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忙夫妻“日赚9000”,值得那么多人眼红么社会2023-03-29 08:03如果这事儿也能搞起“底层互害”来,咱就别怪工作那么不好找了。1前段时间,央视一则“义乌摆摊的豆腐西施土豆郎日收入9184元”的报道,在网上火了。可能媒体本来确实是好心——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不好,很多人抱怨找不到工作,报这么个新闻出来,提振一下大家的士气,告诉大伙只要踏实肯干,致富还是有希望的。这不挺好的么?但这个报道的画风很快就朝着始料未及方向发展了。起初,是大家质疑一对小夫妻摆个小摊日入近万的报道不实:一天就收入9000多元,若每天出摊九个小时,一个小时也要挣1000多块,就算按每份炸豆腐或炸豆腐8-10块钱算,每分钟都要炸两份,且一刻不停,这两口子怎么可能忙得过来?那还不得累垮了?于是北京青年报又去做了跟进报道,采访了视频中的“土豆郎”。这位年轻摊主解释说,生意不是由两口子独自完成,摊位上还雇了两个员工一起干。另外,他们平时的日营业额也不都是9000多,平常也就6000-7000,只是那天正好电视台来摊位录节目,围观的人很多,加上又是周末,才导致了那天生意出奇的好。实诚的“土豆郎”还补充说:这两天义乌下雨,日营业额就降到5000左右了。可是这个事儿吧,不澄清本来还好,大家顶多骂骂记者夸大宣传。这么一澄清,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眼光又都吸引来了——原来你们真的能日入九千啊!原来你们平常也能日入六七千啊!原来你就算生意不好,也能日入五千啊!于是大批网友开始把矛头对准原本不是焦点的“豆腐西施土豆郎”,有好事者又翻出他们摆摊的同时还在网上卖课搞培训,教人家摆两天摊就收学费1500,且已经招了300多个学生,光这一项就收入45万以上。于是很多人眼红了,热烈的讨论起他们的上税问题。终于有好事者,反手就是一个举报。目前这对摆摊夫妇的直播已经关了,而当地工商部门也已经表示会进行调查,响应网友呼吁,监督他们依法纳税。甚至,我还看到有人在喊,要让这对高收入小夫妻开始“承担社会责任”的……怎么说呢?在这个新闻里,围观者们的心情,就跟过山车一样拐了好几个弯——先是觉得媒体报道不实,过于美化了“夜忙人”的生存处境,不相信他们能日入九千。后来跟进报道部分证实了消息后,又吃惊的发现,这两口子哪是“靠双手努力打拼”的夜忙人啊!这分明是混入中间的“狗大户”“资本家”啊!他们凭什么挣那么多?有关部门快来,好好查查他们有没有依法纳税的事!是的,这估计才是很多人关注此新闻时的心里话,你看他们认认真真的按计算器、仔仔细细的查税法条文,一笔一笔的替这摆摊的小两口算有多少应缴税款。你以为他们是真的关心国家税收的流失么?别扯了。至少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人,最初不愿意相信摆摊夫妇“日入九千”这个新闻,会是对身边崛起这么一个“平凡的土豪”心里犯膈应——凭什么他摆摊就能挣这么多?凭什么我天天上班,一个月都未必能挣上9000?可是,如果你真的愿意替这小两口算算账的话,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未必如想象中那么多。每天平均营收额是六七千,扣除成本费两千,也就是四五千,一个月就是10万-15万(出摊天数不同会有出入),一年的收入在120万-180万之间,再扣除每年都要上缴的摊位费34万元,以及两个雇工的工资和用人成本,大约一年也有20多万。全部算下来,这对网红夫妻一年忙到头,净利润很可能还不到100万,如果他们又能在网友们的“善意提醒”下及时依法纳税,扣除增值税、企业经营所得税等多项税费之后,到手的大约也就50-60万块钱。两人对半分,每人年收也就25万到30万,这就是一个一线城市高级白领一年的收入。你说多么?当然不少,但真的多到“豪”的程度了么?其实不至于。而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我觉得那些眼红这对小夫妻的人始终没有意识到:这对夫妻搞这个创业,是需要承担极高的创业风险成本的!自己摆摊挣这五六十万块钱,跟你挤进体制内、端上铁饭碗、旱涝保收的挣十几万死工资,到底哪个更舒服?真的不一定。你炸了土豆、豆腐,就确保一定能受食客们欢迎、卖的出去么?今天卖得出去、明天就一定卖得出去么?刮风下雨怎么办?同一条街出现低价仿品怎么办?景点冷落了怎么办?地痞恶霸出来找茬怎么办?顾客吃坏了肚子,硬说就是你的问题怎么办?做小买卖有多难?去看看高启强怎么摆鱼摊的吧。人生是漫长的,但小生意却是短暂而不稳定的,把这短暂小生意的收益放到漫长的人生中去衡量,每天挣多少算多呢?要真的多,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迷恋能吃一辈子的“铁杆庄稼”、“铁饭碗”,一边眼热人家小夫妻挣得多,一边自己就是不下海练摊呢?