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展映 | 寻路中国影像计划:满是温柔的土地上
《棉花》
纪录片 | 2014 | 83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周浩
影片简介:丝棉缠绵,正蓬鬆扩张的,不只是棉花,还有整个中国。硬铁路串起软棉花生产线,从边城棉田到城市加工厂,一粒新疆的棉花种子如何成为美国时尚舞台上正伸缩跃蹬的牛仔裤?
纪录片视线紧贴产业链,第一线直击,由棉花的种植、採摘、纺织、製衣,而至销售出口,目睹中国棉花产业之全貌,直探棉花覆盖下各式产业相关人士生活,无论棉农、纺织女工、中盘商、大宗出口。棉花活儿从来不简单,指上柔软蓬鬆,日子要怎麽硬挺才能过去,一团棉花揉出千百种生活型态,耗时八年,银幕上呈现今日中国棉花史,也是一页农工生活史。
导演简介:周浩,1968年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市,籍贯重庆市,中国内地纪录片导演、编剧。周浩早年先后在新华社、《南方周末》等媒体担任摄影记者 。1998年,周浩拍摄的图片专题“中国西南地区工业污染状况”获得美国“自由论坛”专业摄影记者新闻摄影比赛(北京站)第二名 。2002年,开始转行做纪录片,并执导了个人首部纪录片《厚街》,他凭借该片获得“云之南人类学影像展”黑陶奖(最佳新人奖)。2005年,执导纪录片《高三》,该片获得香港国际电影最佳纪录片奖。2009年,担任纪录片《书记》的导演。2011年,执导纪录片《差馆Ⅱ》,该片是CIFF8年度十佳纪录片单元之— 。
2014年,执导纪录片《棉花》,该片获得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他凭借该片获得第13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金红棉”国际纪录片评优单元最佳中国纪录片制作人奖。2015年,执导纪录片《大同》,该片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2018年,担任纪录片《一团火》的制片人。2020年,执导纪录片《武汉工厂》。2021年,执导的纪录片《孤注》入围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我的村子2007》
纪录片 | 2008 | 80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张焕财
影片简介:这是张焕财参加草场地“村民影像计划”的第二部长片。依然是张焕财一贯风格,村里日常,家长里短,以及一年四季的大地诗意。
导演简介:张焕财,男,1960年出生在陕西省蓝田县史家寨乡史家寨村,在家务农,有时出外打短工。张焕财爱好文学和写作,属于村里的“秀才”。参加村民影像计划之后,至今已经完成《我的村子2006》、《我的村子2007》、《我的村子2008》、《我的村子2009》、《我的村子2010》、《我的村子2011》、《选举2015》七部纪录片长片。
《木帮》
纪录片 | 2006 | 94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于广义
影片简介:《木帮》记录了中国黑龙江省一群伐木工人真实的生活,冰天雪地之中人最原始的生存状态。即将消逝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段真实的记录。
这里的森林开发已有一百多年,至今仍采用旧有的生产方式。冬天是伐木的最佳时节,伐木人备好一冬的粮草,选定吉日人马进入深山,开始了这个冬天的伐木生活。开山前祭拜山神求得人马平安。原始森林就像秋后的庄稼被砍掉,春天里一个老伐木人去逝,用大树做成了棺材。它盛殓着一个老伐木工人又回到了山上。人们扒开积雪刨开冻土,一棵生长了几百年的大树伴随着伐木人一起又埋在了它生长的地方...
