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长大后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这几种家庭,千万别忽视

长大后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这几种家庭,千万别忽视

公众号新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让孩子变得自卑还是自信,都取决于家长的教育。
作者:十一;主播:李鑫
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火的帖子:“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么感受?”

网友们纷纷倾诉自己的卑微之处:

不敢看别人的脸;
自我否定,战战兢兢;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优秀;
从来不或者很少拒绝别人;
一直渴望成为那个大家都喜欢的人......

评论区500多条回答,无一不在透露着骨子里的敏感自卑。

因为自卑,他们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因为自卑,他们渴望别人的爱,渴望别人的关注;因为自卑,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而自卑的孩子,往往出自这3种家庭。


经常打压孩子的家庭

看过一项调查:你被父母言语打击过吗?

调查结果令人出乎意料。

90.6%的受访者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式教育;

45.4%的受访者表示这种打击持续到中年;

59.7%的受访者认为打击式教育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父母的打击,是孩子自身最难治愈的一件事。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承认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贬低式教育,不仅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盲目地批评否定孩子只会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一度怀疑自己是个废人,甚至会产生被这个世界所抛弃的错觉。

相反,电影《奇迹男孩》中的教育方式却值得父母们效仿。

小男孩奥吉得了一种名为“特雷彻·柯林斯综合症“的怪病,这让他的面部严重畸形,伤痕累累。

奥吉没有上过学,他的所有文化知识都是母亲在家教授给他的。

为了让奥吉接受正常人的教育,并且让他去学会如何同除了家人以外的人交流,父母将他送入一所公立学校。

在那里,同学们害怕他、孤立他,甚至连集体照,他都被剪掉。

奥吉的心一下沉到谷底,对于本身脆弱自卑的人来说,同学们的嫌弃就像一把刀无情地刺向他。

奥吉哭着问妈妈:“是因为我的脸他们才不喜欢我,为什么我这么丑?

妈妈温柔安慰他:“你一点也不丑,奥吉。”

“正因为我是你的妈妈,说话才最算数,因为我最了解你,你并不丑,每个人的脸上都有印记,这张地图会为我们指引方向,它标记着我们去过的地方,绝不是丑陋的。”

教育家颜元说:数子不过,不如奖子一长。

父母用爱和鼓励养育的孩子,是勇敢自信的;

而父母不停打击和辱骂的孩子,是胆怯自卑的。

一个敢于抬起头说:我可以,我很棒,我一定行。

另一个却低着头说:我不行,我很差,我不配。

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孩子,试问家长们会怎样去教育呢?


习惯哭穷的家庭

清华教授彭凯平曾在一次访谈中说:

“如果告诉孩子家里‘缺’,我们没有别人好,其实就是一种贫穷感的灌输。

它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匮乏感。”

直接告诉孩子“没钱、穷、比不上......”,这种方式会像毒液一样渗进孩子的骨子里,慢慢形成“我不配,我不值得拥有......”

这种哭穷的教育方式不仅粗暴,还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生活观、金钱观,甚至致其一生难以自愈。

这说白了就是投毒,而不是教育。

《奇葩说》第7季有个辩题是:“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反方辩手席瑞讲起他的一段童年经历,让人印象深刻。

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家里没钱,你妈一个人养你不容易。”

他小的时候跟大人逛超市,总是不敢抬头,总是看着地板。

他担心看到自己想要的零食,可是知道没钱买。

有一次席瑞跟着姥姥去逛超市,他站在一个展架面前,盯着那个橘子罐头看了很久,还忍不住摸了一下,姥姥犹豫许久,还是把它买下来了。

然而在回去的路上,姥姥对他说:“这个罐头7块9,抵我们一顿饭钱了。”

他突然觉得手里的罐头不香了,甚至充满了“亏欠感”。

他至今都还记得,那是他这辈子吃到的最苦的罐头。

他在节目中说,也许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不富裕。可是我没有办法改变,对于窘迫感的恐惧。


直到今天,他到消费场所,还是会感到害怕,手里要是没有准备买的东西3倍以上的钱,就会感觉到不安。

甚至他只要病得不严重就不敢去医院。面对着别人对他的好,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欣慰,而是觉得我不配。

《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提到:

“贫穷是一种病,而且会遗传,它除了会带给你习惯,还会带给你贫穷的思维方式,会局限你的人生。”

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能只是暂时的,但精神上的贫穷会刻在骨子里,难以褪去。

父母总是向孩子展示贫穷的一面,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穷人思维,不敢有欲望,慢慢压抑自己的需求,从而承认自己“不配”“不值得”。

