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网红滤镜”惹争议,真实与商业化之间如何平衡?
15.03.2023
本文字数:2540,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小红书倡导的普通人帮助普通人成为现实,但随之而来的真实性与商业性的平衡,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来说,确实值得深思。
作者 | 第一财经 刘晓洁 葛慧
随着春意在大地绽放,如何拍出朋友圈最靓风景的攻略也在小红书上火了起来。最近上海武康路的“照骗”郁金香和杭州“开往春天的列车”名不副实两个争议话题,让小红书的网红滤镜问题再次受到关注。
小红书近几年用户增长显著,2021年3月,小红书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而到2023年2月,平台用户月活数已达2.6亿。
海量的用户中,有就是冲着带货去的商户,也有大量只是想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个人用户,他们都在小红书平台上生产海量的内容,这些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各种表现形式呈现的笔记,制作水平或专业或业余,如何去伪存真,将真实、准确的笔记推荐给用户,以维持用户体验并保证社区活跃度,是小红书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此外,对于小红书这样的UGC平台来讲,商业模式会略显尴尬。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客观来看,品牌和产品方对于平台是主要且最直接的贡献,而用户或消费者带来的贡献是长期效应,短期内看不出来。
“如果要大规模的收入,那么势必要向金主放行,但长期来看这又对用户是一种伤害。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UGC平台大部分都是亏损的状态。”张毅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商业和用户两者之间如何寻求更好的平衡,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商业博弈,对于平台方来讲是非常值得精算的。
屡次翻车
2023年2月中旬,乍暖还寒。老牌网红打卡点武康大楼再次火了。在摄影师的精巧构图下,武康大楼和一盆小小的郁金香里勾勒出很多人盼望已久的浪漫春意。
随后,很多人奔赴打卡地后发现,嘈杂的人流中,这张照片的浪漫意境其实只有一盆小小的郁金香,十来朵花的周围,挤满了长枪大炮。
无独有偶,随着春意渐浓,杭州市区一株临近铁轨的梅花树成为新晋的网红景点。一树红梅在绿皮车呼啸而过的背景下,被誉为“开往春天的地铁”。红糖主播凯琳在赶到现场时表示,“这不就是平平常常的一棵梅树吗?好像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啊……”。
现场有在等待列车的路人表示,他也是看到小红书直接来的。等了40多分钟后,一列火车终于来了,一闪而过。凯琳表示“以后再也不相信网红景点了”。在小红书上,还有人表示“不是浪漫是太闲了”。
事实上,小红书上景点“滤镜”问题已经由来已久。2021年国庆后,小红书曾因“滤镜”和虚假种草等问题多次登上热搜。国庆假期期间,很多人按照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旅游博主的推荐,前往被种草的“远方”,结果现实让人大失所望,一切都是滤镜下的产物。
2021年10月,小红书曾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坚持真诚分享,坚信普通人帮助普通人》进行回应。小红书表示,部分用户在分享过程中的确存在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大部分都属于旅拍美图,但由于分享者没有明确标明是摄影作品,被作为旅行指南使用。观看者实地探访后出现较大落差,产生了被欺骗的感受。
文中还表示,接下来会对“避坑”等内容作更多展示,还会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为大家的决策提供更多元的信息。
在商业与真实之间
“滤镜”“虚假种草”之下,真实度一直都是小红书需要直面的问题。
任由美化、虚假的笔记、种草内容横行,小红书生存的根基将会土崩瓦解;但是对内容的治理如果得罪了“金主”,小红书也很难活下去。
《2021年小红书品牌调研报告》显示,小红书的营收主要来自电商和广告,其中广告占比高达80%。小红书目前似乎也着重将精力放在广告上,作为其商业化的核心。
2022年5月,小红书上线《社区商业公约》,倡导品牌和商家践行“真诚经营、用心创造”。彼时小红书社区生态负责人银时对第一财经表示,小红书在持续提升虚假种草的治理能力,第一是算法对于软广的识别有所增强,另一方面小红书也在对外部黑灰产行业进行打击。
“我们自己的决心是比较大的,但是过程中也听到一些声音,很多商业体、商家、品牌,都会反馈小红书是不是反对商业?” 银时表示,希望借《社区商业公约》的发布来充分表达态度,小红书是非常欢迎商业的,商业本身的繁荣也是社区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也反映了小红书面临的矛盾,一方面要商业种草,另一方面又需要真实的种草内容,并与商业作一定的区分。对于小红书这个超2亿月活用户、成立已经10年的平台来说,社区生态的确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张毅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小红书的护城河是用户体验,“它在用户体验方面确实做得很细腻、很用心,就和女孩子一样,这个很重要。对于用户来讲,在小红书找到很细腻的温暖感是最大的感受。”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共17.3万个品牌入驻小红书平台,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张毅提到,小红书的内容种草模式,为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舆论场,占据了新消费业态、新品牌的一个制高点,在消费决策方面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但入驻商家会希望尽可能地增加商业营销的比重,在淘宝、拼多多、抖音之外拓展新的渠道,而用户希望看到更多真诚的分享,小红书是否想清楚了在这当中如何平衡和博弈?
张毅认为,品牌方更多的是希望利用小红书UGC平台的种草氛围,用真实的消费者或者可包装的消费者去提炼品牌的好,从而引导其他的消费者形成品牌认知,购买其产品。
“如果是由真实用户创作内容,分享自己真实的消费体验,是比较理想的,但大部分品牌看到了这样的机会,会选择通过第三方的合作,甚至灌水、造假等等的方式去生成一大批内容,从而引导消费者的判断,对于平台方理论上要规范管理。”张毅说。
在“金主”和用户感受之间如何走钢丝,小红书要找到最佳答案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它的海量用户提供了一些别具一格的解题思路。
以武康路郁金香为例,最初“滤镜”美图从小红书上火起来后,小红书更多的用户发笔记“揭露骗局”,其中较早发布的一条获得了一万左右的点赞和8000余条互动。
由于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变得理性,也有一些博主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各种各样的“避坑指南”、“踩坑劝退”笔记,关注度都较高。在小红书上搜索“网红景点打假”,不断有博主发出受骗上当的帖子,吐槽在赶到网红景点后看到的滤镜下的真相。
一些关于景点的“避坑”笔记,成为爆款,让社区内容更加多元,小红书倡导的普通人帮助普通人成为现实,但随之而来的真实性与商业性的平衡,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来说,确实值得深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