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人云
最近,有些热闹,马英九来了,马云回国了,库克(们)也来了。幸亏马斯克忙于跟盖茨打嘴仗,不然3月新闻姓马。
本文从“马云回国”出发分析民营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
本文逻辑
一、不寻常
二、被低估
三、新预期
【平台修改推送规则,为及时阅读深度长文,请社友们点击最上方的“智本社”,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
1
不寻常
去年底开始,坊间就有马云回国的传言,并形成一个“马云到哪儿”指数,通过这个指数来观察民营经济政商环境宽松度的变化。昨天,马云突然回国,立即成为头等大新闻,这个指数大幅飙升。当然,这是“玩笑”研究。
马云回国,为何成为热门事件?
有人说,马云代表着中国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和科技界的信心。这么说,马老师估计都感到担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路径,人们养成了看风向行事的习惯。马云回国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
我们从今年前2个月经济复苏的一些不寻常说起。
不寻常一:经济整体复苏,工业增加值上升,为什么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跌?
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下降22.9%,去年全年下降4%,同比降幅扩大18.9个百分点。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降幅最大,达到35.7%,私营企业降幅也达到19.9%,股份制企业下降19.4%,国有企业稍微好一点,下降17.5%。
利润总额是量、价、利润率三项乘积。量下降、价下降和利润率下降,这三种情况都存在。降幅明显的是上游采矿业。去年能源危机,煤炭、黑色金属等价格大涨,利润其实主要靠上游采矿业支撑。但是,今年能源价格下跌,PPI下降,采矿业利润下滑。前2个月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0.1%,去年全年为48.6%,大降48.7个百分点。
去年全年的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3.4%,今年下降幅度更大,达到32.6%。由于出口下滑、国内需求不足,可能量下降的因素大一些。比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去年全年是-8.7%,今年是-56.6%;汽车制造去年全年是0.6%,今年是-4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去年全年-13.1%,今年是-77.1%。
不寻常二:广义货币(M2)大增,社融开门红,新增信贷创纪录,2月CPI为何反而下滑到1%,经济复苏之际却呈通缩之势?
社融开门红、新增信贷创纪录,主要是政府债券、国企央企中长期借款拉动,新增资金主要流入投资领域;而私人企业、家庭部门的融资需求和投资信心依然不足,新增资金很少流入消费领域。
数据显示,1月和2月,住户贷款分别只增加2572亿元、2081亿元,中期长期贷款合计同比少增387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分别只有1486亿元、3644亿元,合计同比少增4318亿元。
不寻常三:社会零售反弹明显,尤其是餐饮恢复强劲,但是为什么消费景气指数抬升没能推动通胀上升,出现“量升价降”反常的现象?
今年消费反弹主要来源于疫后供给端限制下降、消费场景恢复,同时恰逢春节,出行、零售、旅游、餐饮消费大增。供给推动强于需求拉动,数量因素大于价格因素。反过来说,需求端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大类消费需求低迷还拖累了消费复苏。
数据显示,更能够反映家庭真实需求的核心CPI在2月份回落到0.6%,更能够反映家庭真实购买力的大类消费反而下跌。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达到8.6%的汽车销售下降9.4%,通信类销售下降8.2%。
不寻常四:地方政府专项债下达工作前置,央企国企中长期贷款大增,项目开工率超往期水平,为何固定资产投资开局却远低于往年,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还有所下降?
从全年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是“前高后低”,一般是强势开局、平稳收尾。前2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较去年12月上涨0.4个百分点,但较去年1-2月却下降6.7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比去年全年下降0.4个百分点、下降1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市场投资信心不足,资金在银行系统中空转,信贷的真实使用率下降,公共投资支出乘数不足,民间投资信心低迷。另外,受到地方政府的杠杆率约束。随着地方政府杠杆率上升,以债养债、借旧换新和填补工程公司欠款的资金会持续增加,出现M2和新增社融高增长、公共投资增速却下降的情况。
数据显示,1月和2月,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分别只有6.7%和5.8%,M2和M1之差走阔,说明资金活跃度低;前2个月,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10.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只有0.8%,分别比去年全年上涨0.4个百分点、下降0.1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为55%左右。公共投资支出乘数不足,私人投资跟进缓慢,基建和制造业的投资增速自然下降。
不寻常五:房地产的全面复苏,投资、施工、新开工和竣工四个指标都大幅度上修,但是为何没有带动政府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改善?
