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孩中考加分”,一孩怎么办?财经2023-03-16 10:03破解生育难题,需要的是“对症下药”,而不是“病急乱投医”图/视觉中国文 | 《财经》记者 金贻龙 姚佳莹编辑 | 朱弢日前,一则“二三孩中考加10分”的消息引发争议。这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激励生育的系列举措之一。该县政府办公室2022年底印发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九项措施》(下称《九项措施》)明确提出,在泽州县落户、就业的二(三)孩家庭子女,将享受学前教育、托育服务、中考加分、升学补助等优惠。自202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来,各地就开始部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完善配套支持措施。国家统计局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6万人,较2021年减少106万人。这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除1961年),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支持生育”成为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切点之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从目前各地支持生育的政策举措来看,除了绑定教育资源,还包括发放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及育儿假、给予购房补贴等。不过有观点指出,破解生育难题,需要的是“对症下药”,而不是“病急乱投医”。“二三孩中考加10分”引争议泽州县政府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今日泽州”发布消息称,2023年3月4日,该县举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九项措施首批受益家庭补助发放仪式,为来自全县16个镇的首批10户家庭发放了一次性生育补贴和奶粉补助,共计11万元。此前的2022年12月31日,泽州县出台《九项措施》,对新出生且首次户口登记在泽州县的二(三)孩家庭一次性分别发放1000元产检、1000元分娩补助、5000元生育补贴和6000元奶粉补助。《九项措施》出台之初,并未引发关注,直到首批受益家庭补助发放消息的传出,很多人才发现,泽州县还将“推进义务教育扩容”纳入措施——其中提出,在该县落户、就业的二(三)孩家庭子女,中考报考县内公办高中时,可加10分。根据泽州县公布的信息,自2022年11月,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牵头起草《九项措施》初稿,经过征求意见、文件审查阶段后,2022年12月28日,在县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上研究通过。“我县的人口发展近年来形势严峻。”2023年1月,泽州县政府解读了政策制订的原因。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大中城市人口虹吸效应,县域人口减少过快。根据2021年“七普”数据,泽州县常住人口为414999人,与2010年“六普”的484174人相比,10年减少69175人。二是年轻人婚育观念变化,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县内托育机构、母婴设施等公共服务不够健全等原因,群众生育意愿普遍不高让许多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犹豫不决、望而却步。三是由于泽州“有县无城”且环绕市区的特点,人口发展问题尤为突出,急需出台相关的生育配套支持政策。上述解读文章还称,通过《九项措施》的实施,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鼓励生育,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平缓生育率下降趋势,有利于改善全县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人力资源。《财经》记者注意到,《九项措施》具体包括补助产检和分娩、发放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和育儿假、享受就医绿色通道、减免学前教育保教费、大力发展托育服务、推进义务教育扩容、实施三孩家庭就业帮扶等。上述措施自2023年1月30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8年1月29日,共五年,支持的对象为2023年1月30日(含)之后出生且首次户口登记在泽州县的二(三)孩家庭及子女。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泽州县教育局招生办工作人员回应,由于加分对象十几年后才参加中考,因此加分措施还未执行过,“目前任何政策性加分都需要通过教育部门招生考试委员会或招生办,招生考试委员会下发的文件我们才能执行,还要求减少政策性加分,不能扩大,一旦文件要执行还需上报给市里和省里才能执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近日撰文指出,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和奶粉补助,这是值得点赞的鼓励生育措施。而给二三孩中考加10分,则涉嫌违规,这不仅会制造新的教育不公,还可能加剧教育焦虑。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本质是要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并为所有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公平的成长环境。呼吁“重视一孩”不唯泽州县,过去两年来,各地出台的生育支持政策也主要面向本地二孩、三孩家庭。比如,浙江省杭州市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可享受育儿补助,其中,向生育二孩的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生育三孩的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万元。2023年2月23日,杭州市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二级调研员李建公开解释,自2017年以来,杭州一孩生育率总体平稳,但二孩出生率直线下降,适龄市民对于二孩及三孩生育意愿明显偏低。因此,杭州将育儿补助对象确定为二孩、三孩部分家庭。山东省济南市也出台了《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该市户籍人口中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上述方案还提出,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的子女,协调支持符合入学条件的同一家庭不同年龄段子女同一学区入学,鼓励优先保障三孩入普惠性幼儿园。“生育支持政策不能只给二孩、三孩,一孩生育的萎缩和推迟才是拉低生育水平的主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是国家卫健委的直属机构。