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失业率为何偏高?统计局:疫情影响,年轻人求稳心态加剧供需矛盾
按照往年规律,每年的3月-7月,16岁-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均会呈上升态势,并在7月达到年内最高点,但今年的青年人口失业率总体高于往年
图/视觉中国
文|《财经》记者 姚佳莹
编辑|朱弢
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继续上升。
6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5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16岁-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4%;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9%。
尽管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但相较4月,5月的16岁-24岁的青年人口失业率上升了0.2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往年数据,每年的3月-7月,16岁-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均会呈上升态势,但今年的青年人口失业率总体高于往年。
如何理解青年人口失业数据高企?这一数据是否能反映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保障大学生就业?
青年人口失业率为何高企?
毛宇飞表示,统计部门在统计失业率时,对失业人口的定义是“目前没有工作、当下在求职,并且能立即工作的人口”,高校毕业生在5月尚未毕业,因此被归为“非劳动力”。“高校学生普遍在6月、7月毕业,处于马上能工作的状态,此时那些尚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才会被纳入青年失业人口。”毛宇飞表示。
由于每年3月-7月均属于毕业季,按照国家统计局往年数据,每年的3月-7月,16岁-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均会呈上升态势,在7月达到年内最高点,而后逐渐下降。今年3月,16岁-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6%,4月上升到18.2%,5月为18.4%,均高于往年水平。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认为,失业率高与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两方面变化有关。近几年大学生群体劳动力供给规模不断增大,但需求并未有显著增加,甚至存在下降的情况。中国劳动力需求增长最快、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地区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但这两个地区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非常大,导致劳动力需求不增反降。一增一减,致使青年失业率问题凸显。
毛宇飞认为,关注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除了参考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还可参考不同时间段的大学生求职人数的变化情况。“如每个月,高校应届毕业生尚在求职的人数在增多还是减少?企业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如何变化、行业和地区的招聘规模如何变化等。”毛宇飞表示。
从总体就业情况看,在5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尚在上升,比4月提升0.2个百分点。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截至4月中旬,在有就业计划的毕业生中,46.7%已获得录用通知,相较2021年的62.8%,降低了16.1%。已签约的毕业生占15.4%,比2021年的18.3%降低了2.9%。录用率的降幅显著,这意味着“金三银四”后,由于招聘岗位减少,应届毕业生的选择空间缩小,岗位竞争加剧。
在6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付凌晖表示,年轻人的失业率偏高,对此需要高度重视。主要的原因是,在疫情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年轻人求职更倾向于稳定性强的岗位,加剧了供需矛盾。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大学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
如何保障大学生就业?
进入6月,1076万高校应届生即将相继毕业。
国家层面此前已相继出台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的相关举措。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同日,财政部即发布了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等六项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国资委发布免房租、货车贷款延期还款、支持创新等27条举措,推动央企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 6 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其中便从财政、货币政策、稳岗支持等方面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地方层面亦有动作。6月1日起,上海走出疫情,逐渐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此前两天,上海便推出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文件提到,将精准发力,着力帮助重点群体就业,中小微企业只要招录应届毕业生,就按规定予以一定补贴。
安徽亦鼓励企业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对中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稳定用工6个月以上、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1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山东省则是紧盯创业。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的毕业生,发放不低于1.2万元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个人、合伙创业的,分别给予最高20万元、6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如何解决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毛宇飞建议,应继续推进100万规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百万见习计划”是由人社部、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共同发起的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计划,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为期三年,对象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岁-24岁失业青年。此计划旨在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工作经验,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毕业后,虽然没有直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允许在企业见习,由政府提供见习费用,相当于政府替企业为大学生发工资。在经过大概两年的见习期后,可以选择留在企业或重新求职,这实际上也能解决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毛宇飞说。
毛宇飞还建议,按照惯例,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统计在7月和12月各进行一次,考虑到今年的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就业统计的时间点。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建议,可从公共政策方面,探索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失业保障制度,让他们不至于“掉下去”。
“目前,我们的失业保险是面向已有初次就业、再经历失业的群体,实际上大量未初次就业、较长期失业的人是未被关注到的,多数时候他们才更需要保障。例如大学生毕业后,在没有家庭补助的情况下,持续数月没有收入,可以建立针对这部分群体的保障制度,哪怕保障水平低一些也可以。借此帮助应届毕业生度过这段困难时期,让他们可以有更充裕的空间寻找合适的岗位。”王震表示。
对于各地为高校应届毕业生直接发放创业补贴等举措,毛宇飞提出自己的看法,尽管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该政策是否能有实际帮助尚需评估。“大学生创业的群体规模并不大,失败的机率也很高,直接发放创业补贴很难直接产生效益。这部分补贴其实可以换一种形式,例如补贴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加入到已有的创业团队,学习创业经验;补贴大学生参加创业课程等,这可能更好的起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效果。”毛宇飞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