习惯性哭穷的教育,无异于给孩子套上一个“心穷”的枷锁,不管如何挣脱,都无法逃离这束缚。


父母不和的家庭

心理学研究表明:

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

父母无休止地争吵,甚至动用拳脚,不但会引起孩子的恐惧,造成心理负担,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

更严重的话会让孩子对家庭充满失望,形成一辈子无法抹平的伤痛,对今后的交友观、择偶观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位知乎网友说:

从记事起,爸妈动不动就吵架,严重时,家里的物件都遭殃了。

小时候放学的路上都不敢回家,天天在想他们会不会吵架。

初中住校后,反倒轻松了些,一直住校,也不恋家。

长大工作后,性格较孤僻多思,在乎别人看法,在公司外人面前表面开朗爱笑,实则内心自卑惶恐。

对待感情患得患失,不敢主动,对婚姻不敢轻易接受,害怕结婚。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父母不和,又或是对孩子家庭暴力,更容易让孩子滋生自卑心理。

对于孩子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父母恩爱和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倘若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常常当着他们的面吵架,互相责备,久而久之,他们感觉不到父母之间的爱。

以至于孩子小小年纪就缺乏安全感,从而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变得自卑、敏感多疑。

父母不和的画面,犹如一根毒刺,狠狠地插入孩子脆弱的心田,成为孩子一生呼之不去的噩梦。

家,原本应该是孩子背后最坚实的避风港。

但对那些被父母情绪暴力撕扯的孩子来说,却如同地狱一般受尽折磨。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人生而自卑。

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用爱帮他走出自卑,拥有自信;而有的孩子,在成长中,父母却用情绪暴力让他们陷入自卑的痛苦无法自拔。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让孩子变得自卑还是自信,都取决于家长的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请用真诚、鼓励、相爱去保护孩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安全港湾、人生路的坚强后盾。

作者简介:十一,富书作者喜欢写作,想要用文字暖心灵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请告诉孩子:结婚,尽量找这3种家庭,少走很多弯路!【健康】你的心脏出问题可能不自知:千万别忽视染上新冠后,湖北82岁老人离家出走:中国父母的两副面孔,千万别忽略…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这些底线不该碰看了「翻车」的王诗龄我才明白,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北大“娇妻”被PUA?在原生家庭挑剔中长大的学霸既自卑又焦虑长大后有本事的孩子,父母从小就让他吃“高级”的苦染上新冠后,湖北82岁老人离家出走:中国父母的两副面孔,千万别忽略……2022年新事:死于“非新冠”日本啊,日本(十八)和敬清寂的由来骨子里自卑的人,如何走出困境?你需要做3件事长大后和父母不亲的孩子,现在都有这几个特征!希望你家孩子没有!家人团聚不亦乐乎!2岁女孩屁股长满“菜花”,竟是HPV所致!这个生活细节父母千万别忽视!看了《傅雷家书》才明白:长大后有本事的孩子,父母都有这5个共同点!爆雷!Costco又被吐槽了!网友点评:千万别买这几种吃的!人品有问题的人,有这几种习惯,千万别深交2023年8项报税减免,千万别忽略这几个省份的妈妈注意了,千万别带孩子去免费冰场!网络热门生发技巧鉴定,这几种千万别用!“厚脸皮”和“玻璃心”的孩子,长大后差别有多大?清华教授:这样养育更有出息婚后第一次出轨当你的孩子不想写作业,千万别说这三句话!越说越不写3大迹象,说明你正培养一个“输不起”的孩子,长大后难有作为哈佛耗时75年研究发现,长大后生活幸福的孩子,往往有这3大特征小女儿在玫瑰花车游行急救了一病人哈佛耗时75年研究发现,长大后活得幸福的孩子,往往有这3大特征糕妈:你的孩子不想写作业,千万别说这三句话!越说越不写胎宝的这几种状况,可能是宝宝给你发出的求救信号!忽视的后果很严重!心理学发现,第一天上幼儿园不哭的孩子,大多来自这类家庭长大后不孝顺的孩子,青春期都有这个4个特点震惊了!中国的“精英们”,竟然都出自这样的家庭,看完这个共同点...当心!有这4个迹象,说明你正在培养一个自卑的孩子!一个自卑的小孩,被治愈的10个瞬间张继科事件愈演愈烈:从小“被逼”和“没被逼”的孩子,长大后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