在持续多年对中国婚育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后,贺丹得出一组数据:中国总和生育率从2019年的1.52下降至2022年的1.07。分孩次看,一孩生育率从0.7跌至0.5,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能生且愿意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数量明显减少,一孩生育率下降将进一步降低二孩和三孩生育率,加剧生育水平下降趋势。因此,贺丹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呼吁“重视一孩”。她具体建议: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孩次差异,从全周期、全过程的视角设计生育支持政策措施,避免出现一孩不补、二孩少补、三孩多补的差异化递进式支持政策,着重改善家庭初次生育养育的过程体验,提高一孩家庭生育的获得感和再生育意愿。放眼国内,深圳是为数不多将一孩也纳入补贴对象的城市。2023年1月,深圳市卫健委发布《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按照差异化递进式对市民发放育儿补贴,其中一孩累计可领7500元(含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如果深圳的这项政策获得通过,生育双胞胎、多胞胎后超过3个子女的情形,也将纳入补贴范围。总体而言,生育的孩次越高,补贴金额也越高,这已经十分符合国际上差异化递进式支持原则。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将各个孩次都纳入补贴范围。以瑞典为例,从2018年3月开始,补贴额度为每个孩子每月1250瑞典克朗。若家庭有至少2个孩子,则在一般儿童津贴的基础上还可获得大家庭增补津贴,具体补贴数额是二孩每月150瑞典克朗、三孩每月580瑞典克朗、四孩每月1010瑞典克朗,此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则每月多获得1250瑞典克朗。当然,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就意味着要有财政实力作为支撑。调查显示,2023年深圳市符合领取育儿补贴的婴幼儿总数约为30.13万人,平均每孩每年领取育儿补贴约3233元,为此需提供的财政补贴金额约为9.74亿元。据了解,深圳市育儿补贴所需资金纳入各区财政年度预算,市、区财政各承担50%,市级承担部分通过次年体制结算返还。“深圳市平均每孩每年发放的育儿补贴接近,且不超过每月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育儿补贴标准设定较为合理,总体财政负担在可控范围之内。”深圳市卫健委表示,这既减轻了市民的养育负担,也符合鼓励市民积极生育的政策导向。如何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加速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提交的《关于完善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提案》建议,适当延长男性配偶的陪产假和育儿假;探索实施夫妻共享的育儿假,可强制男性休假不少于育儿假的三分之一,减轻女性育儿负担,提高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和最终生育水平。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及流动人口被认为是对生育率贡献最大的群体。但有社会学者研究发现,相比在体制外工作的女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体制内的年轻女职工才是目前生育二孩、三孩的主力人群。在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的背景下,2023年2月底,西藏自治区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到,干部职工生育三孩,可享受带薪产假一年;干部职工按规定生育,在子女满3周岁前,夫妻双方每人每年可享受育儿假15天。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在产假期间,享受除岗位津贴之外的其他全部工资待遇,以及除年休假假期之外的福利待遇,产假期间视同年度考核合格,并享受正常晋升政策和年终一次性奖金待遇。当前,社会上还存在养育子女成本较高的问题,“老人进城带娃”是很多双职工家庭的共同选择。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表示,随着未来逐步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祖辈在参与婴幼儿的照料看管方面将受到更多限制,从而会进一步增加婴幼儿照料成本。甘华田认为,必须加快发展婴幼儿照料、托管服务业,规范服务标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另外,针对多孩家庭出台住房保障政策,降低多孩家庭的养育成本。在生育支持政策方面,甘华田建议,鼓励地方在降低养育、教育成本方面大胆创新,包括:为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发放教育专项补贴;为第三孩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阶段的免费教育;实行6岁以下儿童免费医疗;关于抚养子女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按照子女数量进行差异化个税抵扣,并且覆盖从怀孕到孩子年满18周岁。一些城市已经针对多孩家庭出台住房保障政策,比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年公布的《哈尔滨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在符合生育政策的前提下,二孩及以上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降低连续缴存时间,2021年10月29日以后生育第二个、第三个子女的家庭,2022年7月22日后在9个城区购买新建住房的,分别给予1.5万元、2万元的购房补贴。这份征求意见稿还提出,落实3周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可以看出,这一组合拳旨在减轻那些“想生却不敢生”家庭的生育负担。然而,还有一部分人群面对的问题是“想生却不能生”。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育龄夫妇中,不孕不育患者超过5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15%。辅助生殖技术,被认为是帮助大量不孕症群体达成生育愿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高昂的治疗费用往往让很多有此需求的家庭望而却步。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建议,全面将辅助生殖的所有项目纳入社保报销范畴。同时,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等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在全社会“不愿生”的氛围下,学界的共识是,通过制度手段保障女性在生育、产假、就业等方面的权益,尤其是要减轻那些有生育意愿的群体面临的抚养压力,这对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责编 | 田洁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