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北京丁克家庭:结婚14年,养儿不防老,无人送终不可怕

北京丁克家庭:结婚14年,养儿不防老,无人送终不可怕

公众号新闻
亲爱的读者们: 

因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现在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被错过推送,所以如果喜欢行动派的文章,拜托你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行动派”  。

作者:Erika57

公众号:麦子熟了(ID: maizi8090)



生于70年代尾巴的桃佛君,已经坦然接受丁克的身份。夫妻俩结婚14年,没有生养小孩。

对此她的回应是:

我不是不喜欢小孩,也不标榜丁克主义,说白了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受访者@桃佛君(小红书账号同名)

不同于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传统家庭,据调查截至2021年5月,我国大中城市约60万丁克家庭。在上海,丁克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12.4%。

不可否认,近年来丁克的家庭形式越来越常见,但在社会舆论方面还存在不同的看法。

赞成者为之拍手叫好,支持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利。而反对者则对它所标明的「不育文化」给予抨击,甚至将自愿选择不育视为自私自利的行为。

有关「丁克」的争论,究竟孰是孰非?不妨先撇开这些是非争论,再去寻觅其存在的理由,听听看桃佛君丁克14年后的想法。

她为什么会选择丁克?从中收获或失去了什么?如何应对未来的养老生活?




我今年44岁,目前住在北京。

30岁那年,我才步入婚姻,在那时候看来算是「晚婚」的代表了。结婚14年,也是坚定丁克的第14个年头。

当初做这个决定时,态度最坚决的是我老公。他比我小两岁,百分百的「铁丁」。可能是职业特性的原因,作为诗人,身处作家行业,更注重精神上的共鸣,在生育方面没有太大的热情。

在我公开分享「丁克」的经历后,各种言论扑面而来,其中不乏难听的话。有人跳脚预言:

等你老了就后悔了,动弹不得还没人管你。

甚至还有人身攻击:

一看你照片,就知道是血虚生不了孩子。

不过这些声音对我影响不大,婚姻和生育都是个人自由选择的私事。尤其是40岁之后,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对这件事早已不强求了。


早年在生育问题上,我和我老公算是一拍即合,但也遭不住家里长辈的催促。毕竟是老一辈人,对生育态度偏保守,「为人父母」依然被视为人生的必经之旅。

好在两方的父母还算好沟通,思想上开明包容,接受程度比较高。公公和婆婆,一个在事业单位,一个是大学老师,他们的工作都是我老公提前做好,我还没从他们那听到一句催生的话。

而我家这边呢,父母两人都是教师,很少强迫我做任何决定,只有我妈妈偶尔会唠一句:

还是有个孩子好啊,你生性孤独,要是老了后没个人说说话,到时候心情更不好。

但她也了解我的脾气,一旦下定决心就不会轻易改变,时间一长也没再开口提过了。

其实一开始为了安抚父母,我俩对外的说法是「顺其自然就好」。加之所处的环境和圈子,身边朋友生育普遍偏晚,且不婚育的比例大。无论是晚婚或丁克,我们都觉得是件很自然的事。

当然,从丁克走向「白丁」也不少见。但我始终觉得,孩子不是婚姻存续的纽带。走进婚姻、组建家庭,本质是两个人价值观的契合,共同对抗岁月里的细枝末节。

如果将来其中一方反悔了,那也不必要强求什么,彼此各不耽误好聚好散,不存在谁抛弃谁的说法。





刚成家时,我也会被约定俗成的观念影响。

生儿育女是人生中无法省略的内容,「结了婚后就该生个小孩」,是刻在基因里的社会时钟。

徘徊在「生」和「不生」之间,当时还犹豫了一段时间。两者各占三成和七成的意愿,我更偏向于不要孩子。

首先是内心本能地抗拒。年轻时是一个爱玩的「文艺青年」,即便婚后多年,心理状态仍然像个孩子。加之本身好静且热衷于独处,不愿陷入到养孩子的各种麻烦里。

以我对自身的了解,这一定不是我想要的状态。简单说来,之所以选择主动放弃生育,其实是更害怕因此失去属于自己的时间。


左右滑动


其次是身体机能的排斥。有个姑娘给我留言:

我正在怀孕中,开始时很想要这个小孩,但我的妊娠反应特别强烈,不停住院、打针,实在是太难熬了。但我的老公、婆婆只会在一旁说忍一忍就过了,偶尔还会冒出几句风凉话。

他们无法感同身受我的痛苦,甚至让我有了一种错觉自己只是一个「生育机器」。这段时间突然想到如果有机会,我宁愿一辈子丁克都不想要生小孩了。

为人母,肉体上的痛苦折磨是一方面,还有长期抚养孩子的各种艰辛。

而在「自由独立」和「生儿育女」之间,似乎存在着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自己精力有限既要工作,又要兼顾母亲的角色,实际上压力非常大。这也是我一开始恐惧的原因。

