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怂”了?我看未必
有人说,这届年轻人越来越胆小了。
前些日子,00后还是人们心中整顿职场的“反卷侠”;没想到,根据昨天58同城发布的《2022年毕业季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近九成00后表示自己“愿意加班“。甚至有网友表示,“只要钱到位,别说加班,带病上岗都行”。
“反卷侠”也开始卷起来了。/《2022年毕业季调研分析报告》
虽然,来自职场人的吐槽永远能引起共鸣,但真让年轻人“辞职吧,别干了”,他们一个个都会马上给你表演一套“拒绝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胡说啊”。
不可否认的是,20多岁的年轻人,正在经历着通往成人世界的重要一步。
今年,第一批00后走入职场,他们也迎来了高校毕业生的“史上最难”一年;考公、考研人数不断增加,分数线也跟着水涨船高,但却依然阻止不了他们“再来一次”的决心。
考公、考研人数不断增加。/《垫底辣妹》
似乎现在的年轻人,正在本能地将自己“进入社会”的时间再推迟一点。
走出这一步,要克服多少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因此,《新周刊》联合OPPO搜集到了一些频繁出现在热搜上、属于年轻人的焦虑与不安,并采访了8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青年,请他们分享出自己的“怕”与“不怕”。
面对职场压力、面对焦虑和内卷,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从这些青年的身上,或许,我们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初入社会,你在怕什么?
今年,第一批00后步入了职场。眼前等待着他们的,是高达1076万应届生的同场竞争。
想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在1076万应届生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视觉中国
“我这个专业有些冷门,本科毕业,更没什么竞争力。”晓晓告诉我们,她读的是心理学。去年全年,她都在备战考研,没想到今年分数线比往年高了20多分。
落榜的晓晓一下子失去了方向。还来不及难过,她就发现,身边的人陆陆续续都有了去处。
“室友不是拿到了不错的offer,就是继续深造,那是最慌的时候。”晓晓说,为了早点拿到实习证明,她开始“海投”简历,最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了策划。
但广告行业比她想象的还卷,“日复一日的比稿、码字……加班到10点多,再正常不过了”。
几个月后,晓晓收到了一份转正通知,但这份“转正通知”也让她开始犹豫,“现在辞职,我又没了去处,但是,我真的要为了安抚一时的慌张,去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吗?”
一线城市的内卷,让晓晓有些迷茫,也让出身小镇的青年蔡蔡决定“逃离北上广”。
“去北京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几年要升职加薪、几年要晋升管理层……但现实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样。”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大厂生涯之后,蔡蔡递交了辞呈,回到老家脱产备考,并打算参加下半年的公务员考试。
“回到小镇”对他来说,也并非十拿九稳的选择,“考试难度越来越大,好多人考了几年都考不上。有时候,面对家里人的关心,我都不敢回答,甚至有点‘自闭’。”
虽然有过纠结,但最后,蔡蔡还是觉得自己的选择“应该没错”。与一线城市相比,他觉得小镇慢悠悠的生活更自在,“出门就能跑步,还能看风景,也放松一点”。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像蔡蔡这种“返乡青年”的选择,也并非个例。
“北上广,逃离还是奔赴”——这个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但无论是留在一线城市奋斗,还是选择安稳回到小镇,这都是他们眼下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第一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走向成人社会的通行证。尽管未来还不确定,他们仍在努力对抗着“初出茅庐”的慌张。
“人人都笑大猛子,人人都是大猛子”
与蔡蔡、晓晓相比,UP主@大猛子ym 的选择,看起来更让人“难以理解”。
这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小伙子,去年毕业后进入了工地,开启了自己的真·搬砖生涯。
大猛子的搬砖日常。/哔哩哔哩 UP主@大猛子ym
他的视频总是以“我是大猛子,不会跑路的大猛子”作为开头。尽管早有准备,但工地上的苦和累,还是一度超出了他的想象。
去年冬天,他在工地上没留神摔进了井里。东北的冬天寒风刺骨,全身被划伤,胳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因为工期紧张,他没好意思请假,依然坚持工作。
