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们以「好的写作,从这里出发」为主题,邀请五位一线资深作者从「如何设计结构」「如何抓取细节」「如何搭建场景」「如何捕捉热点」「如何书写人物」五个维度,帮你构建写作的底层逻辑。
在这个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短视频抓走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写作?文字始终跟所有人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准确的用词,精妙的段落排布,文字能够营造的阅读体验,是视频和音频所无法替代的。同时,文字作为日常利用率最高的沟通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积累、阅历甚至是逻辑和思考方式。在人人是斜杠青年的当下,写作也是一份永不失业的副业。《人物》编辑易方兴曾经尝试用ChatGPT去写热点稿,他发现ChatGPT能做一些底层文字工作,比如写一下资料整合的综述。「但是你发现它很难替代一个真正的写故事的人。一个真正的故事,会带给你信息,也会带给你温度。它会让你有所共鸣,确信这世界上有许多事、许多人和你有关。」最重要的是,写作是在当下对抗生活迷茫感的一剂良药。纪录片《施图茨的疗愈之道》把人的生命力分成了三个层次,最底层是人与自己身体的关系,中间层是人与其他人的关系,最顶层是人与自己潜意识的关系。如果想要激活自己的生命力,人需要和自己的潜意识建立联系,而写作是重要的渠道。「写作能让你增进与自己的关系,有些人会说:『写什么?我不感兴趣,我又不是作家』,但这都无所谓,当你开始写作,你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你无意识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你以日志的形式写作,那些你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都会一一浮现。」那么,什么才是好的写作?我们相信,在这一点上,我们和每一个关注《人物》的读者拥有相同的共识和默契。好的写作,不应该被十万加、百万加的数据裹挟,它更应该是直击人心、反映时代,能够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力的。好的写作是,作者林松果去寻找高考状元徐皛玥和她就读的县城中学的故事。她写出了《一个高考状元,和一所县中的自救》,让一个长久在舆论场域内失语的群体开口说话,获得了社会意义的普遍反响。一位县中老师留言说自己泪流满面,「谢谢还有人关心我们」。好的写作是,当作者李斐然完成了近两万字的文章《黄永玉:人只要笑,就没有输》,不仅无数读者从文章中「感受到了一种绵长的力量」,当时在生活困境中挣扎的李斐然自己体悟到:「在黄永玉身上,我知晓了何为『人生苦,但人大于苦』」。好的写作是,作者易方兴在文章中自创的「海边鹤岗」「提桶人」等词汇,在当时引起广泛讨论并被沿用至今;是作者林秋铭在写完郭柯宇后,收到她本人的回复:「谢谢《人物》,彻底打开了我。」;是纪录片导演顾桃在看完《大兴安岭最孤独的母子》,发微信给作者戴敏洁,「你写得太好了,写得像电影。」数十年如一日,《人物》坚持给读者提供好故事,践行「好的写作」。如此稳定输出的背后,是我们形成的一套独有的写作方法论,它被反复地、持续地验证,它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也一直想要将这套方法论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今年,是《人物》写作课开办的第五年。五年里,我们讲过如何打开人心,快速地和受访者建立联系,也讲过如何在时代变化下找到新视角,讲出新故事;我们做过陪伴式的写作训练营,授课方式也从一开始的音频,进化到PPT视频录播。经过五年的迭代和耐心打磨,2023年,我们回归初心,定下新一期写作课的主题 ——「好的写作,从这里出发」。今年的写作课,我们试图提供一份更实用的操作指南。从「如何设计结构」「如何抓取细节」「如何搭建场景」「如何捕捉热点」「如何书写人物」五个维度出发,配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帮你构建起写作的底层逻辑。在「如何设计结构」这一讲中,导师林松果从开头的写法,到中段素材的取舍、搭建,再到收尾的三种形式,清晰地拆解出一篇稿件的具体成稿过程,无论是写作新人,还是已有基础,都会从中获益。除了《人物》的文章之外,今年我们还加入了对经典书籍和名篇的拆解。课程中,我们将会解构韩国作家金爱烂的短篇小说《刀痕》的结构;非虚构写作名篇《凯利太太的妖怪》中细节的应用;阿特伍德是如何在《可以吃的女人》中构建场景的等等。作家毕飞宇曾说:「阅读是需要才华的。」阅读的能力越强,写作的能力也越强,我们是可以通过阅读,建立起好的标准。最后,希望我们的写作课能够给你一个「开始写」的契机。除了以上这些干货满满的「硬知识」,我们的导师们还在课程中吐露了一些自己对写作「又爱又恨」的心绪。导师易方兴说,在自己初入行业时,常被说文章没有自己的风格;导师林秋铭现在去见受访者时,还是会忍不住地紧张,「感受到胃里有一股热流」。他们和每一个创作者一样,会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天赋,在写不出来的夜晚对着电脑抓耳挠腮。导师戴敏洁说:「写作是在一种无序中建立秩序,伍尔夫形容自己写作时候的感受是,像提着灯笼穿过一间漆黑的屋子。这个过程可能是缓慢和艰难的,还可能被绊倒在地,想退出黑暗。但一点点地穿过漆黑,灯笼开始亮起,光线会把屋子里的东西全都照亮,写作常常充满这样的时刻,我想写作的人都能心神领会。黑暗过后,我想我们都会找到光明。」也许你也正在这个阶段,对写作有兴趣,但是遇到了瓶颈或者困难,甚至无法鼓起勇气开始。那么希望导师们的分享能够给你鼓励和慰藉,从现在开始,马上动笔,相信你也一样可以「找到光明」。现在购买《人物》2023写作课
立享限时拼团优惠399元(原价499元)
🔔 拼团Tips:在购买首页参团,或直接开团,系统将自动辅助匹配其他正在拼团的人,助力你拼团成功!
