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拍大片的秘诀,终于有人总结了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全国各地都迎来了报复性出游。花田里比花更多的,是钻研拍照打卡角度、摆出各种姿势的摄影选手。
坐着轮椅的老人、举着丝巾的阿姨、穿着汉服的大学生,人人都想用影像留下生命中的美好记忆。
在这场“民间摄影大赛”里,既有拿着二手胶片相机、CCD 卡片机的复古派,也有长枪大炮的专业相机党,但大多数人还是靠手机完成摄影。
在这个照片和视频的拍摄变得易如反掌的时代,影像创作正在变得越来越普及。每个人都是记录者,手机里的相册就是一部个人传记。
从低像素的翻盖机到如今高清摄像的智能机,这部传记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 年,手机影像出现哪些新趋势?我们借着华为最近在巴展发布的《华为影像XMAGE 2023年度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用数据解读影像背后的当代生活。
我的生活,
离不开这些浪漫瞬间
据统计,每年全球拍摄的照片总数超过 1.4 万亿张,其中 89% 以上通过手机拍摄 [1]。手机摄影的发展,让曾经高高在上的艺术追求走入寻常家,每个人都有能力捕获光影,用照片存储情感、温度和色彩。
在这数以亿计的照片里,人们最爱拍摄什么主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指向这一代人对日常生活的洞见。
我们统计了豆瓣小组「手机摄影」和「口袋摄影」的超过三万六千篇发帖,发现在这些照片里,自然风光是最为广泛的创作主题。
从日升月落、云卷云舒到花鸟虫鱼,从远景俯拍到微距特写,拍摄自然景观的作品总是在视觉上极富美感和震撼力。
稻田上的日落
而在风光摄影中,夕阳是热度最高的拍摄对象。报告显示,80% 的新影像大赛作品主题是自然风光,日落场景出现率达到 17%。日落毫无新意,却又总是给我们惊喜。
在自然风光之外,镜头里也常常出现公园、建筑、街道这些人造环境,还有城市里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大桥。
达盖尔在 1839 年发明摄影术,那时正是巴黎这座城市高速发展的时刻,拱廊、广场、林荫大道,各种建筑如同风景和肖像一样吸引着摄影家,足以证明摄影与城市的缘分 [2]。
摩天轮,是许多城市的地标建筑
人物摄影中,老人和母亲最常被拍摄下来,无论是面对亲人还是陌生人,背影总是更让人涌起记录的欲望。
当我们用摄影记录生活的时候,影像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三万多篇帖子的回答是,它带来了一切有关于美好的形容词。
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时刻,都在影像的记录下变成了独一无二的瞬间,充满情绪的温度。
拍摄角落里生长的藤蔓,让人感叹生命的力量:
村间漫步,冬日暖阳下的黄昏迷人温馨。一束藤蔓蜿蜒在墙角的光影中随风摇曳。突然意识到,生命中始终有向上的力量,有摆脱重力和束缚的渴望。
一张大海的照片,背后是跨越千里收获的平静:
有人说海浪的声音可以让人内心平静,是因为海浪的频率和人心跳的频率相似。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我为了这份平静,跨越了三千公里。
平静湖面上的“孤帆”
越是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我们越需要一江春水、一抹晚霞、一树桃花,用摄影收集起这些散落在生活里的浪漫碎片,往装着幸福感的储蓄罐里增添重量。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世界乱的一塌糊涂可是能怎样,偶尔抬起头来还好有颗月亮可赏 ”。
不发出来分享,
还拍照干嘛
摄影,是把瞬间变成永恒的魔法,拥有这道魔法的人,很难忍得住不向别人展示。
无论是照风景、照美食,还是照他人、照自身,分享正在成为手机摄影时代的重要属性。
社会学家戈夫曼有个著名的拟剧理论,把人们的日常生活比作演员在戏剧舞台上的表演,在“前台”展示人设,到了“后台”才能释放真我。
当我们拍摄家庭空间、亲人朋友,或是将镜头对准自己的时候,其实就进入了生活的后台,本应该卸下公共场合的表演性,展示出更加真实的状态。
但在这个“无分享,不摄影”的年代,每一次摁下快门之前,我们都不自觉地考虑到了未来会欣赏这张照片的观众。
正如视觉社会学家 Han Sang Kim 所察觉的,在社交媒体时代,拍摄家庭这一室内场景的意义改变了,比起从前为个人或家人而拍,现在我们拍照还为了社交和向外展示,“与公共场合日常生活的照片相比,家庭这一室内场景的照片比较刻意”。
经过精心布置的家居照