房地产复苏的强劲部门在销售端,投资端的改善更多体现在现有项目上,尤其是跟“保交楼”相关的竣工项目上,尚未完全带动拿地市场复苏。前2个月,在22个重点城市中,大部分尚未启动今年第一轮集中土地拍卖。
不寻常六:以美元计价的出口跌幅收窄,对欧洲、日韩均改善,对东盟强劲反弹,但为何对美国出口继续下滑?
数据显示,前2个月,对美国出口额同比下降21.8%,降幅还扩大了2.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35.6个百分点;对欧盟、日本出口额分别下滑了12.2%、1.3%,降幅均有所收窄。
对美出口继续恶化,可能与美国对华技术封锁不断升级有关。美国技术封锁升级,芯片产品的进出口受阻受限,同时中国方面采取国产替代策略,加大国产同类产品的采购比例。
数据显示,在机电产品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出口额分别下降25.8%、32.1%,较去年同期大幅度回落53.5和41.8个百分点。此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下降18.7%,较去年同期相比回落33.4个百分点。
不寻常七:经济复苏之际,为何失业率反而上升?
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高于预期5.3%,前值5.5%。其中,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8.1%,较前值提升了1.4个百分点,青年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原因可能:一是经济复苏尚未带动就业市场,企业部门还没扩大雇佣人数,尤其是作为就业主力军的民营企业投资信心还不足;二是春节后,从农村返城找工作的人口增加,三四线城市原本隐性失业的人数“暴露”。
总体上,前2个月,经济复苏明显,但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如家庭购买力不足尤其是大类消费需求下降、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低及预期不稳定、地方政府杠杆率高及公共支出乘数下降、失业率高尤其是青年失业率较高、私人融资不振与存量房贷利率偏高、对美出口和技术贸易下滑等。
这些结构性问题又是根本性问题,将制约经济持续恢复及长期增长。高频数据显示,3月份经济复苏边际有所放缓。
何解?
2
被低估
普通家庭的购买力和就业问题、地方政府收入和债务问题、贸易下降和外商投资信心问题,都需要通过发展民营企业来解决或改善。
媒体使用各种数据来说明民营企业的价值,但是,我认为,民营经济的作用与地位还是被低估。从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来看:
一是隐含贡献。
税收。垄断性国企本质上是收税部门。垄断性国企缴纳的利税,其实是民营企业、家庭部门向政府缴纳的税收。如果把国企拿掉,民营企业缴纳的税收只会更多;如果把民营企业拿掉,国企缴纳的税收只会更少,甚至还需要财政倒贴养活。
就业。垄断性国企中的就业和竞争性国企中的低效无效就业,本质上是隐性失业,相当于公共部门用税收发放长期失业金。这部分就业实际上也是民营企业和家庭部门提供的。想要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要解决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
外贸。民营企业是创汇部门,国企是花汇部门,国企进口技术靠民营企业大规模出口创汇。
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16万亿元,其中出口规模达到2.14万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1%,进口1.02万亿元,顺差高达1.12亿元;国有企业出口2889.3亿元,仅占出口总值的8.25%,进口达到7596.1亿元,是同期出口规模的2.6倍,逆差达到4707亿元;民营企业出口是国企的7.4倍。可见,民营企业的外贸贡献被低估。
技术。很多人对技术创新的理解还停留在“两弹一星”时代。现代技术尤其是顶级技术,是全球产业精密分工与合作的结果。比如,阿斯麦光刻机由全球5000多家顶级供应商合作完成,ChatGPT需要大规模的算力支撑。在技术创新产业链中,除了技术类企业,还包括融资、投资、会计、审计、律师、司法、人才服务等优质的供应商。芯片、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创新,一定是海量私人企业相互竞争与协作的结果。
二是预期作用。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外资企业会通过观察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来预期中国营商环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变化。
今年前2个月,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5.2%;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35.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下降12.2%,其中出口下降11.1%;进口下降13.4%。投资、产出、利润、出口这四项指标,外商均低于其它类型企业。
从舆论和政策上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外资投资信心。
三是应然价值。
为什么发展民营企业?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因为民营企业可以给政府带来税收和外汇,给家庭收入和就业。但是,为什么发展民营企业和自由市场可以带来财富?为什么发展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结果恰恰相反?