《人物》作者林松果有着猎人般敏锐的嗅觉,她关心公共议题,擅长用极小的切口展现丰富深邃的社会变革——她关注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问题,关心「强制报告」这一创新性制度的诞生与落实,书写这一制度背后凝结的勇气、智慧和努力;她能够跳出板结的精英视角,将目光投向县城,拆解县城中学和它的学生们遇到的一切,关心他们面临的机遇、深陷的困境;她始终注视女性的生命故事,能够从一份饱含丰沛同理心的「杀夫案」辩词出发,讲述女性困境,也书写「女性帮助女性」时所表现出的最坚韧的力量。她总能在拆解复杂议题的同时保证文章阅读的流畅性,这其中离不开她在「搭建文章结构」方面独到的方法论。这次写作课,《人物》作者林松果将与大家分享: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结构模式,讲好一个复杂的故事。李斐然写人,无论人物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种社会阶层,都能回归最本质的「人」的视角,这是她作为写作者的自我要求。也正因如此,即使是非常静态或艰深的选题,李斐然也能抓住平静之下那些细腻的波澜和褶皱,开掘人物生命历程中最富张力的故事——99岁的黄永玉,递来一张写着「黄永玉 享受国家收费厕所免费待遇」的名片;翻译家许渊冲是声量巨大的「许大炮」,也是喜欢喝旺仔牛奶、在固定长椅上看天的普通老人;为中国女性的疾病治疗做出巨大贡献的郎景和,坚持「好的医学」从来不只是锐利的刀锋、高超的技术,还有医生对患者痛苦的感知和体谅……她总能精准地捕捉这些或灵动、或严正的人物切面,把握人物性格中的辽阔与悠远。这次写作课,《人物》作者李斐然想和大家分享:如何写「人」,如何锚定一个人在时代中的坐标。易方兴是《人物》编辑部最擅长捕捉热点的人。2016年,在「每日人物」的创始阶段,易方兴便靠着对热点的敏锐捕捉,为每日人物带来了第一篇10万+爆款文章。在追踪热点话题时,他总能找到精准又独到的观察视角,例如用「厕所困局」「被裁掉的桌椅」等极小的切口呈现互联网大厂的兴衰变迁,以小见大;而除了对热点的精准把控,他还擅长制造新概念,制造属于自己的「独家热点」:一句「海边鹤岗」让读者在脑海中极速勾勒出威海乳山这座城市的大致景象,一句「提桶人」精准刻画了富士康员工的普遍境遇,以及其背后因频繁迁徙而潜藏的不安情绪。他始终相信,对热点的追踪,承担着描摹时代的功用。这次写作课,《人物》编辑易方兴想跟大家分享:如何捕捉热点,制造热点,把握最普遍的时代情绪。作为《人物》最富感受力的作者之一,林秋铭擅长书写那些「难以被定义」的人,挖掘他们的复杂与独特——她写张颂文如何用过往人生经历中的难堪、挣扎与苦痛置换为人称颂的演技;写郭柯宇如何像「一根敏锐的探针」,扫视着生活的边角;写被贴上「神童」标签的魏永康回归普通人身份后,遗留在他生命里的隐秘心事与创伤;写一位私奔又早逝的母亲和她被留下的女儿,如何构建有关「爱与亲密」的想象……她的目光也从不仅仅为「人物」停留,一个动物园如何为逝去的小动物写讣告、一座城市如何与野猪共处,也是她所关心的。她总能从庞杂的人、事、物中抽丝剥茧,找到他们最核心的生命力;她擅长打捞个体故事中最动人的细节,用细密详实的语言抵达人内心深处。这次写作课,《人物》作者林秋铭将和大家聊聊:如何让细节成为文章的钩子,令读者流连忘返。作为《人物》的年轻作者,戴敏洁始终保有写作的灵气与直觉。她是「体验式写作」的忠实拥趸——在写使鹿鄂温克族的一对母子柳霞和雨果时,她深入大兴安岭森林腹地,还原母子二人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感受狩猎文化和喧嚣的城市化浪潮如何在人身上复杂地交织;她和余秀华及她的家人同吃同住,一起去地里「哼哧哼哧」地种玉米,只为打开这位敏感诗人的心;在写那位因遛狗冲突而选择从顶楼一跃而下的女性时,她选择实地「重走」当事人生前的最后一段路,去接近整个事件中的「人」,以此纪念一个逝去的年轻生命……这种写作方式使她总能获得宝贵的「场景」,捕捉到人物最真实的状态,让人物落地;而场景的巧妙编织,也让她的文章鲜活灵动,像一帧帧定格在读者面前的电影画面。这次写作课,《人物》作者戴敏洁想跟大家聊聊:如何在写作时构建场景,让你的文章富有「电影感」。自2018年开始,《人物》多次上线写作课、举办写作训练营,同数以万计的学员一起探索写作的奥秘与意义。我们也经常在《人物》的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读者们的私信——「你们接受投稿吗?