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革命与西方崛起
最近在读牛津大学历史学家约翰.达尔文的《帖木儿之后》,书中一些观点很新颖,对历史的解释让人耳目一新。
达尔文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是缘于地缘政治革命,之后才有经济革命(工业革命)和文化革命(科学技术)。达尔文所说的地缘革命指的就是地理大发现。这个观点与我在《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一文中的观点倒是不谋而合。
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欧洲被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挤压的非常难受。大航海就是想绕过奥斯曼统治的中东地区,寻找通往中国和印度的海路。历史上东西方的贸易一直有海上和陆上两条通道,海上通道到波斯湾和红海的口岸,陆上丝绸之路有南北两条,但不管水路还是陆路,中东都是一个贸易节点和货物集散地。无论陆路还是海路到达中东的货物,都要在此交易,然后通过地中海再转运到欧洲地区,那时还没有苏伊士运河,来自东方的货物不能直达欧洲。
奥斯曼帝国在帖木儿去世之后,逐渐成为中东乃至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将东西方贸易的红利尽收麾下。当时的奥斯曼帝国不仅经济繁荣,贸易发达,文化、科技也比欧洲发达。因为比欧洲更早掌握了成吉思汗西征时带去的火器技术,奥斯曼帝国在军事上也碾压当时的欧洲各种教会骑士军团。
大航海之前的全球贸易是由亚洲国家塑造的,中国、蒙古帝国、阿拉伯人以及东南亚人很早就构造了欧亚贸易网络,这个贸易网络在蒙古帝国时期达到鼎盛,因为蒙古帝国的势力从东方一直抵达地中海东岸,直接控制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那时的欧洲是欧亚大陆的边缘,无论文明还是经济都十分落后。
欧洲的崛起就是从殖民美洲开始的,因为有了美洲之后,欧洲首先从地理上不再是边缘地带,而成为中心地带。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让欧洲逐渐取代中东,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贸易的发达又激发了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欧洲的生产效率。工业革命的第一波是纺织革命,而非洲的黑奴和美洲的棉花及蓝靛草种植园,为纺织革命提供了可靠和充足的原料。纺织革命后,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欧洲也由文化技术吸收地区转变为文化和技术的输出地区。这一切都拜地缘政治革命所赐。
西方人一直对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没有成为殖民帝国很疑惑,毕竟宋元明时中国的航海技术一直领先世界。可强大的郑和船队没有占海外一寸土地,只是到处旅游一圈。这让欧州人十分不解,也有各种分析,可我觉得地缘政治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其次也有文化及经济考量。自古以来,中国农耕文明面临的最大威胁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凡是北方游牧民族弱的时候,中国就安定发展。而北方游牧民族强大时,中国就不得不习武用兵。北方大漠地区,对农耕民族来说属于没有经济价值的地区,因此那些地方中国不愿意占领,占了也没人经营,在无人区维持一个城堡是非常耗费财力的事,所以,历朝历代中国对北方大漠地区的战略都是能和亲友好最好,不得不打仗的话,也是以驱逐和招降为主。只要他们不来犯边,中国朝廷也不会主动去进攻。
所以说,来自北方的威胁牵制了中国下海开拓的野心,明朝后来叫停郑和下西洋,也是考虑到北方的威胁,不愿把财力过多耗费在航海上。还有就是地理上中国距非洲和美洲都太远,海上贸易业一直是走马六甲和印度洋通道,不像葡萄牙因为黄金贸易,一直沿非洲西海岸船运黄金,对西非的海路探险一直在进行。再者,中国是儒家与人为善的文化,根本就没有灭人国,占人地的想法,也没有殖民掠夺的传统。另外,长期重农抑商的中国,其财富获取方式主要是农耕,经商和贸易只是国家的副业,不受重视。
如今中国放手经营南海,大力发展海军是因为今天中国的北方是最为安全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