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察】起航:“5%”的数字化擘画财经2023-03-09 14:03一个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5%左右,以其作为开端的数字化擘画即将起航。2023年是起点,亦是数字中国重塑的原点。作者:欧阳晓红封图:图虫创意导读壹 || 肖捷指出,当今社会,数字资源、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必须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开发、利用。贰 || 此时,数字化、各种变革,正在“悄无声息”地推进之中……一个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5%左右,以其作为开端的数字化擘画即将起航。2023年是起点,亦是数字中国重塑的原点。3月7日,“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简称“改革方案”)公布,有13项改革内容: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组建国家数据局、优化农业农村部职责(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乡村振兴局)、完善老龄工作体制(中国老龄协会改由民政部代管)、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国家信访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宏观经济研究团队认为,此方案体现出新一任中国政府领导人未来几年整合金融监管、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加强数据管理的目标。优化老龄人口服务和支持农业发展等话题亦在方案中有所体现。“组建科学技术部”为改革方案首项任务。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时表示,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必须进一步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更好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此次改革内容之一是组建国家数据局。根据改革方案,该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肖捷指出,当今社会,数字资源、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必须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开发、利用。在高盛宏观经济研究团队看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体现了中国政策决策层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包括提高金融监管的协调性以加强金融稳定,加速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可能通过更完善的数据使用及分享监管进而加强数字安全等。保留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将其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则显示,中国领导层关注股票市场的发展,希望扩大直接融资,优化资本配置并减缓债务累积。不久前的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简称《规划》,这被视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路线图,具有里程碑意义——由此,亦拉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化序幕。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在数字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旨在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强调,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并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按照《规划》,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一是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某种意义上,《规划》不啻为抓住牛鼻子的重要举措。那么,为何是现在擘画全局呢?如果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均延续了二十大报告的“科技创新”与“安全发展”两条主线;如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数字中国”;与之相关的“数据、数字经济、科技自主”等高频词近期也见诸报端。这或许是在当前内外宏观形势之下,短、中长期来看,契合当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的最优选择。逻辑上,数字化、集约化,科技加持下,资源配置快速优化——数字化可有效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数字化驱动创新生产力,使之迸发,激发经济内生动能。诸如,目前,外部环境——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内部环境,出口由高速增长转为负增长+人口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由正转负,包括房地产销售与投资等下降。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1-2月我国出口降幅收窄,主要由高附加值消费品出口回升拉动,中间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持续低迷。”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内需方面,2023年开年进口回落原因可能有三点:首先疫情冲击趋缓后,内需的复苏更多集中在服务行业,商品需求复苏相对较慢,内需整体并不强劲。其次,价格因素对进口形成拖累。最后,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口替代效应在逐步显现。如今年1-2月我国汽车、集成电路等产品进口金额下滑,可能和我国在芯片、汽车等领域的竞争力增强有关。“结合近期国内的相关高频数据来看,内需可能尚在恢复之中,逆周期调节政策仍需保持必要力度。”钟正生表示。这其中,就“芯片、汽车”等领域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结合当下现实来看,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设定契合客观,且预留了空间:一是经济重“质”而非“量”;二是产业升级、机构改革有磨合期;再参考《规划》提及的“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那么,不难想象,大数据加持及数字中国建设提速下,一切皆有可能。据中原证券分析,202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在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强调稳定和增长,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了对高质量发展和以稳求进的底线思维。预计两会后的短期内,政策将成为市场焦点。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但对新增就业更多强调,体现了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预算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安排,均考虑了在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需要,同时也与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相匹配。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基调相对保守而务实,旨在推动经济从去年疫情的冲击中稳健复苏。“今年经济发展仍将面临多重阻力因素,设定‘5.0%左右’的GDP增速目标合理且理性。我们仍然预计2023年GDP增速将从2022年的3.0%回升至5.3%,但对经济复苏步伐保持谨慎。”民生证券分析师周君芝认为,今年或面临较弱的出口并且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5%的GDP增速目标已包含国内需求修复这一内在要求。5%左右增速目标是一个务实的增长预期。将1200万人新增就业与5%的GDP目标放在一起,这两个指标之下蕴含另一层政策意图:面对诸多不确定性,2023年政策侧重放开内需,尤其侧重靠近居民消费端的下游产业。此时,数字化、各种变革,正在“悄无声息”地推进之中……若细究之,会发现,2月下半月以来,政策的主要关注点便多指向“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以及科技政策”等;这并非偶然——数字中国建设提速的大幕已然揭开。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提出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3月1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研究制定促进装备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深入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研究制定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行动计划”。次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准备加快推动出台促进数字贸易开放创新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据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观察:数字经济也是贯穿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地方两会的产业高频词。地方两会中,20余省份都对数字经济的明确占比、增速等提出了定量目标,十余个省份制定了专项数字经济规划。顶层设计之外,微观上,“数字化应当成为企业迈向未来最坚实的底座。”全国人大代表、太平鸟集团董事长张江平称,近年来,太平鸟坚持推进数字化转型,与IBM、SAP、华为在集成设计研发、集成供应链、品牌战略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推进品牌和产业的迭代升级。“无论身处什么行业领域,我都鼓励企业站上数字化、智能化赛道,找到创新前行的驱动力,也就找到了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的发力方向,拥抱新赛道,才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因。”张江平说。读懂2023年国家账本:财政支出花到哪儿了?机构改革重头戏:金融监管框架重塑31个关键词!详解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