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往事:经常与民营企业家交流,一个月下基层调研12次公众号新闻2023-03-14 09:03正如李强总理所说,“我长期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经常有机会与民营企业家交流,对他们发展中的期盼和顾虑还是比较了解的”。纵观李强个人的工作经历,他曾先后在浙江永康市、温州市当过市委书记,在浙江省当过省长,在江苏省当过省委书记,在上海市当过市委书记。应该说,他是从长三角的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实干型干部。即将举办的2023中国绿公司论坛上,数百位来自政产学研界的专业人士将围绕“产业科技”和“经营创新”两大题进行交流研讨,4月22-24日相聚海南。作者 | 今纶来源 | 抱朴财经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强对民营经济、GDP、调查研究、中美关系、改革开放等诸多方面都有清晰回应,这些信息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有重要的标杆性意义。他的这些回应与观点其实都与他在江浙沪的工作经历有莫大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回溯他的过往经历,就可以看到一个清醒务实的干部是如何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足够历练的。1充分尊重民营企业家以民营经济而言,李强的定调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纵观李强个人的工作经历,他曾先后在浙江永康市、温州市当过市委书记,在浙江省当过省长,在江苏省当过省委书记,在上海市当过市委书记。应该说,他是从长三角的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实干型干部。他说“我长期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经常有机会与民营企业家交流,对他们发展中的期盼和顾虑还是比较了解的”,这是一句大实话。2013年的冬天,财新记者在北京采访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此前的2011年,温州爆发了民间借贷危机,楼市下跌,温州人有些迷茫。财新记者的提问是很尖锐的——“浙江的民营经济一直走在前面,不过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浙商跑路’‘产业空心化’等,你怎么看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李强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说空话、套话,他认为“这是阶段性的现象,也是短期需要付出的成本,可能也是很难避免的成本,是重要的一课。”但他同时又表示“只要浙商精神还在,闯劲还在,我们就不怕。”▲截图源自财新网公众号他很清楚浙江没有什么资源,浙江最大的财富就是浙江人。李强是温州人,他对温州人精神更是如数家珍:“第一就是海洋文化,有冒险精神;二是山地文化,有吃苦精神;三是移民文化,比较团结,喜欢抱团做事;四是重商文化……”。▲温州十年前,李强已经清晰表达了“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功就是激活了人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接受这次采访三年多之后的2016年,李强由浙江省长转任江苏省委书记。7月23日,在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李强表示,江苏的新要素,最核心的就是人,是掌握新理念新技术、运用新资本新模式的人。对江苏来说,尤其要重视三类人:苏商、年轻人、天下英才。这和他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谈到的温州人精神、浙商精神如出一辙,自始至终,他非常清晰地看到了人的核心引领作用,而不是资源、渠道的作用。2017年1月23日,在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夸“苏商是自带‘学霸’属性的群体。”▲截图源自澎湃新闻网在这次会议上,他强调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业创新的主体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李强在浙江、江苏、上海的工作经历让他看到了民营企业家身上的诸多闪光点。 对于民营经济,对于民营企业家,李强在其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正确认知。可以这么说,在任现职之前,李强就是属于充分尊重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地方决策者之一。李强在13日的记者会上强调:“时代呼唤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这也是我特别想说的一点。”李强还谈到了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虽然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因此可以预见,国家接下来对民营经济的呵护将有希望持续升级。而且从近期“浙江宣传”公众号、澎湃新闻的评论文章以及有关政策的出台,我们都能明显感受到民营企业面临的舆论氛围在好转。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好现象。 2“以亩产论英雄”已成共识在关于GDP的论述方面,李强的表态很直接又务实,颇受网民欢迎。他说:“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李强的意思就是政府工作人员就是要去实际解决问题,而不是只看数据。这样的观念其实是他在上海任职时就曾反复传递的:“不是不要GDP,而是不唯GDP,要追求更高质量的GDP”。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中获得高质量发展?2018年,在李强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上海就提出“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截图源自澎湃新闻网就上海寸土寸金的土地而言,提升经济密度、提升土地利用质量,是重中之重。例如传统的工业重镇宝山,就在新一轮转型中坚决调整转移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低端产能,仅2017年一年就盘活近2000亩低效工业用地。资源有限,财力有限,上海各区认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瞄准最前沿、最尖端的颠覆性技术,瞄准对产业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环节,瞄准那些带动面广的“源创新”,这才是把好钢用到了刀刃上。今天的中国,“以亩产论英雄”已经成为广东、山东、湖南、江苏、浙江、陕西等诸多省份的共识。中国经济正在告别粗放的唯GDP时代,而是进入一个更讲效益,更看重能耗和环境的时代。这样的时代风潮之下,以亩产高低来比拼应该成为潮流,亩产高了,总量自然会高,单纯堆GDP总量但加大了能耗、破坏了环境,不应该得到任何掌声和鼓励。3下基层调研,帮基层解决问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李强提到了一个关键词:调研。他说:“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一定会推动各级干部,多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帮助基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是李强的切身体会,也是他的身体力行。2016年6月30日,57岁的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转任江苏省委书记。7月31日,他履新满月,在这一个月内,他先后下基层调研12次,分别前往盐城、淮安、无锡、苏州、扬州、南京、宿迁、徐州、镇江、常州等市,涵盖苏北、苏中和苏南。▲截图源自澎湃新闻网此外,他还先后出席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江苏省工作动员会、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等会议并发表讲话。李强说江浙企业家有“四千”精神,其实从某种角度而言,他自己也是在以行动践行“四千”精神。一个月去基层做12次调研,知道问题所在,知道民间的解决方案,才能去解决问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这是李强的工作心得。从永康到温州,从浙江到江苏、上海,李强的工作经验看似“简单”,实际上很不简单,而是需要付出较多精力和时间,也是一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4讲中美关系:合作大有可为中美关系和改革开放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李强对此的论述是非常精当且温和的,他用数据来说话,展现了他对经济、民生的深入关注。他的金句之一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他点出一个数据:“据中方统计,去年中美的贸易额已经高达近76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当中受益”。他表明一个态度:“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好处”。坚持改革开放,当然是众望所归。中美合作多一些,冲突少一些,大家一起发财,当然也是众望所归,更是外贸人所喜闻乐见。李强的回应务实又紧贴民生,而且低调温和,与国人的期盼在心理上产生“同频共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强在13日的记者会上很真诚地对民营企业家说:“虽然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其实,李强这番话也是对自己,对政府工作人员,对全国人民说的。中国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十年前,李强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片地,很重要就是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机会有更大的作为”,这句话到现在来看依然鼓舞人心。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公众号“抱朴财经” 。本微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您认为此文涉及侵权或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12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