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选择困难症:为什么我们这么害怕做选择?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周围似乎人均是“选择困难症患者”?
这种选择,小到今天要不要素颜上班,聚餐的时候能不能提前离场;大到在一段关系里主动离开还是等着对方给信号……我们,看似是“精明”的大人,实则是小心翼翼的,怕选错、怕受伤的“孩子”。
下面是一个关于女性选择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白响恩。在外界看来,她的成功背后一定是优等生的人生路径,每一个方向都是对的,每一步路都是稳的。可实际回首18年的航海生涯,她的很多选择可能在当时都不是所谓最合适的那个,追求梦想的路途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但她几乎没有犹豫过……
闯入:
选择“禁止入内”的那道门
白响恩注定是一个破局者。
在她的回忆里,对航海的起心动念可以追溯到幼时和爸爸一起坐的黄浦江轮渡。她发现船上有一个“禁区”,门上写着“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门外的小响恩暗自想着,有一天,我一定要进去看看。
2002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没有选择遵从父母的期许,而是报考了上海海事大学的航海技术专业。
这是一条自己选的路,可这条路很窄,很难走。
在很多人看来,航海不属于女性。白响恩报考时,这个专业对女生开放才第三年,这一届的男女录取比例大概是10:1。
那时候,招收女生的航海技术专业后面会加一个括号,写着“船舶管理”。似乎即便选择这个专业,女性也是被认为更适合做管理和理论方面的工作,而非实操。“更多人觉得女生报考这个专业就是一个噱头,就算读了四年书,也不会真的上船,就算上船,也就是出去遛一圈。”
没有人真正相信,站在驾驶舱里握着方向盘的那双手,会是一名女性的。
但白响恩坚持了下来。毕业后,她一边留校任教,一边等待更多的一线驾驶机会,她要证明女生并不是只能搞搞理论……
等风:
“很难的时候,就对着大海吼一声”
对白响恩这样的女航海驾驶员来说,进了驾驶舱,也只是拿到进入这个领域的一张“门票”,想要被真正认可,需要从身体到心理都融入、适应船上的环境。
一开始,难免会有不信任的目光,但白响恩没有太多解释,她选择“用实力说话”。初期晕船得厉害时,她会把榨菜含在舌下防止呕吐,“要吐也不能在他们面前吐”。生理期的时候,她就抱着水杯暖肚子。
但比起身体的辛苦,更难的是心理上的孤独。因为每次启程基本就要半年,船上信号差,每上一次船认识的又是一波新人,人就像失去了情感的把手,要独自熬过孤零的漂浮感。
“船上和陆地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另一个小型社会。长期相处在固定环境里,再加上航海过程中受气流、温湿等微小气候的影响,人的情绪会变得比较敏感。”白响恩分享。
即便大大咧咧、钝感力挺强的白响恩,也有耐不住的时候。感到难过了,她会对着大海大吼一声。
后来慢慢地,她就不太容易受这些情绪影响了,甚至可以帮男性船员们调节情绪,女性天生的细腻和善于倾听能让他们卸下负担。
她觉得女性的强不是要变得和男性一样,而是保留自己的特质,珍视它。即便轮班再累,她也会每天敷面膜。爱漂亮,有什么问题呢?它与你的能力并不挂钩。
而她个人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慢慢影响着整个职业环境。这些年许多船舶公司也开始重视女性船员的优势和重要性,让船上的工作环境更“软化”一些。
破局:
用十八年改变“女生开不了船”
与此同时,她还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2008年到2012年那四年,她教着七八门课,同时不放过任何可以上船实操的机会。从做实习生开始,在船上敲锈、刷油漆,然后做水手。接着再做三副,做满了12个月后再去做二副,每一步都很扎实。
中间有一次,已经拿到三副证书的她想申请到校船“育锋轮”独立当班。但当时因为校船没有过女性驾驶员独立当班的先例,还引发了各方领导的多次讨论。最后在白响恩的坚持和师傅丁船长的担保下,才得以实现。
虽然感受到巨大的阻力,但白响恩很乐观,她说,“三副证书就好比拿到驾照,申请独立当班相当于拿到驾照后可以独立开车上路,不再是‘本本族’了。”
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周围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一开始船长不放心她一个人掌舵,时不时就会跑来帮她纠正舵令,后来一个小时来一次,再后来值班的四个小时,都不上来了。
当一个人做好准备的时候,东风自会来。
2012年,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选择——中国极地破冰考察船“雪龙”号开始招募航海类的志愿者。考虑到机会难得,她选择暂缓自己的生育计划去报名。近三十个候选人中只有三个女生,这个比例和当年报考大学时几乎一致。
最终,她以扎实的实干经验、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附加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赢得了这次机会。从报考航海专业,到成为历史上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她走了很久。她说,“没有人告诉我该怎样成为一名女船长,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愿意用 5 年、10 年甚至 20 年的时间,去改变大家对一个女性的看法。”