我有故事想要分享。」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每个人对于「写作」这件事最热忱的渴望。因此,这次写作课,我们首次尝试向学员开放独家写手孵化渠道,邀请你与《人物》一同书写那些动人的生命故事。我们有在文字中走过万水千山的游记专栏「到处走走」,有在亲密与拉扯之中探寻爱和自由真谛的女性专栏「母女关系」,有讲述自己与居住空间的故事、书写人与物之间关系的专栏「家访」,有《人物》编辑部与读者互相启发、共建精神园地的书信栏目「一封信」……这些《人物》专栏将全面向本期写作课成员开放,优秀作品将被发表在《人物》及其微信公众号上,我们会提供丰厚稿费报酬,更希望能与热爱写作的你建立长期约稿合作关系。这也是本次写作课希望带给大家的——在这里,你能得到的不仅是丰沛的精神满足,还有一份不再畏惧书写的自信心。本次写作课导师之一的李斐然,也是从报纸边栏几百字的「小方块」开始写起,到如今拥有多篇传播广泛的代表作——开始写作,是成就「好的写作」的第一步。
第一讲:好的结构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在这里你将收获:
从开头到结尾,像素式拆解《人物》爆款稿件结构
和短视频相比,如何让长文章留住读者的注意力
同一个故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结构模式
如何从阅读中,学习好的写作技法
讲师:林松果
第二讲:细节是文章的钩子
在这里你将收获:
讲师:林秋铭
第三讲:场景让文章富有「电影感」
在这里你将收获:
如何利用场景写作,在短时间内让你的文章变得好看
如何让自己在写作中拥有「导演意识」
在访问受限的情况下,如何构建核心场景?
场景中的「我」应该在场吗?
讲师:戴敏洁
第四讲:追热点,爆款文章的孵化器
在这里你将收获:
讲师:易方兴
第五讲:「回声法」,一种创新的人物稿写作方法
在这里你将收获:
讲师:李斐然
2. 有一定写作功底,但想获得更大提升的写作爱好者;3. 陷入写作瓶颈,急需找到创作突破口的写作从业者。5位《人物》一线资深作者,凝结各自多年的写作经验,从结构、细节、场景、热点追踪、人物五个维度总结系统的写作方法论,有理论有干货有案例,帮你构建写作的底层逻辑。每位导师的课程均配有相应课程资料,包括课前阅读、课程思维导图、课程PPT版讲义、导师独家推荐书单等,更有导师独家创作提纲随机掉落。课程资料包获取方式见课程页面。
独家写手孵化渠道
《人物》将向每位购课学员开放独家投稿渠道。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发表在《人物》及其微信公众号上,稿酬从优,更有机会成为长期约稿合作作者。
系统学习在线互动
正式课程集中在3周内上线,利于大家系统、集中吸纳新知识;课程可永久反复回看,随时巩固写作技巧;同时提供在线问卷搜集学员问题,并在4月7日安排一场单独的视频直播,邀请导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1. 购买课程前务必认真阅读以下提示。本课程为虚拟服务内容,设有试听课,请试听后再购买,一经购买成功可反复回看,但概不退订、转让,还请理解。2. 《人物2023写作课:好的写作,从这里出发》包含5节导师PPT讲解视频录播课程(每节60-90分钟)和1节直播答疑课程(1小时以上)。课程视频均不可下载,但可永久反复回看。3. 购买成功后,在购买页面的「目录」中开启「上新提醒」,同时请关注「每日人物服务号」,每次课前将获得上课提醒。5. 课程目前支持手机、PC端及鹅学习APP上课。6. 如有相关疑问,请在《人物》微信公众号留言或咨询课程助理桐桐(微信:rwmr_bs)。
🔔 拼团Tips:在购买首页参团,或直接开团,系统将自动辅助匹配其他正在拼团的人,助力你拼团成功!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人物》公众号,不仅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还会看不到我们精心挑选的封面大图!星标《人物》,不错过每一个精彩故事。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日日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