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炸了!美国科学家宣布实现室温超导技术,若真实则人类要技术飞跃了公众号新闻2023-03-08 16:03今天是妇女节,但刷屏的除了致敬女性的海报之外,还有一则来自学术圈的新闻:美国一个科学家团队宣称自己已经实现了室温超导技术,如果这个科学成果是真的,那么人类的科学奖实现一次飞跃。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Ranga Dias及其团队日前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他们已经创造出一种可在实际条件(practical conditions)下工作的超导体。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最新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他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可在实际条件下使用的超导体。这种超导体在室温和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就可以运行,这是一项巨大的突破。超导体在常规条件下的应用,意味着一个高效率机器、超灵敏仪器和革命性电子产品的新时代即将到来。这种超导体由氢、氮和钚组成,材料是在金刚石压砧(diamond anvil cell)中创造出来的。在约21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这种材料似乎失去了任何对电流的阻力。不过,实现超导仍然需要10千巴的压力,这大约是大气层压力的1万倍。但是,相比于室温超导体通常所需的数百万个大气压,这已经远远低于预期。如果这项研究的结果得到证实,这将使这种材料更有希望应用于现实世界。然而,Ranga Dias的研究团队也曾在2020年10月发表了一篇类似的论文,但该文章受到了质疑,最终导致《自然》杂志撤稿。因此,该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审查。超导体是一种比常规导体更为优越的无损耗导电材料。虽然已经发现了超导现象超过100年,但现有的超导材料大多需要在极低温下才能工作,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因此,找到一种室温超导材料,一直是全球物理学家长久以来的梦想。在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eike Kamerlingh Onnes就发现了超导现象。但直到1957年,才有了第一个真正能描述超导现象的理论——BCS理论。该理论由美国科学家John Bardeen、Leon Cooper和John Schrieffer基于“波粒二象性”建立。他们认为,金属外层自由电子在有电压时,会流经晶格点阵形成电流,但通常情况下,这种晶格点阵有缺陷,会因热振动使电流产生阻碍。在2015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的实验物理学家Mikhail Eremets及其同事报告了第一个超导氢化物——氢和硫的混合物。一些理论物理学家认为,在混合物中添加第三种元素会带来一个新的变量,从而接近环境压力或室温。此次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地开发出可在实际条件下使用的超导体,这是室温超导体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有望改变超导材料在实际应用领域的前景。如果这项研究的结果得到证实,将会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重大突破,因为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超导体。如果室温超导得到应用,人类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就指日可待了。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