力,累计配送54万单物资,换算下来,相当于接近300位志愿者的人力。美团在自动配送等“零售+科技”领域的探索收到回响,而关乎人的思考,答案也更加清晰。

回望过去,木牛流马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核心原因不是蜀道有多难,也不是技术设计有多精巧,而是这股为“人”考虑的技术力量,改变了过往用命铺路的血腥。时光流转,相似的出发点让历史重演,自动配送这项新科技也为更多人知晓。

疫情最终会过去,美团的自动配送车也会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像木牛流马一样跑在路上,像孩子一样去真实生活里成长,学会与人走得更近。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自动配送车还会出现在上海,但那时或许不是紧急保供的面孔,而是成为人们生活里一个长期可靠的常规选择。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文章版权归品玩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发送关键词 转载合作招聘 到品玩微信公众号,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百家号上关注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保供稳价:4月物价数据传递的信息要抗疫,也要稳经济:中国怎样分缓急?警告!华人最爱的木瓜膏出事了!全澳紧急召回,立即停用!各大超市还召回一款食物,注意~捅嗓子、打疫苗、吃抗病毒药,抗疫医药的造富神话与投资机会京东季报图解:营收2397亿同比增18%亏30亿 支持抗疫保供不在抗疫一线:那些上海医生们的清闲与苦恼蒋介石如何对待民间遍地饿殍的复盘抗疫“保供战” ,快递物流主力军为何集体“断链”?告别张文宏,上海抗疫迎来了一位宝藏男人“朝阳群众”不仅会抓坏人,他们的抗疫表现堪称中国公众的缩影「末端配送」无人化加速,激光雷达助力「科技抗疫」龙卷风健康快递 162专访吾岛牛奶:上海抗疫团购背后,是靠情感安插在社区江湖的“暗桩” | 刀法品牌群像企划今日聚焦:抗疫英雄被感染,竟被书记谩骂?英雄,流血又流泪?决不答应!行业首家!无人车方舱医院解决方案,破解方舱抗疫难题上海17名防疫保安应聘被骗,如今在桥下和楼道过夜地主断粮 海军陆战队断粮 魔都鸳鸯锅日记(四)E同抗疫丨上海的那些事儿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45)上交钥匙反锁房门,硬隔离是开抗疫的倒车住在车上保供的50天:孤岛遇见孤岛新州断电危机解除!能源部长获紧急保供赋权,称现阶段可“谨慎乐观”!如何看待重症及死亡病例?抗疫胜利的关键是什么|上海新增1606+11956《隐入尘烟》:供中产“观看”的农民电影上海保供28天,一个市民吃饭要花多少钱?分析师在行动!个个都是抗疫中的多面手被骂了3年的抗疫,今天我就要夸香港做得好!一个码畜眼中的上海抗疫注意!东航直飞上海航班紧急修改!新西兰抗疫措施或将恢复,政府透露更强毒株的应对方案抗疫还得靠疫苗,FDA匆忙批准的辉瑞新冠口服药疗效仅30%突发:上海社会面清零,抗疫胜利曙光终现2022最新刊丨建筑中的木材 Wood In Architecture医药保供人驻店的20天:单子像流水、体重掉了7斤、凌晨2点做核酸奥密克戎4个月袭6大城市,抗疫4大新变化值得关注!莫斯科的平静,让人不安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