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一对父子玩着角色互换的游戏,爸爸给三四岁的儿子戴上拳套和护具,儿子问:“儿子你在干嘛呀?”儿子应该是学着爸爸平时的样子,说道:“儿子真乖。”到这,还都是正常的亲子互动,但是,接下来父子俩开始玩拳击游戏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孩子抡起胳膊打了过去,爸爸用手臂轻松挡住,紧接着一个下勾拳直击儿子面门。那个力道,就算成年人戴着护具,打在脸上也挺疼的,别说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了。然后,爸爸一只胳膊压住儿子,另一只手一拳一拳往孩子身上招呼。孩子动弹不得,哇哇大哭,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手护住头。爸爸呢,仿佛没听见儿子的哭嚎,冷静地说:“来呀,继续啊!”并把儿子拽起来:“站起来,爸爸来!爸爸怎么可能哭呀!”
后来,孩子有点儿崩溃了,坐在沙发上哭着说:“我不想当爸爸了,因为我当了爸爸,我也打不赢你!”
再一看评论区一水的赞同,米粒妈差点儿气得背过气去。“现在一些家长只知道护犊子,不知道引导孩子。这个爸爸靠谱,孩子的教育是大家的事。”
“打一顿能让他认识到错误并改正就是好教育方式,总比以后长大了被别人教训的好。”
说句大实话,在整个视频中,米粒妈可没看到所谓的教育,看到的只是一个成年人对幼儿的肆意霸凌。
首先,大人以为是在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教育孩子,但这只是大人自己的逻辑思维,并非孩子的。
我们能看到,视频中的孩子明显还在上幼儿园,这个年纪的孩子,你别说让他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晰表达出来就很不错了。
从孩子的角度看,自己明明是在跟爸爸玩,结果却被有着成年人体格优势的爸爸压着打。其次,米粒妈相信,这个爸爸的主观愿望一定是好的,他希望儿子能改掉“坏毛病”。你在工作上犯了个错,领导既不告诉你错在哪儿,也不给你改正错误的机会,只给你布置了一项错漏百出的工作任务,你压根完成不了。你跟领导反馈,可领导只淡淡跟你说:“有什么完不成的,你就是没好好干,上点儿心!”然后,你崩溃了,领导这时说:“你现在知道工作上犯错给别人造成多大麻烦了吧,以后还犯不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甚至你觉得这个领导是在打压你、欺负你、否定你,那么相信米粒妈,那个三四岁的孩子也有同样的感受,而且他只能默默承受。最后,米粒妈想问一句:“你为了不让孩子打人,就打他?”韩国综艺《我金子般的孩子》中,有一个名叫在元的小男孩。比如,早上妈妈叫他起床:“宝贝,快起床吧,该去上学了。”在元眼睛还没睁开,就开始用脏话骂妈妈,吼着“闭嘴”。
再比如,在元想再玩一会儿手机,妈妈不同意:“ 你已经玩了3小时,不能再玩了。”妈妈见状把手机抢走,结果在元直接怒了,对着妈妈就是一通乱打。妈妈把在元按在墙角不让他动弹,他就跟发疯了一样哭嚎着:“你放开我!”原来,妈妈小时候经常被哥哥欺负,所以哪怕比自己弱小很多的孩子朝她冲过来,还是会觉得特别害怕。以至于,幼时的在元一哭闹,妈妈就会直接用胳膊和腿压制他,等在元长大了些,仅用胳膊腿压不住了,妈妈就用整个身体的重量压着孩子,不让他动。妈妈越用力压制,孩子就越反抗,孩子挣扎的力度越大,妈妈就越生气。然后妈妈开始跟孩子“较劲”,用看谁能赢的心态,使劲打孩子。只要妈妈不顺着自己,不满足自己的要求,要么连吼带骂,要么直接上手打妈妈。儿童心理学早就告诉我们,孩子的行为模式是通过模仿他人,尤其是模仿父母习得的。经常被打骂,孩子就学会了暴力;经常被批评,孩子就学会了苛责;经常被限制,孩子就学会了刻板……既然这种教育方式如此要不得,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支持?尽管很多人口头上喊着“尊重、理解、接纳”孩子,但在他们的内在逻辑中,孩子是“无知莽撞的、得寸进尺的、记吃不记打的”,父母要用强力的手段,给孩子立规矩、磨平棱角、把毛病扼杀在摇篮里。所以一旦孩子行为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他们就利用自己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和身形优势,对孩子进行简单粗暴的教育,美其名曰:“还不都是帮他培养好习惯”。他们不愿意往深了想想,要是打几顿、骂几句、威胁几次能教育好孩子,那世上不都是优秀的人了吗?四川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学习问题,从小被父亲打骂,身上有不少旧伤的痕迹。在孩子五六年级时,父亲曾先后两次挥舞武士刀恐吓孩子。孩子刚上初中不久,父亲得知儿子体育考了18分后,再次拿出武士刀威胁:“你再不说(分析成绩),再不说我就戳你两下!”然后,举刀刺向儿子。孩子被刺中后腰,失血过多离开了人世。