导演简介:于广义,1961年3⽉31⽇⽣于⿊⻰江省,电影导演。1990 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2004 年开始电影拍摄,代表作品《木帮》、《小李子》、《光棍》、《跳大神》曾多次⼊围国际电影节,并屡获电影节大奖。
参展与获奖记录:2007年获第1届韩国⾸尔国际电影节CINEMA DIGITAI SEOUI “最 佳导演奖”、“评委会⼤奖” 2007年⼊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电影节IDFA主竞赛单元 2007年⼊围东京银座FILMEX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07年⼊围温哥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北美五⼤电影节之⼀) 2009年⼊围第33届⾹港电影节展映单元 2009 年⼊围 62 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09年上海电视台播出 2011年湖南卫视播出 2017年⼊围第⼆届中国民族志纪录⽚学术展 2018 年韩国 EBS 播放 韩国电视⾸映
《白银》
纪录片 | 2009 | 115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李沛峰
影片简介:在外地生活了多年以后,李沛峰回到自己的故乡——中国西北白银地区的一个村庄。四年时间里他断断续续的拍摄,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白银》。没有主要的人物,包括作者的父亲也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是群像描写中不突显的一员。隐隐约约我们知道这又是一个有关拆迁和流放的故事。多年处于封闭的村庄因为和他们毫无关系的“西气东输”工程以及所谓的“乡村城市化”运动,人们被迫和被骗离开自己世代居住的土地。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者描述了他的主角:那片干燥,贫瘠,空气中充满了土腥味的荒凉的大地;与这场景相对应的是人们内心的狂暴和无奈。作者用生老病死的小章节串接日常生活,很多场景的描绘具有仪式感。
导演简介:李沛峰,独立电影导演 ,艺术工作者。涉及影像、声音、戏曲、文字 。
1972年生于中国西部甘肃,现居北京。青少年时期在农村度过,期间放过羊、务过 农、淘过金、经过商。曾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途退学 2004年创办“大秦之腔”北京青年研习社 ,该社为中国体制外最早民间运营剧社。2005年开始纪录片拍摄。
导演作品:2007《童话》艾未未纪录片 12届卡塞尔文献展,2009《白银》2010《Alam》,2014《生基》。摄影作品:2012《三姊妹》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首奖,王兵导演2013《威尼斯70周年:重启未来》(王兵导演部分)。声音作品:2009《西方去此不远》纪录片 导演 黄文海 67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 2010《壳》录像 导演 黄文海。
《乡村档案:龙王村2006影像文件》
纪录片 | 2008 | 89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李一凡
影片简介:异常普及的宗教和极端世俗的信仰,不受约束的权力和没有威权的社会,人们在土地上辛苦劳作、勤俭生活却丝毫不相信生活的意义。这就是龙王村, 一个空耗着的旧农耕社会,一个普通西部乡村最本质的现实。片子没有贯穿的情节,影像随着四季更替来呈现,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什么事都记录了,什么结果也没产生。严格的说这其实只是一部乡村影像档案,是一本除去了所有修辞的普通西部乡村的流水账。
导演阐述:我试图选取一个非常接近中国西部乡村最大平均值的样本,我希望以最客观的态度通过对这个样本的原始记录,体现中国西部农村社会的最大共性。片子在拍摄中放弃了对极端事件、地方特色和民俗的记录,放弃了对片中人物个性的描述,放弃了我对片中人物的个人感情,目的只有一个,防止个别事物对这个平均值的影响。片子的拍摄历时两年多,漫长而寂寞,在我的个人感情和村民的具体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时,不断提醒自己放弃个人感情,旁观乡村的痛楚,一直是我心中最痛苦的挣扎。
导演简介:李一凡,1966 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91 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现工作生活于重庆。艺术项目《一个人的社会》、《临时艺术社区》、《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和《外省青年》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纪录片作品《淹没》《乡村档案:龙王村 2006 影像文件》获得包括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沃尔夫冈·斯道特奖、法国真实电影节国际多媒体作者联合奖、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弗拉哈迪奖、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人道奖在内的数项国际性大奖,以及荷兰 IDFA Jan Vrijman Fund电影基金奖和瑞士Vision sud est Fund 电影基金奖。纪录片作品《杀马特,我爱你》在国内外文化界引起重大反响。
