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美股大跌。道指跌1.66%;标普500指数跌1.85%;纳指跌2.05%。
把美股拖进泥潭的一股重要力量就是银行股。当天,标普500银行指数暴跌近6%,创下两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其中,摩根大通股价下跌近6%,市值损失约200亿美元;美国银行跌6.1%;富国银行跌6.3%;花旗集团跌4.1%。而带来这一轮银行股暴跌的关键原因是,硅谷银行的闪崩。“硅谷银行崩盘”应该
还算不上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硅谷银行1983年成立于美国,是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子公司,主要是为风险资本以及创业企业提供贷款。硅谷银行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成功帮助过Facebook、twitter等明星企业。
硅谷银行可能没有摩根,花旗这么出名,不过在新创科技型企业当中还是很知名的。美国硅谷的创新企业包括国内这些年去硅谷的“科创项目”一般startup的开户行都是硅谷银行。
昨晚,硅谷银行宣布,因为出售投资组合中的部分证券将导致18亿美元的亏损,决定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这种自救举措,被华尔街视为是恐慌性的资产抛售和对股权的稀释。非但没有帮助硅谷银行获得一线生机,反而令硅谷银行暴跌。那这个引发暴跌的“投资组合”是什么呢?
这些年,因为美国大放水,长期银行利息被压到近乎于0的水平。
硅谷银行用自己的这些存款作为抵押,对外贷款出去,然后又把贷款证券化,对外发行了一种 "held-to-maturity" (HTM) 的资产证券组合,差不多发行了990亿美元,利息大概是1.6%。之前这个“金融创新资产组合的利率还有一些吸引力,不过随着美国持续加息,存到银行都有5%的利息收入,所以大量的投资者赎回。
然后就是资金大量流出,抵押物消失,然后进一步被动清仓,然后亏损,然后更多的赎回,资金更多流失……这样一步一步陷入死亡螺旋。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当年(2020年)蚂蚁金服,用的大概就是这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蚂蚁”旗下的核心业务微贷科技平台是蚂蚁的借呗、花呗等放贷类业务。这两类业务由小贷公司完成,其注册资本分别为40亿元和120亿元。按监管要求只能放贷其数百亿。
但是,蚂蚁却通过发行ABS,而且多次循环累计放出的贷款余额达到1.73万亿,这个杠杆倍数达到30倍以上。在利率下行期还好,如果在利率像这样暴力拉升的时期,可能的雷就不知道有多大了。)书归正传,那么,为什么硅谷银行自己的问题,会带崩整个银行股呢?有句话说的好:当你看到一只蟑螂,不要害怕这一只蟑螂,因为你家已经有一群蟑螂!
这样“资产证券化”的游戏,事实上过去这15年一直没有停下,特别是疫情以后,美国天量放水之后更是如此,每家银行都通过这些个“金融创新”赚的盆满钵满。硅谷银行其实一直都是一家非常强大、运营良好的银行。如果硅谷银行现在都有了问题,那其他的银行呢?
不过,硅谷银行能算不上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导火索么?嗯,大概还差把火候。就在过去短短一百天,这种让资本市场“震撼”的事情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去年年底,成立于1856年,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银行的瑞士信贷陷入破产风波。以后在各方斡旋下基本稳定下来,不过稳定下来的代价是“彻底的重组”。(这里嘛,懂得都懂)
而就在这个月月初,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的黑石,爆雷,宣布违约。违约金额并不大,大概5个多亿,对于8000亿的管理规模只是九牛一毛。但是由于利率上升,欧洲房地产出现量价齐跌,融资成本高的惊人,房地产行业是最容易受到高利率波及的。所以市场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
这样的“黑天鹅”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并不是什么意外,而是随着美国暴力加息,收割世界。一切没有拆雷,没有做好准备的国家和企业,都很难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提前80天预言到:2023年3月20日星期一世界范围经济危机正式开始。
在做这个预言的时候,大部分小伙伴还觉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不过七十天过去了,笃定会“马照跑舞照跳”的小伙伴们,有感受到资本市场的寒意了么?
二月份,当绝大部分财经媒体都在说,美联储要转鸽了,马上货币要宽松了。圆方坚定的认为美联储只是虚晃一枪,会继续通过造假数据,然后暴力加息引爆市场。(参见《该来的总会来,做好迎接“冲击”的准备!》)
十几天后之前鸽派的美联储迅速变脸,明确未来利息水平和加息速度要“远超预期”。而也就是这个消息,才是压倒诸如“硅谷银行”的最后一根稻草,之所以今天“硅谷银行”才爆雷,就是因为看不到局面扭转的希望。
所以,离3.20还有10天的时候,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大家是不是多少嗅到了一点呢?那,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中应该怎办呢?其实圆方也给了答案,具体小伙伴们《如何迎接“惊涛骇浪”》。
不管是上策的消费,把钱换成体验,换成健康,换成人脉,换成专业能力还是中策的“对冲风险投资”,教会大家买核心资产,想来对大家都有帮助。毕竟就连最差的“下策”,今天看,是不是也很刺激呢?
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2022年11月4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