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规则开始!华人超市买东西拒付30%小费,招来怒视!
如今在美国给小费有点“魔怔”了!
外面堂食不说,很多外卖也必须给小费,甚至一些超市都在跟顾客“要”小费,消费者无形中的压力越来越大。
近日华裔科技专栏作家陈先生(Brian X. Chen)透露,因为自己拒绝在结账时给30%的小费时,一名杂货店店员向他投来了鄙夷的目光。
陈先生说,当杂货店员转过屏幕让他付小费时,他很吃惊,心想什么时候超市购物也要付小费了?陈毫无犹豫马上选择了 "不给小费"。
但是当他点击了“不付小费”后,这名收营员狠狠的瞪了陈先生一眼,使得双方的气氛马上变得 "很不愉快"。
陈先生说,这已经不是最近第一次感觉这样的被人“压迫”感了。就在几天前,他去车铺修理摩托车,摩托车修理工也让他付小费。
陈说,虽然他觉得这笔小费也是不合理的,但他还是勉强付了,因为修理工修车,我感觉我的安全都取决了他的服务,所以我不想给自己留下安全隐患...
虽然陈先生在平板电脑上点了“小费”。但他认为“小费文化”可能很快成为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伤害顾客的不公平商业行为的一部分。
陈先生的遭遇,相信最近1-2年里,很多华人同胞都感受到了。
关于给小费的讨论,最近越来越成为媒体的关注。
这是由于疫情期间,很多商家都采用了平板电脑收款,并在付款完后,跳出一个醒目的“小费列表”,里面多数会写着:
付15%小费
付20%小费
付30%小费
不给小费
自定义小费
...
但是慢慢的消费者会发现,这个跳出窗口会出现在任何场合,比如当您从冰柜中拿出一瓶冷冻饮料结账,店员依旧会将这个窗口递到你眼前。
陈先生说美国市场上现在广泛使用的这个支付平台是故意操纵人们交出小费的。
曾为施乐和IBM等公司工作的产品设计师泰德-塞尔克(Ted Selker)称,这种支付应用的设计是非常有意思的,在短时间内,它给了消费者一种胁迫感,多数人会碍于面子和本能最简单选择一个慷慨的小费数字。
麻省理工学院的华裔董事胡先生(Tony Hu)也表示,他最近在乘坐10美元的Uber时,有1美元、3美元和5美元的小费选项。他不假思索的选择了中间的按钮,即3美元,然后突然意识到他通常只会给司机20%的小费,即2美元。
胡先生说,'这显然是心理学上的心理战术。'
在媒体对纽约客的一次随机采访中,发现对于小费文化,现在大家都有些受不住了,有些人还表示,对于那些追着要小费的地方,他们现在宁可再也不去。
现代小费最令人反感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论对方什么服务态度,顾客都要为其支付小费。
一位评论者说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应该给一个伸手去拿啤酒瓶并把瓶盖扔在垃圾桶内的酒保小费,他做这个动作5秒钟,但是却希望我付5美元给他?”
另一个人说道:我不介意给一个帮我服务了一个小时的服务员小费。我介意给杂货店的收银台,因为他们并没有帮我做什么。”
虽然给小费在美国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但近年来明显的价格上涨使大家觉得这种传统越来越 "荒谬"。
一位消费者说道:太尴尬了,店员就那么盯着你,看你接完账以后给他多少小费比例,我甚至有些手发抖,因为我觉得自己正在被人逼着,现在我会少去这些用平板电脑结账的商家。
纽约杂志《The Cut》上个月发布了美国人新的 "小费准则 "后,彻底将这一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在准则中写道,不给小费是一种无礼的表现,而给的不足也是不守规则,按照《The Cut》的数据
你应该给多少小费?
餐馆--25%。
咖啡店、咖啡车、咖啡馆、酒馆 - 20%。
送餐--20%。
拿外卖 - 10%。
在酒吧--每杯饮料1美元,鸡尾酒20%。
在食品柜台或熟食店--10%。
Uber司机 - 20%。
其他一切 - 20%。
一位网友表示,这杂志文章试图对阅读这些文章的年轻人进行洗脑,利用操纵内疚和同伴压力告诉他们快点付钱,即便他们没有钱。
小费的初衷原是对服务行业者的肯定,也是促进更好的服务,但目前美国的小费制度已经走歪了。
不知道大家现在是不是也遇到了外卖要小费,买杯咖啡也追着你要小费的情况?
今日汇率
1 美元=6.95人民币
欢迎关注 华人生活
华人生活app 全新升级了
华人生活app成为你,
拓展人脉和商机的工具
你可以在app store里下载华人app,点阅读原文下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