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消息!美科学家宣布「室温超导」技术重大突破,或可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3月8日,来自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团队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制备了一种材料,可以在1万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为0.1兆帕)下实现室温超导,临界温度约为21℃!
超导是指材料在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电阻越小,意味着能量损耗越低。而超导若能实现工程应用,意味着人类能源储存和传输效率产生颠覆性改变;而超导材料的应用,也意味着在计算机芯片乃至可控核聚变等领域,都有着更加光明的前景。
(Nature正式发表了Dias团队的新论文,时间戳显示,这篇论文在2022年8月投出,今年1月18日被Nature接收)
(近年来超导材料的进展,图源:wikipedia)
2020年,迪亚斯团队在《自然》上发表论文,表示他构建了一种碳-硫-氢三元体系超导材料,它可以在约260万个标准大气压下实现室温超导,临界温度约为15℃。当时他在接受《环球科学》的采访时表示:“之前从未有人预测到过这种碳-硫-氢三元体系的超导性,我们在这个领域摸索了很多年,整个团队也都按照‘模仿金属氢状态’的思路来寻找超导体,”这也是之前预测可能寻找到常温超导体的方向,因此迪亚斯认为,此次的发现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在最新发表于《自然》的论文中,迪亚斯团队同样揭示了一种三元体系的超导材料——镥-氮-氢体系。迪亚斯表示,镥看起来是“值得尝试的候选”。镥是71号元素,代号Lu,14个电子填满了它的4f轨道,这让它能压制声子软化效应,并增强电子和声子的配对,从而实现室温超导。“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来稳定这个体系,降低压力要求?这就是氮出现的作用。”迪亚斯表示。氮的原子结构稳定,可以创建更稳定的笼状晶格结构,并增强低频光学声子,可以在较低的压力下使超导更稳定。
(Ranga Dias,图源网络)
为了制备这样的超导材料,研究团队首先制备了由99%氢气与1%氮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然后将纯镥样品放入其中,在200℃下反应2~3天。最终,他们制备了一种亮蓝色的样品。但在正常的环境下,这种材料并没有超导性。为了获得超导性,迪亚斯团队给制备的样品施加了压力。他们发现,样品在约3000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从蓝色变成了粉色——这时它也具有了超导性。随着压力的升高,材料的临界温度越来越高,直到压力达到约1万个标准大气压时,临界温度达到了约21℃。
从1911年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现象以来,实现室温、可实用的超导材料就是一代代科学家的梦想。如果真的找到了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用它构建输电网络,每年省下2000亿度电;大幅降低核磁共振的成本,拯救更多生命;甚至我们能拿它来构造托卡马克(一种利用磁约束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形容器),掌控核聚变,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不过,该研究团队的这项研究可能会面受到严格审查。
2020年,《自然》杂志发表重磅论文,宣布以C-S-H三元体系制备的超导材料在15摄氏度实现了超导电性。尽管相应压强条件高达267GPa,但这是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首次突破0摄氏度大关,堪称历史性重大突破。这一论文的通讯作者正是迪亚斯博士,此时他已来到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然而,正当学术界再次被这位青年才俊所震撼和鼓舞之时,质疑也接踵而至。多名超导领域的知名学者公开发表意见,认为该论文的重要数据存在可疑之处,加州圣地亚哥分校的理论物理学家Jorge Hirsch甚至直言:相关结果是“人为捏造”的。虽然迪亚斯团队公开了更多数据作为回应,但并未能平息质疑。《自然》杂志经与作者团队多次沟通,也认为相关回应不够充分,最终决定撤稿。
(ScienceNews报道截图)
再然后就来到了本次的室温超导研究成果,如果迪亚斯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被证实,将会成为新一代的近室温超导材料,虽然还不能完全达到室温超导的条件,但已经是极大的跨越。然而,目前的情况看来,这种近室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几乎还不能算是真正起步,距离实际应用就更远了。
人们不断追求在更高的临界温度(Tc)下实现材料的超导性,放眼未来,寻找能在较低压力下大规模应用的室温超导体是超导研究人员的心之所向。
也可关注下方视频号,一键预约,开播时将收到通知!
硅谷高创会2023年企业家全球出海商务考察详细安排及背景介绍请点击蓝字链接查看:
1、硅谷高创会2023年企业家全球出海商务考察火热招募中!寻求海外订单和投资新机遇
▼硅谷高创会2023年企业家全球出海商务考察日程列表
为充分满足各地、各层次企业海外商务考察需求,硅谷高创会正在招募城市合伙人/合作伙伴,通过与合伙人达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为各地企业提供持续深化且个性化的商务考察服务,实现共赢。若想成为城市合伙人,请扫码联系小助手,备注【合伙人】具体咨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