还有一件事我其实特别好奇,但关于这个新闻的跟进报道似乎都没写——那就是刚刚过去的疫情三年,这对夫妻的经营营收是怎样的?我相信估计不会特别好,如果这个猜测是正确的,那就是说他们“日营收额五六千”的红火日子,很可能也就是刚刚过上而已。于是前面我推测的那个“拿到手五六十万”也只是个预期,而不是已经实现多年的事实。而这么点小生意刚做起来,就吸引来了这么多嫉妒的眼光……我大约能明白为什么很多企业主会感叹“生意难做”了。2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但我总觉得,我们的文化中看“有钱人”的嫉妒眼光,总会多加上另一层似乎很有正义感的buff。那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如果过于肤浅的去理解孔夫子这句话,你会觉得那些比别人多挣到一些钱的人,似乎是有罪的——似乎他们是造成“不均”,进而“不安”的原因所在。可孔子说这句话,是有前提条件的。这段话出自《论语·季氏》篇,背景是鲁国的大夫季氏一家为了扩充自己地盘,对临近的颛臾展开了“特殊军事行动”。孔子师徒就对这件事发表起了议论。孔子的得意门生冉有就说了:季氏这么搞没问题啊!建立缓冲区么!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么!黑暗森林里的猜疑链么!先下手为强啊!(“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但孔子怎么回答呢?他说:求,你把这个问题搞错了,我听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现在的问题是其内部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打仗只不过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真正好的国家、好的君子应该修德以来远人——把自己内部搞好了,吸引对方主动加入到你的秩序当中去。季氏现在这样自己内部还没摆平,就硬去对外进行攻伐……“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颛臾打不打得下来,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季孙氏这么搞下去,久必内乱。孔夫子的这段论述,当然是真知灼见,水平狂甩季孙氏和他学生冉有好几条街。但请注意,无论季孙、颛臾、冉有还是孔子,他们进行这场思想上的沙盘推演时,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们出于古代农业社会。农业社会,顾名思义,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力的,而农耕又必须依赖土地。而地球上的土地资源又是一定且不可创造的,那么在技术水平发展缓慢的古代,一个农耕者如果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又想扩大生产,他该怎么办?他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别的农耕者那里赎买甚至抢夺更多的土地,以此来扩大自己的生产。但因为可耕地资源是有限的,你多了就意味着我少,这是一个零和游戏,所以矛盾就会产生。明了这个我们再去看季孙(通过冉有)与孔子的争论,你会发现他们各自提出的,其实是传统农业社会解决其矛盾有且仅有的两种思路:季孙的想法是把战火烧到外线去,通过对外攻伐,掠夺更多的土地,环节内部愈演愈烈的彼此抢夺珍贵生产资料(土地)的困境。人类古代史上很多农业帝国——比如罗马,都曾试图这样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但孔子的想法是相反的——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就算你把更多的土地抢来了,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没有改善啊,家族内部大宗对小宗依赖特权进行的倾轧没有结束啊!所以你这一手只能是扬汤止沸,病根没有解决掉,最后问题还是会迎来更猛烈的爆发。应该说,无论哪一个古代农业社会,由于它的主要生产力形式是农业,而可耕土地是有限,所以季孙和孔子的“争论”一直在上演。各派翻来覆去就在吵这点事。而最终平息这场争论的,不是某一派在争论种得胜,而是这个争论的被取消——因为近现代工商业文明兴起了,这种争论不需要了。是的,近现代工商业文明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用新的生产模式,解决了农业社会那个你多了我就少了的零和游戏难题——无论是商船还是工厂,它们都不像土地那样是天然有限的,而是被人类的协作凭空制造出来的。