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大同小异”?外媒顾左右而言他,无视关键
导读
海外杂志《思想中国》(Think China)在2022年两会期间发表评论文章,题为“为什么今年中国的两会有些沉闷?”文章作者抱怨道,越是对某件事感兴趣,就越是不去讨论,比如俄乌问题和中国的社会问题。作者还强行将“两会”与俄乌问题捆绑,称“俄乌问题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与每个国家都息息相关,中国很难置身事外”。
然而外交问题和社会新闻并非两会的聚焦点,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才是两会的中心议题。显然,一些外媒对两会正向的议题并无兴趣,总是反其道而行之,试图挖掘中国的阴暗面。但不论一些外媒再怎么置若罔闻,两会为中国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容磨灭。
1980年,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5%的年度目标,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国经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启腾飞之路。
同年五月,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实现经济目标。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强烈决心。
1980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制定国民经济计划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在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40万亿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里程碑。
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同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2年前11个月,往来于中国、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联运列车——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5162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2.54万亿元。
满载着汽车配件、家用电器和机械设备的中欧班列。图源:IC
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同年,中国人均GDP跨入1万美元“大关”,这意味着全世界的“1万美元”大户增加了一倍多,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动力强劲。
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手记
孟哲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两会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经济开新局,民主新叙事,开放新举措,百年新变局。外媒在罔顾两会成就时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两会使中国的治理效能得到了有效的转化,由此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奇迹。
记者:孟哲
编辑:商桢
实习生:乐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