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JJ经理们要凉凉了?
最近听朋友们说,不少大厂开始玩"去明星化"这个游戏,估计是打腻了造星的味道了吧。
这路子包括多基金经理模式、投研推荐团队化、产品结构向指数化方向调整,听起来好像很高端大气上档次,实际上就是让明星基金经理闭嘴,没事别在公众场合溜达。
话说到底,明星基金经理就是个"个人、业绩、利益"三合一的大杂烩。当然他们年底拿到的奖金也是一大馅儿,拼尽全力赚到的钱怎么可能舍得放过去呢?
但是实话说,明星基金经理容易出事的概率也不小。
两年来,出事的事情还真是五花八门啊,什么抑郁症、勾搭私募、周末飞到外地学外语被人偷拍、闹得水火不容变节的都有,最可怕的是管理规模升天后暴毙!
想到这一点,公司领导们终于明白了"造星"路线是有多坑爹,快快给我把这些大脾气的大牌收了了事吧!
说白了,大规模基金也难逃单一策略的噩梦,让爆款产品扛不住压力。投资经理们要跟随市场走,可规模越来越大,招揽的投资者期望也越来越高,就算是咳嗽一声都要小心翼翼,免得被粉丝们揪出来。回撤阶段出来一下也是常有的,然而规模大了,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只要经理人继续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亏损到一定程度时,他就会陷入一片黑暗的压力之下。而这压力,不仅来自回撤数字,更来自明星光环和产品规模。投资者期望净值上升,公司期望业绩线性向上,这让经理人焦头烂额,冥思苦想,于是就出现了基金经理“清仓式离职”的情况。
其实问题在于造星的人,什么时候都想着挑最胖的猪,给他加足规模,还期望他能一路飙升到天上。但这样的期许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
造星利益越来越大,利益分配问题就越来越困难。
小规模公司调整职位、加薪,就能把明星巴巴地围在怀里,但大公司就难以做到,又怎么能让大明星和小明星不同心呢?这就导致了优秀经理人“突然离职”的状况。
当然,摆脱明星经理的影响也并不容易,这迫使大厂们开始反思自己的“造星”发展路线。因为一旦管理规模集中在明星身上,他们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