2008 年北京《微观叙事:档案》、2016 年重庆《抵抗幻觉——日常生活的仪式》以及 2019年广东《意外的光芒》等个展,较全面的体现了他在中国社会的现状下,用现实本身的超越性去创造新的美学的艺术思想。
《新堡》
纪录片 | 2009 | 112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郭恒奇
影片简介:新堡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山区村庄。村脚下有一座小煤矿,由于过度的开采,导致山体变形,房屋裂缝。在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倡导之下,村委规划将村民全部迁入即将建好的“小洋楼”之中。
影片记录了2008年居住此地人民的生活日常。奥运开幕在即,来自全国各地矿工即将失业;矿难中失去了两个儿子的范老太太与两个孙子相依为命;种地的老韩,打牌的青年,礼拜的基督徒等等。
新年到了,新楼正建,旧房正拆,村民祭祀祈福……
导演阐述:平遥县普洞村是一个地处比较偏远的山区,我曾在此工作五年。2007年再次回来,村民生活依旧,而此时村委正为响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依山而建一排排二层“小洋楼”。
当这些生活清苦的农民和矿工,搬入那二层小楼时,新建的楼房能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所谓的幸福?国家的宏观叙事为何与个体的微观生活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落差?当地人为了生存,不知不觉中毁灭了自己的家园,而外来的矿工则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自已的家园。
当整个社会企图用“城市化”的理想模式急速取代“乡村社会”时,我们的家园在何处?简单粗暴的政府行为背后,不仅仅是对赤贫的盘剥,更重要地是对传统社会结构和人文不可逆的破坏。
导演简介:郭恒奇,导演,剪辑。山西平遥人。2006-2008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后期制作。导演作品:《新堡》《庙》《松格玛尼》。剪辑作品:《原油》《湖岸》《春去冬来》,《小荷》《缺失》《来处是归途》等。监制作品:《幸孕旅馆》《韩仕梅》。
参展与获奖记录 :釜山电影节 最佳纪录片奖,2010 法国真实电影节,2011 加拿大Hot Docs电影节,2011
《垃圾的村子》
纪录片 | 2013 | 82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邹雪平
影片简介:这是我跟随民间记忆计划返回我的村子拍摄的第四部“邹家村系列”片子。2013年初,我又回到村子,面对遍布村里的垃圾,我开始带着村里的孩子,尝试来改变村子的环境。我们一起捡垃圾,一场艰难顽固的搏斗在我们之间展开。面对垃圾越捡越多,困惑无奈情绪产生,内心犹如充满垃圾一样难以喘息,在村子现实面前无助、无力。95岁的沙奶奶和她49岁“脑子不正常”的儿子西柱的日常生活贯穿在片子中,孤独,等待着、活着。我陪伴在他们身边,感觉到母爱和温暖。这部片子是我再次抨击现实高墙,重新定位自己未来的一段艰难内心历程的印证。
导演简介:邹雪平,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2014年参与到草场地的“民间记忆计划”,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邹家村,采访老人讲述过去的历史和记忆,之后参与到村子的现实生活,为“三年饥荒”当中的逝者做了一个纪念碑;也尝试建立垃圾池改变村子的环境等。目前共完成了七部纪录片,其中六部为“邹家村系列”。近期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影像计划,培养观察生活的全新视角,用镜头记录和表达作为见证生活的方法。
作品介绍:《娘》(2008)、《饥饿的村子》(2010)、《吃饱的村子》(2011)、《孩子的村子》(2012)、《垃圾的村子》(2013),《傻子的村子》(2015),《赶时间的人》(2020)
参展与获奖记录:《吃饱的村子》北京宋庄独立影像展,获“优秀纪录片奖”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现实/纪录视野”展映开幕片开幕影片 《傻子的村子》 台湾南方影展,获得评“审团奖”。
《秉爱》
纪录片 | 2007 | 114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冯艳
影片简介:镜头跟随着住在三峡库区的农妇张秉爱,真实的记录了她的生活,还原了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张秉爱的丈夫身患顽疾,因此,全家的重担便都落到了她的肩上,虽然生活十分辛苦,但张秉爱的心中依旧怀有希望,因为她那有出息的儿子是全村唯一一个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孩子。
