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贡献半生却被骂“绿茶”,她真冤
提起林徽因,总是绕不开同三个男人的罗曼史,和戏剧化的绯闻情事。
想不到,2022年了,林徽因又被迫陷入了“容貌焦虑”。
最近有网友在林徽因老照片底下留言:
“是我眼神不好吗,怎么觉得这体态、气质、身材都不行啊。”
当下社会,容貌卷了又卷,直角肩、超模腿成了美人标配。
一个女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情感、样貌,诸如此类。
可对林徽因来说,美貌或许只是她最微不足道的一个优点。
她身上的灵动和独特,只有透过真人才能窥得一二。
林徽因的学生张德沛说:
“每次看到她,都会觉得眼前一亮。她不施粉,也不抹胭脂,但你就感觉到这个人高雅,非常有魅力。”
美女常有,但横溢的才华和迷人的知性,万里挑一。
或许,对现代人来说,林徽因是“人间四月天”,是“初代绿茶婊”,只是一个形容词。
但活跃在民国时期的林徽因,她生动、坚韧、强大,一颦一笑都属于那个时代。
今天是林徽因118岁生日,无关风花雪月,小视只想说说,
林徽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让人又爱又恨了这么多年。
林徽因生于江南水乡杭州,祖籍在福建闽县。
出身书香门第,清秀可人又天资聪慧,似乎一出生就拿到了女主剧本。
林长民对这个长女甚是喜爱,“徽徽”更是常挂在嘴边的昵称。
只是那个年代,女子再怎么资质过人,也不能传承香火。
后来,林长民另娶了程氏,从此开枝散叶,再添一个女儿和四个儿子。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一下子失宠了。
何雪媛对诗书一窍不通,对女工也一知半解,性格小气又古板。
眼看着丈夫另娶,没了正牌少奶奶的身份,内心的怨气与日俱增,终日郁郁寡欢。
看着女儿备受宠爱,她心里的怒气更是不打一出来。
八岁的林徽因,成了母亲撒气的对象。
每次林徽因和父亲、二娘出行归来,何氏发作尤为严重,必定要好好数落她一番。
林徽因的童年生活,一半是幸福美满,另一半乌云密布。
她夹在父亲和母亲之间,承受着原生家庭的割裂感。
好在林徽因争气,她的才情从少年时期就得以显现,在众多儿女中脱颖而出。
父亲林长民都说: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得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
他对林徽因除了疼爱,还寄予重望。
有一次,林长民任工作要远赴欧洲考察,唯独带上了16岁的林徽因。
他在给林徽因的家书中写道——
“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
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务增长见识,
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
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
林徽因跟随父亲的脚步,游历了欧洲多个国家,既做翻译,又做助理。
在英国伦敦的家里,林徽因时常坐在壁炉旁,手捧书卷,读了不少英文经典。
也是在这期间,她爱上了建筑,不可自拔。
林长民人缘极好,家里常有三五好友前来拜访,徐志摩是其中之一。
邂逅了16岁的林徽因,徐志摩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爱恋。
只不过,林长民发现已婚的徐志摩对女儿展开热烈追求后,带着徽因不辞而别。
自此,结束了欧洲一年半的旅欧生活,父女俩重归北平。
北平的一切似乎都没变,一切又似乎全然不同。
比如,昔日的雪池胡同里多了位常客——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命运,早在冥冥之中就互相牵连。
林徽因12岁时,在北平培华女中学习。此时的梁思成,已经在清华两年。
两人安心度过校园时光之时,他们的父亲,沉浮于狂涛骇浪之中,为祖国事业奋斗着。
从欧洲归来,两家的交往甚是密切。
林长民和梁启超,越来越觉得徽音和思成是良配,有意结成亲家。
后来,两位父亲一拍即合,和孩子们商量后,决定送他们去美国留学。
学业自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能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培养感情,解决终身大事,便是一举两得。
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林徽因想完成她在少女时代就扎根的梦想——建筑学。
可天不遂人愿,建筑这条路太苦,当时不收女学生。
林徽因便转学艺术,研习美术。
梁思成最终选择了建筑学,这一点上,他也受到了林徽因的影响。
有趣的是,林徽因选了美术,但她几乎选修了所有建筑系的专业课程,毕业时,已经完全具备了一名专业建筑师的修养。
而梁思成虽然深耕建筑学,年轻时也狂热追求艺术。在清华读书时就崭露头角,不管是音乐、写文还是绘画都信手拈来,满腹经纶又浪漫。
林徽因才情横溢,梁思成也是人中龙凤。
如果说真的有才子配佳人,那大概就是他们并肩而立的模样。
无奈的是,人生总是充满风雨,伴随着变故。
留学一年半后,林长民被卷入东北军阀内部战争,不幸身亡。
林徽因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悲痛不已。
林长民是她的父亲,亦是她的挚友。
父亲与世长辞,林徽因没来得及说一句再见。
梁启超给儿子梁思成写了一封信:
“徽因遭此惨痛,惟一的伴侣、惟一的安慰就只靠你。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的看待。”
痛定思痛,在梁启超的建议下,林梁二人全身心投入到事业当中。
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结束了留学生涯。
他们没有辜负两位父亲的期望,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果实,组建了家庭。
梁思成曾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这个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回答。
他们二人,既是爱人,又是知己。
有说不完的话题,也肩负着共同的建筑梦想。
任风雨飘摇,他们始终站在彼此身边,不离不弃。
中国文化亘古深远。