当大航海时代的商船扬帆远航,当工业时代的机器隆隆开动,当信息时代的电子终端彼此互联。有一些崭新的财富,就是被凭空创造出来了。这种蛋糕的做大,把人类带出了农耕时代你多我就少、你死我就活的生存死局,让和平协作和万物互联成为了可能也更高效的社会生产方式。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经商必须商船、商品,工业生产必须的工厂、原材料,甚至小到“夜忙夫妻”的小摊、豆腐、土豆、油锅、调料……它们虽然不像土地一样天然有限,不可被创造,却一定需要一种东西才能让它们产生——那就是“资本”。说白了也就是你做买卖、开工厂,必须有“本钱”。而且这个本钱通常是高于一般人生活所需的很大一笔钱——我们前文分析那对“夜忙夫妻”的经营状态你就知道了,哪怕是小到一个地摊,他们的大部分钱都要投入资本运转中去,赚得多,花的也多。那么这个资本,应该怎样产生,由谁来掌握?这是最大的问题。你观察近三百年来,人类几乎所有的大争论,几乎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始的财阀式资本主义中,资本主要掌握在那些从封建地主贵族蜕变来的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手中。近现代德国和苏联相继奉行的国家主义中,资本掌握在国家这个“想象的共同体”手中。而到了股份制公司那里,掌握资本的虽然是全体股东,资本的投资与决策则需要依赖一套类似代议制民主的股份决策体系才能进行。这些资本的掌握方式,其实并无对错好坏之分,只是有些高效、有些低能,有些在一个时代很高效、在下一个时代却低能了……但有一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就是在这场新争论中,孔子所讲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实与季孙氏们所爱搞的对颛臾“特殊军事行动”一样,已经过时了。因为资本必须团块化的投入到生产协作当中,才能制造新的机器、修造新的商船、创造新的财富价值。如果我们一定要把这些资本按照“均”的原则去给每个人分掉,那么就是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讲的那个段子了:某贫困村的农民被捐助了一台抽水机,解决他们的土地灌溉问题,结果村里的人一合计,既然抽水机是大家的,那就把抽水机卖了吧,开顿流水席,让乡亲们都大鱼大肉、吃饱喝足一回!这个分配够合理吧?它保证了孔子所梦想的“均”(大家平均分了)和“安”(谁也不闹事),但却让每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感到特别愚昧和别扭。因为它是在以农业社会的理想去对现代社会的资本进行分配。把宝贵的、可以创造新价值的资本,简单的当做了农业时代的“地主家的余粮”分掉了。而这种观念落后产生的“荒腔走板”,很多普通人依然不自觉的在犯。3我记得科幻作家刘慈欣先生曾写过一篇科幻小说叫《赡养人类》。小说讲了一个挺奇葩的故事:说有一天与地球文明极为相似的“哥哥文明”来到地球,要求人类给他们腾地儿,都移居到鸟不拉屎的澳大利亚去,而他们给人类的“赡养标准”,则是按照社会上最穷的那批人的生活底线给的。于是地球上就出了一个名为“财富液化委员会”的组织,该组织也是由顶级富豪组成,为了提高未来人类的赡养标准,开始全球大撒币,力争在哥哥文明驾临之前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标准……而大刘在这个大故事之下,又嵌套了一个更有意思的小故事——为什么“哥哥文明”要万里迢迢跑到地球来抢资源呢?难道他们也住在超不稳定的三体星上?大刘的解答是:因为哥哥文明原住的那个星球上,出现了极为悬殊的“贫富分化”。人工智能和知识植入科技让少部分人可以抛开整个社会一骑绝尘的过度积累财富,最终,出现了一个自己一个人占据全球财富99.99%的顶级富豪“终产者”,让其他穷人连呼吸都没有空间了。最后这个富豪嫌其他的穷逼住在自己星球上太闹腾了,把他们赶了出来,于是“哥哥文明”只好流浪……我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也很震撼——不是震撼于大刘的奇思妙想,而是震撼于他对近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无知。很明显,大刘就是在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兼并那套逻辑去理解“哥哥文明”的未来经济的,有了点钱就拼命买地,把自己搞得田连阡陌,让全村都是自己的地,而把其他人都搞成了“无立锥之地”的流民,不得不出门去流浪。这不就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农村故事么?