这说明我们发展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做对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呢?尽管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但其实民营企业作为私人部门,其存在是应然的,是自然法赋予的,是人的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的延伸。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带来财富,是因为这一自然秩序认可个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以“价高者得”的价格竞争机制,激励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天赋,去创造创新、交流交易。
所以,民营企业存在应然价值,不能由某个人、某个机构说取消就取消;如果民营企业、市场经济被取缔,那么个人的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也难获得保障,最终的受害者包括每一个人。反过来说,保护民营企业实际上是保护我们自己。
但是,如果没有意识到民营企业的真实价值,就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言论和政策。
如果没有理解民营企业的隐含贡献,可能会认为国企在税收、就业、外贸和技术创新方面可以“挑大梁”。其实,国企“挑大梁”的下面是民营企业顶着。如果想当然地破坏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那么税收、就业、外贸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都将塌缩。
如果没有理解民营企业的预期作用,可能会忽视民营企业的舆论与政策对市场信心、外资信心的冲击。马斯克问:马云去哪里了?民营企业的背后存在应然价值,外资企业会透过民营企业看更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所有权、经营权是否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尊重。
如果没有理解民营企业的应然价值,可能会出现“民营企业暂时论”、“民营企业退场论”等错误的言论。民营企业并不是某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和工具,而是个人的应然权利,后者必须是长期的永恒的。
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好是因为民营经济发展好;民营企业发展好,国有企业也发展好,政府财政收入也更多。近些年,经济困难,表面上是疫情因素,实际上是民营企业困难。而民营企业困难,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收入也困难。
为什么民营企业出现困难?两个方面:
一是对民营企业的身份、权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制度保障。
民营企业是谁?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未来还是否存在?什么时候需要民营企业,什么时候不需要或弱化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心里没有底。其实,民营企业就是普通民众的权利,民营企业的应然地位和价值,必须在宪法以及各项法律层面得到充分的确认和严格的保护。
二是环境变化改变了民营企业预期。
近些年,尤其是2018年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包括国际上贸易战、技术封锁、意识形态争论、俄乌战争,国内金融整顿、对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抑制房地产等等。这些变化给民营企业带来非常大的焦虑与不安,改变了他们的预期。
3
新预期
由于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遇到很多困惑,产生了很多焦虑,预期变得高度不确定。他们在思考一些宏大而又事关自身企业生存的问题:
一、当下国际政治局势以及国内政策环境的变化对民营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该如何穿越这轮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周期?
比如过去一家外贸企业和出口制造业企业,并不需要过度担忧中美关系对其自身业务的影响,但现在环境变了。一些人没有意识到,中美贸易脱钩这一长期挑战正在加速演化为短期风险,订单锐减,不知所措。开发欧盟市场、东盟市场,还是把工厂迁移到越南、印度?继续做出口,还是加入国内内卷大军?这种国际政治局势将如何演变,是否会继续恶化?
过去一些企业,没有想过这一行业有一天会被取缔,而从事这一工作变得“非法”、“人人喊打”。在强大的舆论攻势下,一些人担忧,企业的经营权、所有权如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如何降低政策的不确定给企业营收带来的影响?该如何预期政策变化?
二、当下经济下行的困境对民营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该如何穿越这轮经济周期?