现在回忆起来,他说:“没去检查过,都说不清当时受了什么伤。”
今年6月初,因为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他患上了胃溃疡,不得不请假去医院检查。这是他在2022年唯一的休假。
和大猛子同一批进入工地的大学生,走的走跑的跑,他是坚持到最后的几个人之一。很多人不理解他,“好好一个大学生,为什么要去自讨苦吃”。
有时候,连他自己都在考虑,是不是真的“不跑路”。
大猛子的工地生活哲学。/哔哩哔哩 UP主@大猛子ym
“工地上太苦了”,在视频评论区,大猛子多次以开玩笑的语气劝说那些年轻的粉丝“好好学习,别学土木”,很多人戏称他是在用亲身经历“在线劝学”。
如今,他在B站已经有75万粉丝。他的首页上写着“人人都笑大猛子,人人都是大猛子”。
许多人对他的经历深有同感。看上去,他选择了一条最艰难、最不好走的路,但对于刚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这些“苦”和“累”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你其实没有办法去回避这些,特别是刚毕业那时候。”在大猛子看来,无论是下工地,还是真的“跑路”,这些选择也没有对错,至少现在这个阶段他很满足。
选择没有对错,重要的是忠于内心。
在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里,他拍着视频,偶尔也和网友互动吐槽一下,“其实也挺开心的”,那些身体上的疲惫,或是对于未来的迷茫,时间久了,也习惯了。慢慢地,他也没那么怕了。
尽管“难顶”,
她仍然愿意拥抱新生命
或许,这就是属于当代打工人的“苦中作乐”,与其抱怨吐槽,不如积极一点,从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一份治愈。
金鱼告诉我们,成为护士,是她从小的梦想。毕业后,她如愿成为了一名妇产科护士,因为上夜班,“熬夜修仙”是难免的。
她很难有社交和娱乐的机会,和朋友、家人的相处时间也不多。但她并不后悔,“因为小宝宝真的很可爱,很治愈”。
金鱼在工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治愈方式。
看着那些软乎乎的新生儿,她的疲惫也跟着一扫而空。最近,她正在努力考取助产士资格证,想成为“第一个拥抱新生命的人”。
在妇产科工作,她也看到了许多人的故事。对于初为人母的年轻女性来说,不仅要面对怀胎过程中的艰辛,更要接受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见得多了,金鱼都不由得佩服起这些年轻的妈妈们,“有时候,她们甚至比一旁手忙脚乱的家属们还要冷静。”
金鱼的好友嘉嘉在去年产子,成了一名母亲。对嘉嘉来说,“生产”只是开始,“育儿”才是她今后人生的重大课题。
在宝宝出生之前,嘉嘉做了很多功课,算是“半专业人士”。但孩子生病时,她还是会不由得紧张起来,担心一个疏忽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从“别人的女儿”到“别人的妈妈”,嘉嘉要适应的还有很多。现在,她和丈夫轮流照顾着孩子,同时她也在健身、锻炼,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以便让自己尽快适应职场的生活。
从“别人的女儿”到“别人的妈妈”,嘉嘉也在不断适应身份的变化。
成为妈妈,是很多女性生命的关键节点。面对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她们在努力平复内心的慌张。
除了家人的帮助和支持外,嘉嘉觉得,做妈妈的也要考虑清楚。尽管有了孩子,她仍然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除了照顾孩子的时间之外,我也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好,因为宝宝也需要一个独立的妈妈”。
做一次“不一样”的选择,挺酷的
有人说,高考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但走入社会就会发现,高考,不过是生活众多考验之一。
与考试不同,成年人的生活,不是一道答案明晰的选择题。没有人给你的选择打分,评判的标准,只在你自己心里。
无论怎样的选择,都是值得的,哪怕这个选择看起来有些出格、有些“特立独行”。
“街头小高”是一名歌手。他本不姓高,因为他觉得,自己打游戏时“高渐离”这个角色玩得最溜,所以就给自己起名叫“高神”,后来又改叫“街头小高”。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爱玩。他本是日语专业的学生,“搞音乐”也是抱着玩票的心态。
有一次,他在街头唱歌,被路过的粉丝拍了下来,发到网上,很快引起了轰动,从此一炮而红。
作为一名拥有近百万粉丝的街头歌手,小高没有团队,一直独来独往。他不像一般的“网红”一样对粉丝有求必应,尽管他有时候也会半开玩笑地自嘲,“钱给到位了,也行”,但他的真实想法始终是遵从自我。
去年,小高发布了自己的第一首原创歌曲,在这首歌里,他唱着:“再坚持一下,哪怕得不到大海和天空,最起码,你值得拥有它。”
在这首歌的创作者一栏,他第一次写下了自己的本名“张锦涛”。
对“街头小高”来说,这是无数次尝试中的一次;而对“张锦涛”来说,走向原创,或许只是第一步。