除了普通农妇外,张秉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钉子户。作为第一期移民中唯一留下来的那一户,张秉爱默默决心,在得到应得的土地之前绝不动摇,这是她为自己划下的底线。大坝截流近在眼前,如今,第二期移民都已经全部迁走了,在一片废墟之中,张秉爱赖以生存的家显得那样渺小,飘摇。
导演简介:冯艳,纪录片导演。80年代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专业。1988年赴日学习环境经济学,之后一直在那里生活到2002年。1993年,她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在山形电影节与纪录片相遇,并由此认识到小川绅介的著作和电影。之后,她将《收割电影:小川绅介的世界》一书翻译成中文由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同一时期也开始了她的纪录片实践。
1994年,冯艳第一次进入到三峡库区考察和拍摄。之后几年的时间里,她陆陆续续地前往三峡拍摄,因此她对那里有着特殊的感情,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秉爱》和《长江边的女人》都是冯艳导根据这些素材整理、剪辑、制作的。其中《秉爱》,参展2007山形、温哥华电影节、维也纳电影节、西班牙“观点”电影节、香港、尼昂电影节等, 曾获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小川绅介奖”。
《我要当人民代表》
纪录片 | 2013 | 78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贾之坦
影片简介: 我是一个农民,参加草场地工作站的村民影像计划,利用业余时间拍了八年纪录片。2012年,我村子所在石门县开始了县人大换届选举。我自认为我一直为当地村民说话,替他们解决了很多困难,足够参选人大代表的资格。我主动参选人大代表,希望以此作为一个平台,为村民服务。参选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我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了这一次争取公民合法权益的过程。
导演简介:贾之坦,1951年出生,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园艺场村村民,在家务农。2005年起开始参与草场地工作站村民影像计划,拍摄纪录片短片《采石场》,之后拍摄完成《我的村子2006》、《我的村子2007》、我的村子2008》、《我的村子2009》、《我的村子2010》、《“一打三反”在白云》、《我要当人民代表》(2013)等七部纪录长片。 村民影像计划的作者之一。
(村民影像计划的纪录片部分由草场地工作站策划并组织运作。参与计划的10个作者是从公开征集的自愿报名村民中入选的,岁数最年轻的是24岁,最大是 59岁,8个为男性,两位为女性,他们来自中国的9个省的当地农村,除了两个在城里打工以外,其余八个至今依然生活在当地村子,而且从未使用过摄像机。他们的拍摄是在"村民自治"的范围中,自己选择要拍摄的题材,用摄像机镜头表达了对自己所生活的乡村的记录与参与,是摄像机离开了"主流势力",回到普通人手中,用自己声音说话的开始。)
参展及获奖记录: 2013年,北京独立电影节(宋庄)参展放映,中国独立电影节(南京)参展放映 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纪录片研讨会”放映,爱丁堡大学“民间记忆计划放映研讨会”放映
《有毛的房间》
纪录片 | 2015 | 140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丛峰
影片简介:电影拍摄于甘肃古浪。我去过当地农村中很多朋友、学生、熟人家中,在每一家都有意无意拍过东西,内容包罗万象。多年后,重新面对这些素材,意识到了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一种普遍性:许多人家的房间里都张贴悬挂着毛像,其样式多种多样——单人的,双人的,数人的,红色背景的,蓝色背景的,神态、面容各异,说明它在本地日常生活需求中占有一席之地。我遂决定以这些有毛像的房间里拍到的内容做一个作品。
导演简介:丛峰,电影作者,写作者,《电影作者》杂志编委。主要电影作品包括《马大夫的诊所》,《未完成的生活史》,《有毛的房间》《地层1:来客》,《地层2: 软流层》等。
观影须知
请您在签到时提前准备好购票二维码供工作人员扫码验证,一人一座,好位置先到先得;
不提倡任何干扰他人观影的行为,观影过程中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禁止拍照、录屏,请不要携带刺激性气味较强的食物入场,请勿大声喧哗大声交流,接打电话请移步场外;也请观众朋友在发现此类情况时帮忙制止,一同维护良好的观影环境;
迟到的观众请勿使用手机闪光灯照明入场,请跟随工作人员安静就座;
本期主题展映活动参展影片已全部获得导演正式授权。
影票售出后,不支持退款,转票还请自行处理。
-END-
往期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