在林徽因的时代,我们有漫长的建筑史,有高度的文明,唯独缺少了科学的知识体系。
留学归来,夫妻二人来到东北大学,用跨洋习来的知识,带着责任感教书育人。
当时整个建筑系,只有他们两名教师。
依照母校宾大的模式,他们创建了东大建筑系课程体系,增设了《中国宫室史》《营造则例》《东洋美术史》课程。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为中国培养一批具备中国式审美的建筑师。
林徽因一心扑在事业上,还凭借美术实力,为了东大设计了“白山黑水”图案的校徽。
很快,东北大学第一班“国产建筑师”毕业了。
梁思成在给学生的贺信中说:
“你们的责任是何等重要,你们的前程是何等的远大。林先生与我两人,在此一同为你们道喜,遥祝你们努力,为中国建筑开一个新纪元。”
东北不比江南,气候寒冷,使林徽因的肺病发作。
她只好辞去工作,带着女儿再冰,回到北平的香山静养。
没想到,这段静养的时光,让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个亮丽的名字——林徽因。
后来,林徽因又生下小儿子,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建筑经典《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取名从诫。
在北京东城区的北总布胡同三号院,一家四口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房子不大,但院子可爱。
一进门,就能看到两个高大的马樱花树和几棵丁香。
中式窗棂的玻璃窗,在寒冷的冬天,阳光也能照射到屋里很深的地方。
林徽因是一个很懂生活的人。
她会在窗前摆弄着梅花,用泥土塑成形态各异的小动物,写诗作画,无一不是岁月静好。
山雨欲来时,也总是这般平静的模样。
1937年,林徽因把儿女托付给北戴河度假的大姐一家,和丈夫梁思成前往山西考察。
一座座中国古代建筑被发现、测量、整理,让这对夫妻兴奋不已。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下有一处殿宇——佛光真容禅寺。
他们浸在古建筑当中,对外面的世界全然不知。
七七事变爆发了。
林徽因知道后,立即给女儿家书一封:
“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
“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战争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命运,林徽因也不例外。
从前是太平时代,尚有心思去做建筑事业,如今最重要的,是如何活下去。
有时候,炸弹落在房门口大约十几米地方,林徽因和梁思成分别拎起一个孩子就往楼下冲,每天都在和死神擦肩而过。
抗战以前,家里有厨师、保姆,盘点着家里的大小家务。
如今林徽因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后勤工作,烹调、洗衣、铺床,日复一日。
没过不久就要收拾行李,跟随流亡人群转移。
风雨飘摇中,林徽因没半点怨言。
林徽因的民族气节从未消退:
“我们还许要吃苦,可是我们不能不争到一种翻身的地步。
也许会死,会消灭,可是总有别的法子,争出一种新的局面,不再是低着头的被压迫者!”
九年流亡生活结束,医生为她下达了最后通牒。
那时的林徽因,已经没了力气站着和朋友合影。
要说林徽因有什么美中不足,那就是得了肺结核。
她年轻的生命里,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
可林徽因是闲不住的,她爽直前卫,又妙语连珠,即便缠绵病榻,也充满活力,侃侃而谈。
她的身体困在病床上,思绪已经飞出了整间屋子,寻找着艺术灵感。
有老友来拜访,她一会说到佛像,一会说到希腊风格,一会又把话题带回家庭成员身上。
梁思成也担负着责任。
他上能谈论建筑艺术,下能烤面包,修炉灶,运煤块,各种家务得心应手。
他还做起了林徽因的家庭医生,为她学会了静脉注射。
生活很苦,但梁思成对建筑的事业心依旧没有消退,他开始着手于酝酿多年的《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想,如果自己能帮忙整理文献资料,也算是帮上了忙。
有一段时间,林徽因深陷汉代文化不可自拔,谈论起那些皇帝、皇后和文武百官,就像谈论起自家邻居。
金岳霖写了一封信,评价道:
“你和她谈及任何事情,她都会情不自禁地跳回那个遥远的年代中去,而且单靠她自己怕是很难回到我们眼前的世界里来。”
所幸的是,肾脏切除手术之后,林徽因的身体状态有了极大改善。
虽然很虚弱,她迫不及待换上制服,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50年代初,关肇邺参加了正在进行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绘图工作。
林徽因则担任起了纪念碑的浮雕图案设计。
整整一个月,早八晚五,关肇邺每天都会准时到梁家,在林徽因的指导下绘制浮雕图案。
当时她瘦的很,身上一点肉没有。
有时候难受得咳嗽,就等咳嗽劲过了,再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林徽因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挽救了濒于灭绝的北京特艺行业景泰蓝。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她为祖国献上了全部。
当我们谈论林徽因,总会把她说成一个传奇女子,一个熠熠发光的伟大女性。
民国三大才子均倾慕于他,她的爱情令人艳羡。
和梁思成的婚姻,也像极了舒婷《致橡树》中描绘的那样: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势均力敌,相濡以沫。
她的一生都在为了事业奋斗,参与了国徽、人民纪念碑的设计,救了景泰蓝,写出了无数动人的诗句。
有人羡慕她,有人嫉妒她,有人想成为她。
但褪去重重光环,她也可以只是一个热爱生命的普通人。
见过明媚的太阳,也能忍受黑暗,无论如何,都让生命都免于荒凉。
点个「在看」吧,今天是她的生日,致敬林先生。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她的名字永远独一无二。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10 / Jun / 2022
监制:视觉志
策划:小鱼
编辑:视觉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