从2010年开始,经济增速从高位持续下降,这个过程过去被称为降档换速。对一个经济转型国家来说,经济增速下降意味着从增量时代过渡到存量时代。当下,各行各业正在陷入极度内卷之中。比如,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加入外卖军团。有些人呼吁,企业应该提高工资多吸纳就业。其实,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已连续7月下降,今年前2个月大降22.9%。
对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困惑是,并不清楚这轮经济周期的成因以及将延续多长时间。
这轮经济周期的成因非常复杂,各行业各面临的难题还不一样,没办法预期哪里是底部、何时走出底部。比如,房地产及其相关的家具、装修、材料等企业的难题,不仅是楼市、信贷政策,还包括房价过高风险太大、经济不振与普通家庭购买力透支,等等。对于服装、家电、电子产品、汽车等企业来说,家庭收入和有效需求不足将长期抑制其营收增长。婴幼儿产品、教育企业的直接挑战是生育率滑坡。
三、当下政府财政困难对民营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该如何穿越这轮财政周期?
地方政府这轮财政困难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可能超预期。一是近些年清理隐性债、抑制城投债,地方财政扩张和债务扩张能力受约束,而那些高度依赖于政府投资的三四线城市进入增长乏力时期。二是如果地方政府鼓励当地企业发展,通过做大税基来解决财政收入问题,那么地方企业还能获得更宽松的环境。三是如果地方政府采用非市场方式增加财政收入,那么企业的额外费用、交易成本和宏观税负负担可能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央金融委员会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政府将加大对金融监管和整顿。对地方债务与金融的整顿将是重点,可能进一步抑制地方的流动性,三四线城市将艰难地去杠杆。
四、当下以内容生成式AI为核心的国际技术变革以及国内技术被“卡脖子”对民营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如何穿越这轮技术变革以及技术封锁周期?
Chat GPT的出现, 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也给政府、企业和个人带来广泛的焦虑。打工人尤其是知识工作者担心自己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实际上,Chat GPT对编辑、程序员、设计师、老师的替代正在发生,而且将加速替代。一个公司一旦接入了人工智能,自然会裁撤能力层次在Chat GPT之下的雇员,同时留下更优秀的雇员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对于公司来说,谁先接入人工智能谁就率先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微软近水楼台先得月,竞争对手只能望穿秋水。媒体公司可能要被大型互联网平台所取代,因为引入Chat GPT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实时的快速的生成新闻。
一边是Chat GPT引发了内容生成式AI技术变革,另一边是美国正在加大技术封锁,这带来双重压力。而且,AI技术需要强大的算法、算力和数据支撑。其中,算法依赖于人才,尤其是国际人才;算力来自数量庞大、技术领先的芯片;中国似乎有大数据的优势,但缺乏英文数据。Chat GPT将放大英文的优势,如果人工智能想要在国际上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拥有大规模的英文数据。而当下,掌握英文数据的TikTok正面临被驱逐出美国的风险。
政府现在用新举国体制的方式大规模投资技术,而新基建、新制造属于分工精细的高端技术,政府应当鼓励民营企业广泛参与竞争与协作。
在这种不确定性的大势下,民营企业需要找到分析这种大势的方法,进而寻求更多的确定性。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安全与发展”将是主旋律。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分析“安全与发展”的这种“新常态”。
民营企业和个人需要围绕着“安全与发展”建立新的预期。安全是下限,发展是上限,民营企业和个人需要设法在安全与发展构筑的管道中穿行。这种预期建立并不容易,一方面安全的下限可能经常变化,另一方面过去一直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看风向行事,风向好的时候快速狂奔。但是,如今,我们需要适应新常态,根据自己的行业,划定几条安全红线,建立边界感和护城河;结合当前的政策与市场,尽可能地提高内卷竞争力。
当前,公共支出乘数下降,政府需要民营企业跟进投资,以避免财政收入下滑、负债率上升。新一届政府也在努力地释放各种信号与政策,今年的营商环境会宽松一些。
希望,下次马云回国或出国,不再成为新闻。
【点赞,在看,分享深度好文】
加入智本社终身会员
学习
100门音频课程 + 100本经典解读
苹果用户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