广州一个14岁的女孩,性格乖巧懂事,成绩也不错,但中考时没有考好,恰好此时父母发现孩子有早恋现象,怒火中烧之下直接骂了孩子一顿。甚至因为孩子一句解释都没有,还上手扇了孩子几耳光。孩子随即离家出走,之后孩子爬上一栋旧办公大楼,跳楼自杀了。她的妈妈后来说,这也不是第一次打骂女儿,之前孩子也曾离家出走,没想到这次出事了。
南京一名高三男孩,从小到大都是别人眼中懂事、好学的孩子。
但只要成绩有所波动,就会被母亲劈头盖脸一顿打骂,那个音量整栋楼都能听见。有天,男孩上完晚自习回家,正在写作业时,被妈妈严厉指责和言语辱骂。
浙江一名11岁男孩,因玩了半小时手机,被妈妈责骂“不争气”“只知道玩”,并被惩罚在院子里跪了2小时。
“妈妈,我要走了,请你不要找我,我只会出去几天,放松一下身体。我知道我是个废物、窝囊废、累赘,这些年让你们生气不是一天两天了。谢谢您们对我这些年的照顾,我知道是我不懂事,我走了还会让你们减少很多负担,再见。”戳穿了,这类教育方式是通过暴力、恐吓、打击给孩子制造恐惧,让孩子暂时屈服罢了。本质上是驯兽,不是育儿。
而且效果是暂时的,伤害却是长期的,待到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也终将被反噬。江苏连云港的37岁的老唐对儿子小唐的教育问题很是头疼。按照他的说法,孩子在家特别不听话,总是在学校里惹事。自己狠狠打骂过孩子,但根本不管用。实在没招儿了,老唐决定决定放下生意,带着15岁厌学的儿子小唐骑行中国,父子俩跋山涉水,7个月骑了9000公里。在父子俩相处的这段日子里,老唐发现孩子的问题原来是自己的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导致的:“我以前为了赚钱忽略了他的成长,一路上逐渐发现了儿子有很多优点。”而老唐的改变,也促使小唐发生了变化,他更愿意去理解爸爸了,也想要回到学校好好学习,不再跟爸爸较劲了。
米粒妈上小学的时候: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偶尔考试成绩会很糟糕。米粒姥姥和姥爷从来没有给我太大压力,他们不会说:“你怎么考成这样了?也一看就不认真学习,太让我们失望了。”
米粒姥姥反而心态很好,在我小时候,她经常说,我第一次开学考试一定考得不好,这叫“开门红”。她好像总是在她为找理由,从来不会指责我。这份信任一直支撑着我。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身上所谓的“不得不改”的缺点或者毛病,是在向父母发出求助的信号。
我们接收到了,很好地回应了,不用我们太多干涉,孩子自己就会“纠偏”。点个“赞”+“在看”,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人,真正平等地理解他们的无助,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而孩子们美好的人生,往往就从这一刻开始。PS:最近不少米粉说经常会错过米粒妈推送的文章。米粒妈特意让技术小哥哥做了一个小程序,每天来这里打卡,一来提醒自己每天按时来读米粒妈文章;二来连续签到打卡可以获得米粒妈为大家准备的小礼物:1. 上传米粒妈频道公众号,设为星标截图,获取参加资格。2. 每日最多可签到1次,断签则会重新计算连签天数。3. 在单个周期内联系签到可以获得连签奖励,同1个周期内最多可领取1次。4. 每月连续签到7天,15天,整月,满足领取不同金额福袋资格,同1个周期内最多可领取1次福袋(※店铺内没有购买记录的新用户仅可以领取一次实物福袋奖励)。无门槛优惠券(米粒妈商城可以使用)+福袋大礼包(米粒妈自掏腰包给你们安排的福利盲盒,包括小棕瓶,refa美容仪 、还有日用品、畅销书等等)操作简单,在小程序里签到,按照操作上传截图即可。记得每天来看文章啊!
作者简介:@米粒妈频道(点击下方公号名片关注),欢迎添加米粒妈个人微信:mlm739
美国海归、海淀家长,畅销书作家。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新书《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荣登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购买链接戳↓)
最近气温明显飙升,厚重的大衣、羽绒服早已经穿不住了。穿腻了一整冬的黑白灰,五彩缤纷的春装太让人期待了!
这周我准备了DI0R同厂小香风外套、韩国MLB的新款T恤/棒球帽/包包、Z@ra同厂韩版衬衫还有德国顶奢本奢Julia Heuer早春单鞋,都是货真价实的高性价比选手,我们办公室的妈妈们都快挑花眼了
孩子的换季衣服我也都备全啦!就是咱们的老朋友,团光了20000+件的龙之涵,这次有卫衣/卫裤/外套,100-175码,爸爸妈妈自己也可以买两件穿穿。49.9元起包邮,快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