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如何称霸电动汽车世界的?
你以为的突如其来,
其实都是蓄谋已久。
01
权威媒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报道:
中国是如何称霸电动汽车世界的?
“过去两年,
中国电动汽车销量,
从130万辆增长到680多万辆,
占全球总销量的60%。
这是霸主级别的数据。”
02
最近这一年来,
燃油汽车不断遭遇“滑铁卢”,
销量一季不如一季。
以今年1~2月为例,
日本三大车商在中国的销量:
丰田下降了12.2%,
日产下降了41.4%,
本田下降了45.2%。
03
与此相反,
电动汽车迎来了“艳阳天”,
销量一季旺过一季。
以2022年为例: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65万辆,
年增长63.6%。
可以这么说,
全球汽车市场已经迈入电动汽车时代。
04
在已然开启的电动汽车时代,
中国的表现非常抢眼: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
同比增长96.9%和93.4%。
《华尔街日报》、彭博社报道:
“全球卖出的电动汽车,
一半以上产自于中国。”
所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说:
中国称霸了全球电动汽车世界。
05
中国是如何称霸电动汽车世界的?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
我想先聊一聊“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是如何崛起的”。
台湾半导体产业有多强?
制造全球第一,
封测全球第一,
设计全球第二。
以半导体制造为例:
台湾占了全球63%的市场份额,
其中仅台积电一家,
就占了全球52%的市场份额。
06
台湾半导体是如何崛起的?
有三个人可说居功至伟:
潘文渊,孙运璿,张忠谋。
07
上世纪70年代初,
蒋经国想在台湾搞一个突破性科技项目,
但不知道搞什么好,
后来经人介绍,
他找到了在美国无线电公司担任实验室主任的潘文渊。
凭着对最新科技的了解,
潘文渊提出了一个建议:
“台湾可以发展半导体产业。”
于是在“台北小欣欣豆浆店”,
一个宏伟计划诞生了:
全力发展半导体工业。
会议决定:
由“经济部部长”孙运璿负责执行。
08
孙运璿经过谋划,
于1976年5月,
派出了一大批年轻人,
前往美国学习半导体技术。
后来这批人员中,
涌现出一大批半导体界大人物,
比如联发科创办人蔡明介,
比如联华电子创办人曹兴诚,
比如华邦电子创办人杨丁元,
…………
09
此后七八年里,
孙运璿及“行政院院长”张运璇,
一直在四处物色半导体专家,
希望其到台湾“领导”半导体产业发展,
最终,他们盯上了美国的张忠谋。
10
张忠谋其实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
1931年,他出生于浙江宁波,
其父曾任宁波市鄞县财政局长,
其母乃清代藏书家徐时栋后人。
1949年,张忠谋考入美国哈佛。
1950年,他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专攻机械工程。
1958年,进入德州仪器公司工作。
仅仅用了十四年,
张忠谋便升任德州仪器副总裁,
坐上德州仪器集团第三把交椅。
11
从1978年开始,
德州仪器开始向消费型电子产品转型,
张忠谋被任命为消费电子集团总经理,
尽管升职加薪了,
但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不赞同这次转型。
他希望公司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
“这比消费电子更有发展前景。”
但他的建议被新总裁给否决了。
12
随后几年,
张忠谋还是不死心,
屡次三番进行上谏,
把新总裁给搞烦了,
“如果你不想干,可以选择离开。”
张忠谋也是有几分傲气的,
“离开就离开。”
于是开始琢磨下一步去处。
“去哪里呢?”
他想来想去,
最后想到了台湾,
“最近这几年,
台湾方面一直不停在邀请我,
希望我过去指导半导体产业,
我本来不是很看好台湾,
但是他们一直锲而不舍,
这份执着最后打动了我。”
13
1985年,
张忠谋辞去美国高薪职务,
出任“台湾工研院院长”,
开始规划台湾半导体产业。
1987年,
他在台湾新竹创办了台积电。
在张忠谋领军之下,
仅仅过了十几年,
台湾半导体产业便崛起了。
14
我为什么要讲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崛起?
我其实就是想说:
一个国家或地区某项产业的崛起,
一定是源于某个阶段的超前规划,
一定是源于某些关键人物的推动,
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也是一样。
15
1992那一年,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给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写了一封信,
建议中国大力发展电动车:
“我们决不应再等待,
要立即制订蓄电池能源的汽车计划。
迎头赶上,力争后来居上!”