当代年轻人的“分享式摄影”,在豆瓣热门小组「请来参观我的房间」和「可以看看你的书桌吗」里可见一斑。
在这两个小组,每一篇帖子里的照片都充满精致感,大到装修风格、家居用品、小到书桌上的一束鲜花,都彰显着博主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这正是因为,越来越多人认可这样一个观念——照片展示的生活,代表着我们的个人品味。
除了拍摄自己的家,镜头里的主角也常常是我们自己。
敢于展示自我魅力、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份有更多的发言权,是智能手机自拍掀起的一场革命。
与“无情”的相机不同,手机自拍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智能化的美颜功能,还有贴纸、滤镜、拍照姿势参考等一系列加分项。
在水族馆自拍的女孩
调查显示,用户使用美颜拍摄类 APP 最常用的功能就是人像美颜美妆,其次是图片精修美化和贴纸 [3]。
视频制作技术门槛的降低,也丰富了我们自我展示的方式,有 19.6% 的用户经常在美颜拍摄软件里使用短视频功能。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旅行 Vlog 成了出门游玩的必备仪式感。千禧年代,流行用 DV 机记录生活,进入新世代,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就承包了视频制作的全部功能。
用美颜相机拍短视频,在手机上完成剪辑,一键就能分享到社交平台。
拍出“百万大片”,
离我们并不遥远
法国摄影师、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的布列松认为,“拍照是面对正在流逝的时间屏住呼吸,这使得捕捉一张照片无论在身体力行和智力上都是一种愉悦”。
摄影装置逐渐走向大众化、智能化,意味着越来越多人可以感受到这种愉悦。
报告发现,摄影技术已经融入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爸妈用手机拍的照片,可能比你拍的还好看。
两位用手机拍照的老人
据统计,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于摄影技巧的提升,有着不同的需求 [4]。
学生时代的年轻人喜欢研究光线与构图,三十岁左右的轻熟一代热衷于人物摄影, 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最希望提高用手机拍景色的能力。
还有那些聚集在公园里,扛着超长焦镜头“打鸟”的老人,他们最感兴趣的反而是最专业的的摄影器材指南与后期处理。
针对这些摄影技巧的提升需求,报告里总结了实用的摄影技巧,配合华为影像 XMAGE 技术,拍出震撼朋友圈的“百万大片”不是梦。
华为在 2022 年 7 月正式发布新品牌——华为影像 XMAGE,旨在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提升消费者的影像体验,共建独特的移动影像文化。
为了让用户获得更优质的拍摄体验,多年来华为深入洞察公众心理和需求,并在影像技术创新上针对性地投入。华为在移动影像领域持续为消费者带来升维的体验,同时为更加丰富的摄影题材创作带来想象空间。
比如在色彩方面,华为联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基于“色彩科学”体系理论基础,提炼出独树一帜的 XMAGE 风格,在保留照片内容的情况下,呈现原色、鲜艳和明快的调性,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色彩调性体系,能够拍出你心目中的那个浪漫日落。
还有人像拍摄中最重要的光圈,华为手机超大物理光圈配合亚毫米级分割计算能力,让后置相机“人像”模式拥有光学级虚化渐进有层次,人像主角立体突出。还有超光变摄像头,可以根据场景智能选择光圈大小,应对百变光影。
在《华为影像XMAGE 2023年度趋势报告》里,华为对新影像大赛的参赛作品进行了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维度的分析,识别出用户拍摄的影像作品趋势。
报告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洞察与技巧,读完这份报告,你将对用影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家传记更有信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关于报告的更多内容,和华为影像 XMAGE 一起记录美好生活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