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减5%的编制,需要在工作效果不减的情况下全力实现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本次两会的重大议题和亮点之一,改革方案已经公布,其中一项内容是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具体为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精减5%。这颇得人心,希望得到认真贯彻。
给已有机构减编通常都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要实现它的平稳推进,首先要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减员和增效必须是改革的一体两面。同时还有必要将优化政府对社会运行、尤其是市场经济运行传统领域的干预结合起来。否则的话,人员少了5%,但是要管的事情越来越多,就会在实际中很难办。
要防止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有的机构减编了,但是越搞越忙,于是就向管辖的企事业单位“借调”人员,让这些人员分担本应由公务员开展的工作。如果领导机关开口借调人员,受管辖的单位一般都会配合,他们会觉得这样做有利于与领导机关搞好关系,这比继续给借调人员发工资和福利那点成本更重要。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减编的实际意义就会打折扣。
我认为人员编制数量应是一条硬杠杠,传统领域尤其如此。因为它本身就包含了很多意涵,既然很忙,那么就应排斥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大力提升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把全部行政资源都用在刀刃上,这对政府办事作风不断优化是一种倒逼。
如果说政府各机构的办事效率已经提高了,但还是人少事多,一些事情仍顾不过来,那么就说明,顾不过来的某些事情本来就是可以或者应该不去顾的。我们的社会治理不应是永远做加法,有些时候也应该做减法,全国政协委员贾庆国在一份提案中建议大幅裁减非必要事业单位和人员,如各类行业协会、学会和协会,这也是一种做减法的思路。
有些事情是国家必须抓紧抓好的,随着形势变化,会有新的紧迫事项出现,比如金融监管就需要不断强化,出不得任何问题。机构改革方案对各部门精减5%人员做了一个解释,即“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这次机构改革新组建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数据局等机构,那些机构编制的很大部分恐怕就要来自其他机构的减编。中国公务员队伍不可能不断扩大,而政府管理好发展和安全的总任务又减轻不了,新问题会接踵而至,我们必须能够对监管力量实施有效腾挪,确保治理的准确、高效。
在社会治理的很多层面,有些具体事情可以通过民间自治的方式理顺,这对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恰恰是有益无害的。换句话说,该管的事情一定要调配更多力量管好,不该管或可以不管的事情则应探索由民间力量在政府指导下自我协调好。这个关系一定要客观辩证地看,积极加以统筹。
总之,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提供了优化治理结构和进一步提高治理效率的契机,它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通力支持与配合,全面推进好,取得预期效果。
热文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