“为什么不立即下决心搞电动汽车,
跳过汽油车这一阶段?”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钱学森有三大理由:
1、燃油车技术被其他国家封锁。
2、电动汽车更环保,是大势所趋。
3、对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全球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我们搞得好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钱老不愧是钱老,
眼光真是深邃啊。
邹家华副总理给钱老回信说:
“是有远见、十分重要的意见。”
“制定了电动汽车研究计划。”
16
时间一转来到了2000年。
这一年,
在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多年,
并在奥迪担任总体规划部技术经理的万钢,
凭着对祖国的一腔热爱,
给国务院写了封谏言信,
信的大致意思就是:
20多年以来,
中国的汽车产业,
一直致力于“用市场换技术”,
但市场给出去了,
技术却一直没有换回来。
在燃油车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上,
中国与欧美、日韩车企相比,
始终相去甚远。
既然如此,
中国还不如早早布局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而世界各国都刚刚开始起步,
如果现在中国大力研发电动汽车,
是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
17
自钱老提出“电动车战略”开始,
中国有关方面,
一直想物色一位新能源汽车专家,
来领导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偏偏此时,
万钢给国务院写了一封谏言信。
万钢苦心谏言,
说明有热情,
他又是“世界汽车行业十佳科学家”,
说明懂技术,
于是大家都觉得他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2001年,
国务院成立了863计划“电动车重大专项组”,
万钢回国,
担任了专项组组长,
开始着手制定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18
几年后,
万钢走马上任中国科技部部长。
在这个职位上,
万钢搞了五个神来之笔。
第一个:定方向。
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
当时有三个发展方向:
燃料电池汽车、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万钢最后拍板决断:
以纯电动为主要突破路线。
这个决断现在看来,
是完全“赌”对了。
19
第二个:决战三大核心技术。
“电动汽车有三大核心技术,
就是电池、电机、电控,
这三样研发我们都必须走在最前面,
一样都不丢,
不能再重复燃油汽车的老路。”
这个决断也是超有远见,
让中国电动汽车避免了“卡脖子”之灾。
20
第三个:抢占世界锂矿资源。
发展电动汽车需要锂电池,
生产锂电池需要锂矿资源。
而中国已探明锂资源量为520万吨,
仅占全球总资源量的6%。
这对于发展电动汽车来说,
显然有点杯水车薪了。
怎么办?
为了以后不被外国“卡脖子”,
万钢推动了全球锂资源收购。
十来年收购下来,
中企掌控了全球60%的锂资源。
21
第四个:用大力补贴催动产业发展。
研发电动汽车,
会得到大量补贴。
研发动力电池,
会得到大量补贴。
购买电动汽车,
会得到大量补贴。
看过一篇报道:
“2012年到2018年,
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迎来补贴高峰,
整个补贴期间,
补贴总额超过3000亿。”
正是因为大量补贴,
很多企业加入了电动汽车研发行列,
诞生了比亚迪、理想、蔚来等品牌。
正是因为大量补贴,
很多企业加入了动力电池研发行列,
诞生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品牌。
可以这么说,
如果没有补贴这个催化剂,
很多企业是没有胆量进入这个行业的。
22
第五个:引进鲶鱼特斯拉。
电动汽车品牌虽然“突突”冒出来了,
但说老实话,
整车品质实在不怎么样:
“比如很多就是在原有燃油车型基础上,
直接油改电,
把电池零散地见缝插针地,
分布在底盘各个部分,
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
不仅续航里程差,舒适性差,
还出现了很多安全问题。”
“一些电动汽车生产企业,
还没理解什么叫电动汽车,
真正的电动汽车,
跟传统燃油汽车,
是完全不同的设计概念。”
“这样的电动汽车,
拿到全球市场上去是没有竞争力的。”
怎么办?
只有引进鲶鱼。
于是在万钢等人推动下,
中国启用多项优惠政策,
引进了特斯拉整车厂。
特斯拉一进来,
让大家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电动汽车。
“如果我们不改变,都得死。”
在特斯拉的“威胁“之下,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开始全速进化涅槃。
一进化,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就活了。
23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
之所以能实现弯道超车,
万钢真是功不可没。
美国能源部前顾问、汽车专家利瓦伊蒂勒曼说:
“万钢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之父。
没有他,
中国汽车产业不可能实现弯道超越,
这是他的伟大创意。”
24
聊完钱学森和万钢,
我再说说美国的万尼瓦尔•布什。
在美国,
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
美国没有任何人,
能比万尼瓦尔的影响更大,
他是美国科技强国的缔造者。”
25
大部分中国人,
其实都不知道万尼瓦尔,
二战期间及战后,
他担任了总统首席科学顾问。
二战期间,
他是“曼哈顿工程”的提出者和执行人,
引领诸位科学家说服美国政府,
开启了原子弹研究计划,
指导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
二战之后,
他撰写的报告《科学:无止境的前沿》,
成了美国制定科学政策的“圣经”。
根据这份报告,
美国制定了几十年科技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多项战略性新兴产业,
很快崛起成为全球科技第一强国。
26
我之所以谈孙运璿、张忠谋,
之所以谈钱学森、万钢,
之所以谈万尼瓦尔•布什,
其实就是想说:
一些人及一些人的超前设想,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
真的太重要了。
今年“两会”,
我最关心的事情就是:
中央决定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和重组科技部。
希望新的中科委和科技部,
能够多制定一些富有远见的超前规划,
能够多发掘多启用一些万钢式的人才,
只有这样,
中国才能突破美西方的围堵和打压。
27
前几天,看到有媒体在问一个问题:
中国电动汽车为何突然一下就爆发了?
中国电动汽车从来不是突然爆发的,
它的爆发从1992年8月就开始了,
从钱学森给邹家华写信时就开始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