我不后悔丁克,还挺满意当下的生活节奏。这么多年来,最大的感触是收获了独处的自由。不用额外分配精力生养孩子,也让我有更多余暇专注于自身。

此前的我忙着搞事业,从体制内媒体跨到广告行业,再到500强企业的高管。到了40岁那年,工作之余考上人大的EMBA,如今也在不断尝试其他赛道。



说白了,丁克只是一种选择。我更倾向拥抱自由的生活,才决心从养儿育女的繁重责任中解脱出来。

但我没有养过孩子,不知道其中的好处,自然也没资格说得到或失去了什么。或许,在人生的平行时空里,有孩子的我也过得不错呢。



虽然生育不再是婚姻的必需品,但「丁克」仍然是少数人的理想。

过去生儿育女是在为养老作储备,而现实是「养儿不防老」,养老的本质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实力。

孩子长大后也会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如果养儿女只是为了最后几年的照护,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残忍的惩罚。

回想起几年前,我奶奶刚过世,时年95岁。临终前三个月,她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她有多个已成家的孩子,每天轮流来院照看。

然而,在那段时间里,病床前的儿女们还计较着谁家花的钱多钱少、陪护时间的长短……那时候,我看到的不是往日里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而是在生死面前人性的另一面。

如何安排晚年生活,也是丁克家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养老保障机制日益健全,涌现出越来越多高端的养老社区,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解决无孩家庭们的后顾之忧。

等到行动不便、无法自理的那一天,我更愿意选择专业的养老机构。

尤其是国家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也提到了日程上,相信未来这一行业的监管也愈加正规完善。

无人送终并不可怕。至于老死后的状态是否得体,我是抱持无所谓的态度。体面的葬礼是给生者看的,死去的人根本什么都不知道。




像桃佛君这类主动选择不育的家庭并不少见,如今还有不断攀升之势。

当「生育后代」和「个人发展」产生冲突时,越来越多人选择了后者。尤其是生养成本的提高和哺育后代的重压,如看不见的大手压得人喘不过气。

这一点,从去年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也可略窥一斑:

在我国培养一个孩子,从0-17岁的费用平均为48.5万元。其中北京、上海两地,分别为96.9万和102.6万元。

但如桃佛君所说的:「丁克」仍然是少数人的理想。随着「养儿防老」观念的日渐式微,生养孩子更多是出于情感上的寄托。

有研究对比过「有孩子的家庭」和「丁克家庭」,结果显示两者在生活满意度上没有太大差别,取决于你是否选择了想要的生活。

你会选择「丁克」吗?或者,你身边有「丁克族」吗?

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故事~



完整的出处介绍: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麦子熟了」(ID:maizi8090):聚焦国内新中产、新青年、新女性,坚持优质内容创新,分享传递美好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嫖娼门”8年后,黄海波老婆因《狂飙》爆火:结婚8年赚钱养家不后悔80后丁克夫妻,结婚十年不买房、有性有爱却各回各家:好的婚姻,都从分居开始?请告诉孩子:结婚,尽量找这三种家庭。“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上热搜:中国第一批选择丁克的家庭,他们怎么样了?悲催|结婚不成反目!加拿大华人将前女友告上法庭:还我戒指+4万礼金!苏月的婚姻路(3)专访北京丁克家庭:养儿不防老,无人送终不可怕柏林的黄金时代——1920/1930老韭菜也是韭菜:活到老,还到老,做一辈子的房奴11天内拨打21次110,最多一天打5次,最终不处罚请告诉孩子:结婚,尽量找这3种家庭,少走很多弯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富养儿媳蔡少芬结婚15周年,却在评论区问候第三者?中国妈妈时隔多年抵日与女儿含泪团聚,日本男子差点无法到中国给父亲送终…为给64岁父亲送终,他去做护工,却揭开廉价养老院的遮羞布:人老了,就失去尊严了?他是“中国首善”,捐赠6千栋楼,去世后,4个子女却无一人送终,200亿遗产也没人要或许只有死后的丁克,才算真丁克不破楼兰终不还,古诗中常说的楼兰究竟在哪?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法拉盛华人夜总会小姐上班期间突然失去意识,送医最终不治身亡!第一批丁克:无儿养老,十分快乐研究建议:结婚生娃要趁早!男性生育越晚,遗传给后代的基因突变可能就越多为什么你拼命努力,却始终不被领导赏识,答案残酷又现实习近平: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换到千般恨刚刚庆祝结婚15周年,华人移民遭遇加州洪水灭顶之灾闲话人生(226)新年乐往事,感恩三贵人放弃刘亦菲后,他与“禁欲系美女”生了俩娃:结婚10年,我后悔了...清酒不用烫,浊酒不用筛(8)“本酒”一杯不用戒谷爱凌代言白马股出年报,董事长发声:结果不可接受!被封杀8年后,黄海波老婆因《狂飙》爆火:结婚8年赚钱养家不后悔低至79元!欧莱雅防晒小金管黑科技,养肤又防老,春夏必备!离了大谱!结婚10年,女婿竟像丈母娘的亲儿子,这一家子的关系让人想哭……多地公布:结婚登记平均年龄超30岁,“姐弟恋”更多了[围观]结婚不成反目!加拿大华人将前女友告上法庭:还我戒指+4万礼金!娱乐圈又有新孩子了!说好丁克到老,他却转身当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