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选择,我要为了1000块放弃大厂的offer吗?
大家好,我是梁唐。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毕业生,在薪资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比如500-1000,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
潜台词是说:我要为了每个月多1000块放弃大厂的offer吗?
最近又到了春招的时节,想必不少同学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关于薪水待遇,这里面门道和坑比较多,不明就里很容易吃亏。希望能帮大家排排坑。
一、年终
公司在发放offer的时候, 其中的年终奖一栏一般是保守着写的,或者是不写明发放月份的。因为外部大环境有好有坏,再加上每个人的表现绩效也都各不相同,不直接写明方便调整。一般HR会口头告知大概的年终奖情况,让候选人心里有数。
市面上互联网公司常规的年终奖标准默认是3个月左右,然而这里面也是有猫腻的。
小厂口中的3个月和大厂口中的3个月不是一个概念,大厂口中的3个月,一般指的是不出意外的话,你能拿3个月。小厂可能得反过来理解,如果出了什么意外,或者你表现特别好才能拿到3个月。比如去年我从新加坡transfer回国的时候,就是降薪回来的。因为HR说国内的年终奖月份比新加坡更多,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最后只发了0.5……
另外小厂的HR特别喜欢在年终奖上忽悠,我刚毕业入职的那家公司,HR就忽悠我说去年很多人拿了8个月(千真万确,我甚至现在还记得她的花名)。我当时就想,就算HR说的有水分,打个对折,3-4个月年终总是没问题的吧?结果到了年底,抠抠索索发了2个月。发两个月就算了,还继续忽悠说是大环境不好,阿里也才发了两个月……
第二年我就去阿里了,HR也说是一般拿3个月没问题。那一年我也没有绩效特别好,3.5+,算是中上水平,入职也没满一年。除了13薪红包之外,最后还拿了4个月,另外还有期权奖励。
二、社保
单纯从offer上的月薪来看,小厂如果只比大厂多1K左右,拿到手之后可能并不占优势,甚至反而会更少。
这里面一个很大的差别在于五险一金,也就是俗称的社保。这部分猫腻不小,并不是所有公司缴纳的标准是一样的。国家只会限制企业缴纳的最低标准,甚至还有很多黑心企业干脆不给员工交社保。一般来说互联网公司不至于如此,但这里面差距还是不小的。
国内的一线互联网大厂和绝大部分外企,社保都是顶格交的,也就是说按最高标准交。比如杭州等城市公积金基数是12%,最低标准2280,最高标准一般是市平均工资的3倍,杭州是32K左右。
一般大厂的员工都是按照这个上限交的。还是以杭州为例,平均工资的3倍是32K,按照12%来算公积金,那么每个月公司缴纳的部分就有3.8K。虽然这笔钱是进入公积金账户,但也是属于你的,你可以用它来买房或者租房。哪怕未来打算离开杭州了,还可以申请提取出来。
然而小公司就不一定有这个待遇了,根据我的观察,这么多年我几乎没有看到小公司能够按照大厂标准缴纳五险一金的。当年老梁在一家上千人的中型公司都是按照6K交的,公司每个月缴纳的公积金只有800块不到。可怜我当时还背着房贷,每个月要从工资里拿出一大笔来还债……
坑爹的是很多offer上是不写明社保缴纳情况的,可能就只是一笔带过写一句:公司会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但不写缴纳标准,如果你不问HR,HR也不会主动告诉你。如果不小心忽略了,就只能等到入职之后才发现了。那时候即使发现也已经上了贼船,再想走就不容易了。
三、福利
再来说说大厂的福利,相比于大厂给出的薪资,福利这块差异体现不明显。
一般标配是餐补、零食饮料等,比较值得一说的是购房无息贷款。为了缓解员工在一二线城市置业的压力,大公司一般会为员工免费提供无息贷款。具体的金额根据城市以及公司的不同会有差异,我依稀记得当年阿里是杭州30w,上海北京50w。这个已经是几年前的情况了,不知道现在更新了没有。看起来好像和房价相比杯水车薪,但等到你真的要买房准备凑首付的时候,就会发现有这样一笔救急的钱还挺好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隐形的福利,比如大公司往往都会和一些企业合作。比如办理一些银行业务可以享受vip待遇,甚至买房买车还有折扣。再比如借呗给阿里的员工都提供了40w的额度,并且超低利息。很多员工把这笔钱贷出来进行投资理财赚取差价。
四、职业发展
哪怕我们忽略其余差异,只是单纯地从年终、社保和福利这三个角度出发,也远超1K月薪带来的差距了。这还仅仅是从收入上考量,如果我们把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也纳入考虑,那么带来的差距只会更大。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一份简历有了大厂经历加持之后会带来质的飞跃。在互联网行业,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学历等方面的不足。老梁能凭借本科生的身份混迹职场,除了个人能力之外,也离不开大厂光环的加持。
大厂的经历虽然不能保证平步青云,但至少相当于给你开了一张通行证,保证你不会在简历关被筛掉,你的简历能够成功被面试官看到。除了特殊情况之外,一般都能进入面试环节。
虽然有这张证的人不少,但有和没有还是两码事。大厂的招聘门槛、员工能力曲线、薪水范围在业内都是相对公开透明的。尤其是几家巨头,业内认可度都是很高的。
尤其是如果应聘类似业务的公司时,光环效应更明显。比如你之前在阿里,后面跳槽去电商公司。你之前在腾讯,后面跳槽去游戏公司。你之前在字节,后面跳槽去短视频公司等等。可能你只需要说一下之前的岗位和层级,对面就可以对你的能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面试官刚好是同一个公司出来的,还能卖你点香火情。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懂得都懂。
我个人感觉,在这个行业混,想要往上走一走,或早或晚总是要去大厂历练历练的。既然早晚都得去,不如早点去。尤其是刚毕业的时候去,可以享受享受大厂内的一点人文关怀,以后想起来还是很不错的回忆。
来源 | Coder梁(ID:Coder_LT)
作者 | 梁唐;编辑 | 时刻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