但问题是,如前所述,近代人类社会总财富出现爆发性增长恰恰不是这样玩的,它依赖的是“资本搭台,协作唱戏”,一个社会中只有足够多的资本高速运转,有足够多的人参与协作,才能够实现繁荣。所以经济学上有一个常识,叫“货币乘数效应”,指的就是钱只有花出去,才能创造财富,如果存在银行里或保险箱中,或者像小说里那样永远固化在一个人手里,那只能叫存款,无限接近于废纸一堆。所以在现代社会中,你看那些最赚钱的商人,无论是福特、洛克菲勒、比尔盖茨、乔布斯还是前两天刚回来的马云,就是他们在赚钱的同时是会让你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好的,你今天开汽车、去医院、用手机、刷网店……所有这一切提高生活品质的事情,都是这些企业家积累财富过程的“副产品”。乔布斯如果不发财,你能刷得上智能手机么?想想这些人,他们跟古代同村地主多了一块田你就少了一块田,最终逼着你活不下去,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工商业时代的企业家在积累财富时会让我们生活一天天变的更好,而不是更糟,这是他们与古代农业社会零和游戏中的地主最本质的区别。所以,大刘在《赡养人类》中用一篇小说的篇幅去黑了所有企业家,并暗喻了两个观点:第一,企业家积累财富会让他的雇员和用户日子越过越糟,最终连呼吸的权利都没有。第二,有钱人想提高大众的生活品质吗?很简单!只要“财富液化”,提着行李箱满大街撒钱就行了!……再强调一遍,我是大刘老师的书迷,我很喜欢他科幻小说中对一些深刻问题的讨论。但他这个经济学观念吧……反正就挺目不识丁的。当然,作为畅销科幻作家,我知道大刘有这种经济观不是他一个人错,他这么写是因为大多数受众都是这样想的。太多人的经济思维,仍停留在“你多了我少”,所以必须仇富的农业时代。前几年,网上到处喊“资本家挂路灯”的时候,我曾经跟一个靠这喊这个口号火了的小V吵过几句,吵到最后我就发现,他和他的受众就是这样的——在他们眼里,一个积累了一千万资本的企业家和一个中了一千万彩票的幸运儿,是完全等价的。他们对二者统一的观感就是“都是TM的有钱人!”而他们对二者一致的怒气则是“怎么TM的不分我一点!”而他们从没想过,一千万块钱在一个企业家手里和后者是不一样的,只要营商环境健康,企业主会把这一千万投入到经营中,扩大生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最终全社会获得的受益,要比直接分了那一千万多得多。而这两天,“日入九千”的“夜忙夫妻”引发很多网友眼热乃至举报这件事,让我依稀又嗅到了这种质朴的气息。如前所述,很多人在这件事中关心不是新闻真假或者这对夫妻是否遵纪守法,而就是觉得心里不平衡——就算一年能拿到手的是五六十万,也很多了,他们俩破摆摊的,凭什么?而这些人其实没有想过,就算这对夫妻确实赚了很多钱,也不会分你一些,你也依然值得为他们的成功开心——因为钱在这些人手里不是单纯消费,而是资本。就说这对小夫妻,等他们攒够一定的钱以后,有没有可能再扩大生产?现在雇两个伙计,以后雇上更多?于是更多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即便你不从事他这个行业,也会因为待业者被分流、稀释,感到工作更好找了。于是结论是,哪怕你是送外卖的,你也最终会因为这对“夜忙夫妻”扩大生产而受益——至少你这会更好抢单了。这就是现代工商业社会的神奇之处,它让孔子梦想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为了一件真正有利己收益的事情。于是,人人可为君子,就看你聪不聪明,够不够善良。一个古代自耕农,看到村里有邻居非常勤奋的积累财富、兼并土地,一步步成为地主、大地主,他心生警惕与厌恶,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因为土地是有限的,他人过度的土地兼并一定会让身为自耕农的你无处谋生。但一个现代人,看到一对小夫妻起早贪黑的摆摊、攒钱,日入八九千,从个体户而为小企业主、大企业主,心生类似的嫉妒之情,则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返祖病”。因为现代社会中的财富是在资本的催化下产生出来的。看到这个社会上更多的能人赚更多的钱、开更大的买卖招更多工,你应该感到开心才对。因为这意味着经济在复苏、工作慢慢会好找一些……这不比大家都关门歇业了、你啥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去咸亨酒店赊上一碗酒,蘸着酒水教店小二回字有四种写法,再感叹什么“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好多了么?!遏制嫉妒,保护那对小夫妻,保护所有还愿意挣钱、愿意创业的人。你就是在保护自己的未来。全文完本文6000字,感谢读完,长文不易,喜欢请给个三连,多谢。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