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促就业:建议匹配数字经济发展设置新专业
文/王潇雨 视频编辑:龙景、徐舒桐 图/牛嘉良
在澎湃两会会客厅中,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提出,数字经济转型中职业教育应该担当起就业市场的调节器,在数字化时代,学校应该设置和产业岗位相匹配的专业。
“现在越来越多新岗位,为适应经济结构的整体向上和向高端化偏移,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逐渐增强。”她说,“这对于职业教育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也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更新迭代,例如现在国家已经把人工智能训练师设为新的职业,学校怎么样尽快地跟上脚步,这是一个大的课题。”
《高校毕业生数字经济就业创业报告》数据显示,阿里研究院和高校共同组成的课题组基于4.04万名有效问卷数据分析研究发现,2020-2023届高校毕业生中有11.68%在数字经济相关行业就业创业,这意味着高校毕业生每10人中,就有1人进入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且占比将逐年提高,就业创业总体满意度达88.17%。发展前景好、专业适配度高、薪资待遇好,正成为高校毕生选择数字经济相关行业就业创业的主要原因。
数字经济阶段性成长为新就业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平台型就业”、“生态圈就业”逐步成型。“院校需要更加积极主动拥抱新兴产业、拥抱新兴行业,新兴岗位,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到培养质量到评价机制的全面支撑数字经济下的产业发展。”许玲表示。
“在数字时代,技术和专业都是在不断提升和创新的。学校在培养学生时不只要培养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构建职业发展和规划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认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中间,学校和学生都要学会主动搭上数字经济列车。“大学生也要学会把工作当作事业,提升自己的技能,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前进”。
在澎湃两会会客厅中,新职业的代表,数字化管理师江姗分享的经历值得借鉴。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期间,她参加了阿里巴巴的游学活动,了解到了中小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需求。这次的经历让她看到了数字化的趋势,虽然其专业并不是“数字化管理”,但通过学习她考取了数字化管理师中级证书,并成为了一家公司的部署专家。目前,她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企业组织人员架构搭建、大数据决策分析、上下游在线化连接等,帮助企业实现组织数字化,经营管理在线化、人员数字化。像江姗这样的数字化管理师,从2020年开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钉钉已培养出400余人。
“每个行业或者每个专业都会有竞争。那关键就是学生要学会怎么样去创新,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和提升数字化能力,才能在就业中获得更多的机遇。”杨金龙表示。
淘宝上的逆山滑板品牌创始人半雅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十余年前我在北大图书馆当保安时第一次接触滑板,白手起家零成本在淘宝上开店创业,现在依靠平台年销3000万,”实现了成功逆袭,其中关键因素,是不断利用平台工具钻研和学习、以及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依靠平台原创保护做大自主品牌。
在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人才引进配套设施,就业优、就业优先等保障措施纷纷出台,为青年人就业给出了定心丸。如何打造青年就业创业的最优生态,让高校、企业、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参与数字经济快车?
在澎湃两会会客厅上,阿里研究院数字经济与就业研究中心主任徐根据近期发布的《高校毕业生数字经济就业创业报告》,总结提炼了阿里巴巴数字经济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三横三纵”模式。
三横是指企业自身的高校毕业生招聘、平台各种多元的业务生态带动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或者通过尝试新经济新业态,通过新职业实现就业;第三是指平台构建的新实体经济生态圈内包含商家、第三方服务商、物流合作伙伴等,涵盖到上下游制造业、批发业、金融、物流、服务商等多种行业,这些合作商带动的就业机会,也是数字经济平台蕴含的非常大的就业机会。
而三纵是指阿里巴巴平台构建形成了全生态为支撑的创业就业基础服务、构建数字化培训、认证的服务,并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与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深化创新合作,推动跨界交流协作,把前沿的课程,共享给学校,让毕业生走出学校时,就有用得上的技能。
面对这些持续增加的就业压力和日益高涨的大学生创业热情,各方应该协同发力。首先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问题。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把经验、能力沉淀为课程,提供实践机会。同时,数字经济企业也将在政府的指导下,开展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专项支持项目。
在跨境外贸领域,阿里巴巴与多所高校签约合作,打造“标准-培育-认证-就业-发展”模式,促进就业同时也为平台上中小企业缓解人才荒。阿里整合平台资源上线“学、训、赛、考、聘”一站式线上普惠教育平台,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全国政协委员许玲对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平台促进年轻人高质量就业的做法表示了认同。她建议,建议政府牵头,企业共同参与,构建一个高技能均衡供需的良性循环的生态。这种高技能均衡供需的主要表现就是,企业在市场上招聘高技术、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时不费劲,高素质高能力的就业者在求职时能拿到相应的薪酬。在政府层面,呼吁对于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在落户、职称晋升中,能获得更多倾斜政策。企业方面,企业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的人才的需求方,也是供给方。企业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跟学校联合,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杨金龙补充,以杭州为例,对于考取一定证书的高技能人才还有额外补贴,让年轻人的生活更有质量,这种方式值得更多区域学习。另一方面,也建议政府能参与到更多的“校企合作“中来,只要学生在学校学好技能,企业和政府都能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帮助,帮助学生在这个岗位上“定下来”,对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规划会大有帮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