转舵:
更自由的人生,要允许自己更换航线
白响恩说,船长的职责是在所有路线中选择出一条航线,人生也是这样。而人生的航行除了要敢于直进,也要敢于转舵。
成为“雪龙”号的二副是她事业的高峰,也是转折点。在雪龙号科考过程中,她曾不小心一脚踩进了冰窟窿里,当时水深4800多米,整条腿都没了知觉。事后她无比后怕,“我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一封遗书”。
也是在那一次,她开始反思自己和家庭的关系,“每艘船都有自己的母港,而我的母港是我的家。”2018年白响恩成为一名妈妈,她开始规划下一阶段的人生航向,觉得人生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就像她对自己的定义是可以在老师、船长、母亲等不同身份中切换的“斜杠青年”。过去,她更看重跑船,而现阶段,她想把精力更多腾挪给家庭,不错过孩子重要的成长期。
最终,她放弃了“雪龙”号第二次应征的机会。但这次看似是“放弃”的选择,其实是她对自己人生新的掌控。
无论是在18岁时选择与名字“作对”,进入一条艰难的道路;还是在巨大的光环之下转舵,诚实面对当下的各种选择……白响恩清楚,在人生的航线上,她要为自己掌舵。
点击观看全棉时代《她改变的:白响恩篇》视频
女性的一生,始终在面临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选择。读书的时候,是像白响恩一样选择喜欢但鲜有女性踏足的专业,还是听从父母口中“女孩子做这个才安稳的”;工作的时候,是不惧挑战,自信地争取机会,还是见好就收,“不要太扎眼,中不溜的角色最安全”……
不管是来自社会外部,还是自我内部的压力,女性的每一步选择都迈得不容易,有时候要不断向旁人确证,“我这样做可以吧?没问题吧?”才能稍稍迈出那一步。
也正是因为体察到这些女性身上如同棉花般柔软且坚韧的精神,全棉时代推出了「她改变的」原创系列纪录片,聚焦那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主动选择改变命运的女性,除了白响恩,还有“最美村医”罗海香、女足教练水庆霞、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展现了当下女性的时代风貌。
全棉时代副总裁廖美珍分享,“人们形容女生像玫瑰,但我觉得女性更像棉花,既柔软、又充满韧劲。”全棉时代的用户有百分之八十五都是女性,希望「她改变的」可以鼓励更多的女性,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让改变发生。
而某种程度上,白响恩的“选择”和全棉时代的“选择”也有着相似之处。
全棉时代创立至今已有14年,一直以来,都只做棉花。选择做单一纤维,这无疑是一个冒险的决定。廖美珍谈到,“除了棉花,在消费品的运用中,材料其实有很多选择,比如木浆纤维、人造纤维等,成本只有棉的1/3甚至更低,但全棉时代终始终相信,棉花作为天然纤维、与人类共存7000年之久的纤维,它独特的多孔中空结构、优越的透气性和保暖性,能给人们带来舒适、健康、环保的使用体验,同时还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相较于其他纤维的降解成本和造成的污染,棉花埋在土里3个月即可自然降解,整个生长周期内的碳吸收量远远超过碳排放量,对于碳减排、碳中和的意义重大。所以,哪怕这样的选择会在成本上带来挑战,我们都愿意去承担这个压力,坚持只做棉、只做好棉。”
立足当下,放眼更远的未来,他们从一张张棉柔巾、一条条毛巾、一个个用户的穿衣生活选择……慢慢影响更多人加入“全棉生活方式”,因为她们相信,不透支的未来才是更绿色的未来。
“全棉改变世界”是一个长远而伟大的理想,在他们看来,这条路也许注定是艰辛的,可能会碰壁,可能会受挫,但他们会坚持走下去。
而这也很像白响恩对她人生航程的形容,“这条航线肯定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弯曲向前,会有一些转折和困难,但最终的方向和目的地是正确的。”
回到最初的讨论,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害怕做选择?这背后当然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许是有一层潜在的声音在告诉我们,人生是没有退路的单向道,没有你犯错、“莽撞”的空间,每一步都要审慎。
于是,比起行动,更多的心力似乎被耗竭在了选择前的权衡里,“会不会另一个选择更好”“哪个才是完美答案”……但其实没有所谓完美的选项,只有坚定的当下。每个选择都有它的得与失,而担负起每个选择的结果也是我们迈向更成熟阶段的过程。
当你主动做出选择,才能真正掌舵生活,才能说“这是我的人生”。如果周围的声音太杂乱,那就干脆听从内心的声音,并坚持下去,哪怕过程是艰难的,但顺着难而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就能让改变发生。
#让我改变的选择#
生活中,你是如何做选择的? 这些选择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3月8日18:00,我们将在评论区选取点赞数最高的5位朋友,各送出「全棉时代新款棉柔巾」6包。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丨林翠羽
设计排版丨王婧
作者丨Feathers
图片来源丨全棉时代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