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大江健三郎|在死亡来临前,“请打起精神来,好好地活!”
大江健三郎的写作范围宽广且具人本关怀的精神,政治、核能危机、死亡与再生等等皆呈现于他的创作中。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大江健三郎人生成长散文系列丛书》中涉及“死亡”和“生命”的相关话题。文中除了有作家在年老后面对死亡的态度,也描述了他在少年时期以及残疾孩子光在面对这种抽象沉重的议题时的心态。
“请你记住,我就是这样活过来的”
祖母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这个山村里呀,每个人都有一棵‘自己的树’,这些树生长在森林里的高坡上。人的灵魂从‘自己的树’的树根出来,下降到山谷村庄里,进入刚出生的婴儿身体里。人死的时候,光是身体没有了,灵魂呢,就回到属于自己的那棵树的根里去了……”
我问祖母:
“我那棵‘自己的树’在哪儿呢?”
“人快要死的时候啊,要是能睁开灵魂之眼,就会知道‘自己的树’在哪儿了呀!”祖母回答,“你这么小,急着想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啊!据说啊,聪明的灵魂吧,当它降生的时候,会记住自己是打哪棵树根儿来的,只是不随便告诉别人。还有啊,进了森林,偶然到了‘自己的树’下的话,有时会碰见上了岁数的自己呢。可是这种时候,小孩子面对那个人多半会惊慌失措的,所以,最好还是不要靠近‘自己的树’啊。”
祖母这么叮嘱我。
说心里话,我小时候常常为自己的灵魂不够聪明,以至于连“自己的树”都记不住而感到遗憾。有一次,我独自一人走进了森林深处,在一棵相当高大的树下站住,等着见到老年的自己。要是能幸运地见到“那个人”,我想问他一个问题。我还做好了用学校里学的普通话提问的准备。
“你是怎么生活过来的?”
我所说的“怎么”这个词包含着“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为什么”这样两层意思。那时我还是个孩子,似乎是想把这两层意思合在一起提问。按说一般人是先确定下来要问哪一个,然后再提问。可我当时就想两个问题一起来问,总觉得那个人会把两个问题很好地糅在一起做出解答的。
转瞬之间近六十年过去了,现在我已经真的成了老年人。我不禁想象起来,当我回到故乡的森林里,从那棵大树下走过时——尽管不知道它是什么树,说不定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小时候的自己,会在那棵大树下等着我,提出这个问题吧:
“你是怎么生活过来的?”
我常常想,自己不是一直通过写小说在回答这个问题,而非啰啰唆唆地一一解答的吗?我这个想法是反复地阅读夏目漱石的小说《心》得出来的。顺便插一句,当你感觉某本书确实是本好书时,那你就隔上一段时间后再重新读一遍。如果每次阅读时,都能用彩色铅笔在重要句子下面画线条,或写写眉批,会对你有所裨益的。
现在回到《心》这部小说来。小说中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位被称作“先生”的人对年轻人说的一句话:
“请你记住,我就是这样生活过来的。”
这句话给我一种感觉,漱石的一生不正是一直在“自己的树”下,讲述长长的故事般地写小说吗?
《心》里面还有一句话使我不能忘怀。
“当我的心脏停止跳动之际,倘若能在你的胸中孕育新的生命,我当无憾。”
我一边写文章一边也在幻想着,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能化为新的生命继续存活在年轻人的心中,是我最大的心愿。可是,我没有勇气说出来。换句话说,我没有为年轻人、尤其是为小孩子们写书的勇气。我想,这正是我已经写作了四十年,却仍未完成的课题吧。
原标题《你是怎么生活过来的》
“人到死都得精精神神的”
现在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曾有人问我:“你对新世纪有什么想法?”我小时候曾想象过,也许会和年老的我在“自己的树”下相会。现在我已到了这个年龄,说心里话,我并不敢奢望在二十一世纪会返老还童,但我非常期望你们年轻人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当其他孩子都对某件事那么看的时候,我决不会认为与己无关,在一旁观望的。每每做过了头时,父亲就会对我瞪眼,我便会反省自己的轻率。但是我觉得自己的个性从小到大一直没有改变。我认为只要是有道理,和其他孩子一起勇敢奋斗是件好事,同样,反省自己做过头的地方,对于一个孩子也是好事。总之,最最重要的是奋斗!
小时候,每次走进森林,我都会既担心又期待着在“自己的树”遇见的那个年老时的自己——现在我已经到了这个年岁,恐怕只能活到二十一世纪头一个十年左右了。因此我常常想,最好能把自己做过的事做个总结。即使做不到这一点,我也要继续走自己的路。不经过认真思考的话,难保不会偏离自己以往的信念,走到其他道路上去。我要站得直直的,瞄准自己前进的方向,不能有一点误差。因为这也是我从小到现在一直认定了的路。恐怕我会这样一直走到底的,而不会来一个急转弯......
我的孩子光是个残疾儿。他十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发育只相当于五六岁的孩子。即便这样,他爱自己的家人,对亲人的关心不亚于健康的弟弟妹妹。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去森林环绕的祖母家里住了一个星期左右,临走时,他对奶奶说道:
“奶奶,您要精精神神地死!”
我母亲常爱念叨“人到死都得精精神神的”,也许光是记住了这句话吧。母亲也很喜欢孙子说的这句话,常提起这件事,用这句话鼓舞她自己。时间一晃到了现在,我也对自己说:“好的,二十一世纪我也要这样努力下去,然后,就精精神神地去死!”
原标题《一百年的孩子》
很早以前,我们一家人回四国森林中的老家探亲。回东京那天,女儿在飞机上显得心事重重,因为光临走时对祖母大声说道:
“奶奶,打起精神来,请好好地死!”
祖母回答说:“好啊,奶奶就打起精神来,好好地死。可是,光,奶奶真舍不得你走啊!”
过了几天,光和妹妹商量了好一会儿之后,打电话给祖母,更正他说的那句话。他打电话的时候,全家人都围拢在他身边,想听听祖母会有什么反应。
“奶奶,实在对不起,我说错了。我要说的是:‘奶奶,打起精神来,请好好地活!’”
祖母听了高兴地笑起来。过了不久,祖母得了一场大病,不过很幸运地痊愈了。后来,她对一直照顾自己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妹妹说:“我生病的时候,没想到是光说的那句话给我鼓了气。‘打起精神来,请好好地死!’我一想起光说这句话时的声音,就有了勇气。说不定多亏了光这句话,我才又活下来了呢。”
光在家里的时候,一般不怎么说话,回乡下时也是这样。大概祖母经常跟光念叨,她已经上了年纪,以后就剩下死这件大事了,自己这一辈子什么事都经历过,只有死没经历过,一定得好好对待,等等。其实光的妹妹也常听到祖母这么唠叨。光听了以后,就对自己内心产生的想法反复推敲琢磨,其方式就如同在黎明前的昏暗中捕捉不时冒出水面的水泡那样,凝结成一句话藏于心底,当依依不舍地分别时,禁不住脱口而出。残疾的孙子反复琢磨的这句话给祖母增添了战胜疾病的力量。我也要牢记光的这句话,迎接自己将来的那一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