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我想透过一个看似荒谬的事件,去聊一聊「破碎人格」。 但其实,人类所有的故事,如果仔细审视,特别是能深入听他们讲话,就会发现:
2021年,在浙江台州,49岁的代某爱上了比自己小7岁的姜某。
他不在乎姜某曾因贩毒、吸毒锒铛入狱,与其领证结婚并宠爱有加。婚后妻子想重操旧业,代某百依百顺,并帮她尝毒试货、收钱送货。2022年年底,代某的表侄来家里玩,妻子得知表侄吸过毒,顿时有了兴趣。后来,妻子主动向表侄表白,俩人拉黑代某,并搭伙吸毒、贩毒。代某被背叛后,一怒之下来到派出所,举报妻子和表侄私奔吸毒。审讯发现,代某、妻子和表侄都涉嫌吸毒、贩毒,遂全部刑拘。很多读者看到这里,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荒谬、离谱、可笑、无知……
但作为心理学从业者,我却从代某的凌乱行为中,看到了:
一名破碎人格者,背后可能存在的无力、混乱与挣扎。
于是,我试着用心去体会与思考:
这一系列“愚蠢行为”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在作祟?
我想起了M女士。
她的故事,跟代某的故事有些类似。
多年前,她爱上了比她大12岁的阿林。
阿林曾从事放高利贷等非法业务,被捕后在监狱蹲了三年。出狱后,他开始做微商、做直销,疯狂地拉下线,圈钱。但为了“爱”阿林,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在阿林身边,替他打理日常事务,做掩护。而阿林也很“爱”她,会在生病时对她体贴入微,会在促成大单时给她买昂贵的首饰。因为阿林也会将这份“好”,共享给他的女下线,关心她们,给她们送礼物。你跟她们不一样:我对你是‘爱情’,对她们是‘利用’。我只有将她们哄开心了,她们才会更卖力地发展客户,替我赚钱。你想想嘛,我这么努力赚钱,还不是为了我们两个更好的将来吗?
“他明明这么爱我,对我这么好,我却还质疑他,真是太不应该了。”就这样,两人“相亲相爱”地合伙创业两年多,并存下一笔小积蓄。然而,正当M一心一意地勾勒着跟阿林的美好未来时,意外发生了。某天夜里,工商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协同当地公安突袭他们的仓库。一听闻公安来了,阿林立刻从床上跳起来,迅速拿起手机钱包,给M留下一句“你在这里待着“,便跳下阳台往仓库反方向逃跑了,从此音讯全无。后来,M一个人面对公安的盘问与审讯,接受拘役,并向亲戚朋友借了一大笔钱缴纳处罚金。即便如此,她依旧认定阿林是爱她的,一直等着阿林回来,一等就是整整两年。阿林在离开她不久,就跟一位女下线结婚了,现在儿子都一岁多了。“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可能就是内心太缺爱、太匮乏了。我总觉得他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一旦离开了他,就再也不会有人对我这般好了。”恋爱期间,有一回她半夜来例假,肚子痛得眼泪直流,阿林连夜给她熬了红糖姜汤送过来。当时,她看着一脸焦急的阿林,非常感动:“这辈子,我非他不嫁。”同居期间,有一回她跟阿林闹矛盾,吵着要分手,阿林来了一句“你如果要走,我就把命给你”。当时,她看着气急败坏的阿林,感动得一塌糊涂:“他果然很爱我,为了我连命都不要。”听到M的这两个故事,我心中突然冒出一股沉重的悲凉感:内心太缺爱、太匮乏的人,只要感受到一点点“好”,就会疯狂地迷恋上这段关系;为了回馈这份“好”,TA往往会不顾一切地飞蛾扑火,甚至不惜以吞下毒药的方式。
他不会只看到眼前的一步或几步的局部,而是会看到一个整体。他既然承受欲求暂时不被满足的失落,也能承受结束一段不良关系的痛苦。他追逐爱时,就像饿鬼,只要眼前有一点肉,就会扑上去,而不管那背后还有什么。在恋爱中,他没有承受痛苦的空间,也没有延迟满足的空间,很容易仓促地饮鸩止渴。当在关系中被拒绝时,就如同世界末日般,并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挽回关系。她刚出生不久,妈妈就因“承受不了贫穷”而抛下她,改嫁他乡。爸爸认定都是因为M的存在,妻子才离开,便将所有不满与怨气撒在M身上,动不动辱骂她,有时还会打她。为了躲避暴力的爸爸,M常常一个人躲进荒山野地里,一躲就是一整天。如此长大的孩子,太少亲密,太多匮乏,并体验过可怕的冷漠、暴戾与孤独。他就好像是在拿一生的能量,去寻找爱,去避免关系的结束。为了获得“爱”,他娶了曾因吸毒贩毒而锒铛入狱的姜某;为了挽留“爱”,他不惜以身试险,去辅助姜某重操旧业。直到姜某背叛他与表侄私奔后,他才一气之下,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将三人送进了监狱。他破碎的自我,完全无法为理智腾出一块空间,甚至不惜以自毁前程的方式,去换取那短暂且虚无的“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都属于极端少见的案例,与我们大多数人似乎没什么关联。但其实,人类所有的故事,如果仔细审视,特别是能深入听他们讲话,就会发现,我们都活在共同的人性中。我们或许没有像M这样经历悲惨的童年,也没有像代某一样陷入自毁式的恋爱悲剧,但我们多半有过类似的情感经历:曾经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最后却落下个遍体鳞伤。虽然两者程度不一样,但本质相似:因为太匮乏,太渴望爱,导致在关系中失去底线。在外人看来,这简直是一件盲目愚蠢、自讨苦吃的事情。但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清楚,那是一种多么深沉的匮乏,以及对爱的渴望。由于养育者自身的匮乏与局限,我们从小没被很好地关爱过,也不知道何谓“真正的爱”。在内在匮乏的驱使下,我们渴望被关怀、被呵护,渴望邂逅一个真正爱自己、懂自己的人。为了填补匮乏,我们带着被爱的渴求,一次次奋不顾身地进入到关系,却一次次受到伤害。我能理解你内心对“爱与被爱”的强烈渴望,如同一个充满惶恐的婴儿,迫切想要投入母亲的怀抱;我也能理解你寻爱路上的挫败、绝望与无力,如同一个内心迷失的孩童,无法辨别真爱的初始模样。试着去觉察自己内在的匮乏,并为当下虚弱的自己,设立一个保护屏障。在渴望得到爱的时候,试着运用自己的理性智慧,感受自己的内在力量。当确认这是一段安全的关系以后,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打开自己。在关系中感受陪伴,重新滋养当年那个孱弱、无助的孩子,体验“被爱”的感觉。而如果,我们当下暂时没有遇到足以托付的人,也没关系。可以尝试借助心理学的力量,比如加入一个心理互助小团体,或找一个专业咨询师。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数月或数年,保持长期的联系和互动,一点点促进自我的成长。它需要我们一遍遍面对自己的匮乏与卑微,一遍遍回顾我们过去在匮乏之下,而误进的迷途与深渊。一旦选择踏上这个旅程,那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拥有持之以恒的勇气、信念和决心。但与此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路径,让我们在现实关系的碰撞中,一点点摆脱童年的匮乏,成为我们能成为的更好的人。 END 点亮「再看」,为自己撑起一片爱与疗愈的空间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注】文章部分观点参考:武志红《破碎人格者的凌乱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