如他一样,许多年轻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自己热爱的事业。
朱毁毁是一名全职摄影师,他从没有经过专业的摄影训练,而是靠自己摸索实践,走上了这条路。
在成都读书期间,他逐渐爱上了这座城市。随后,他开始走上街头,通过自己的镜头,将这座城市的“瞬间”完整保存下来。
这个看起来有些腼腆的男孩,有着让人难以想象的坚定。相比于艺术创作者,他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城市的旁观者,默默记录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朱毁毁的摄影作品。/微博@朱毁毁
从一时的爱好,到将爱好发展成事业,他用这份热爱,探索出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和他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毕业于985院校的“高材生”武楷斯。因为20岁那年的一次旅行,他迷上了旧货文化。
从学校的寝室,到广州的市井街头,他的“收破烂”生涯从此一发不可收。毕业那年,他放弃了500强企业的offer,开了一家自己的旧货店,天天穿梭于广州各大旧货市场、废品站之间。
有时候他会不顾脏乱,直接跳到垃圾堆里翻“宝贝”。这让他在旁人眼中活像个流浪汉,但他毫不在乎,甚至“意识不到别人的注视”。
他说,自己已经把“收破烂”深深刻在了生命里。这些旧货让他在冥冥中感受到一种传承的力量,他很喜欢挖掘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他早就立下了自己的人生愿望,就是能亲自看看世界各地的旧货市场。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我做什么事都没有感到过迷茫。”武楷斯这样说,“因为我知道我的未来要往哪个方向去走了,我所做的一切,都在向那个目标努力奋斗。”
热爱生活的人,总是令人印象深刻。20多岁的他们,已经渐渐走过了生活的迷雾,他们用自己热爱的事业,抵御住了外界的嘈杂。
他们的故事,也在提醒着更多正处于20+的朋友们——“或许,你也可以这样活”。
怕什么,二十而已
在知乎上,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20岁的年纪,怎样才算成功?”
针对这个问题,网友们给出了各种解答。有人说,要有车有房;有人说,要月入XX万。
但这个问题,或许并没有唯一的解答。
20多岁,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纪。有人懵懵懂懂,也有人功成名就。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20岁还是工厂的临时工;创立了阿里帝国的马云,在20岁那年还在经历第三次高考。苏轼在21岁写下《刑赏忠厚之至论》,让欧阳修大为赞赏;王勃在25岁时,写下了《滕王阁序》,一时扬名天下……
无论是已经找到生活的目标,还是懵懵懂懂摸索着方向,他们最终也都活成了后人口中的传奇,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二十岁,一切才刚刚开始。
所以,与其纠结于“怎样的20岁才不算虚度”,不如现在开始,重新想想自己要什么。能“活在当下”,就是一种不受限的“成功”。
而这也是《新周刊》与OPPO联手打造视频《你才二十多,怕什么呀》的意义。
上世纪40年代,张爱玲在《传奇》中写道:“只有年轻人是自由的”。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次视频中出现的8位“热搜青年”,虽然身份和性格不尽相同,但他们身上都有着当代年轻人共有的特征。
喜悦欢笑、坚定希望、不安焦虑……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也是每一代年轻人身上的共性。
察觉到这些“恐慌”,不是让我们进一步产生焦虑,而是为了重新认识自己。以便在下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更适合当下的选择。
认识自己,在下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更适合当下的选择。/unsplash
无论是追求安稳生活,还是面对挑战;无论是坚持热爱向往远方,还是脚踏实地立足当下,都是基于自己做出的选择,没有对错。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能从他们的故事中,窥见自己的内心,去看看那里,到底指向着怎样的答案。
说白了,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既不是“垮掉的一代”,也不是所谓“职场的救世主”。他们和曾经年轻过的你我一样,真实地、平凡地、努力地活着,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正如杰克·凯鲁亚克所说,“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面对生活,我们感到惶恐,但这并不需要回避。他们面对内心的恐慌与焦虑、并积极与之对抗的经历,既让人产生共鸣,也为我们指出方向:
不用怕,走好自己的路,生活自有安排。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