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格局,叹为观止
非读史无以明志,非行路无以致远。
为什么人们需要读历史?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只有认清形势,才能让人生事半功倍。
通过历史所记载的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轨迹,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看尽成败、利弊、得失,从而拥有更宽宏的视野,改写自身格局乃至命运。
若要评选中国史学上重要的一本书,非《史记》莫属。它是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的毕生之作,上到远古黄帝、下到汉武帝,贯穿王侯将相、诸子百家、经传文化、天文地理……涵盖3000多年历史,格局之大,旷世罕见。
因此,从古至今,为它打call者数不胜数
可以说,史记用绵延不绝的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世间的事和物,虽然纷繁复杂,但背后的规律,却亘古未变,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案例库:
高智商如范蠡、张良,在何种境遇都能明哲保身,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会处事的情商;
纵横家如苏秦、张仪,凭能言善辩而建功立业,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会谈判的智慧;
帝王如秦始皇、刘邦,为打得江山就要量才适用,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会用人的方法;
小到办公室哲学、婚姻家庭生活,大到洞察世情人心、追寻方向真谛,都能从《史记》中找到答案,少走弯路。
当你感叹怀才不遇,命运不公时,不妨翻阅下《史记》;当你面临重要选择,迷茫无措时,一定要细读《史记》;当你感觉志得意满,无限膨胀时,更要一遍一遍研磨《史记》。
读懂了《史记》,就读懂了人生百态,就有了应对无常的力量和底气,终生受用不尽。当历史的烽烟散去,它留给我们的,是关于生活的真谛。
职场白皮书、生活解惑集
每一页都是“人生启示录”
“环境在变,社会在变,但人性不变。”
《史记》共5类130篇:世家,记录诸侯国之间的大事;本纪,记录帝王人物传记;列传则是非帝王人物的传记,如信陵君、诸子百家、伍子胥、屈原、平原君、吕不韦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传记,他们的品性、智慧、人格魅力,一览无遗,堪称安身立命之典。稍拎出一个故事,都能受益匪浅:
1.社交场上的人情世故——从“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战国四公子上,我们学会如何游刃有余的经营人生。
本是门客出身的蔺相如是个中高手,面对秦王的无赖行径临危不乱,维护了战国的尊严,因而被拜为上卿。坐火箭升官的蔺相如,遭到了老将廉颇的不满,在公开场合与蔺相如针锋相对,不留情面。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蔺相如的笑话,但蔺相如就是蔺相如,两虎相争,必有一亡。
蔺相如选择以全局为重,处处谦让宽和,春风化雨。最终,廉颇被蔺相如的大度所感动,身背荆条上门请罪,由此成为生死之交,一场危机消解于无形。
蔺相如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面对棘手事件时,勿要热血上头硬刚,而应选择利于自己又柔和迂回的方式。这样一来,麻烦得到了处理,自己也落得了好名声。
2.中国社会生存“潜规则”——从历代帝王政治场,谋略与人性的交锋中,我们懂得如何韬光养晦,何时主动出击。
五帝中的虞舜,本与上位无缘,却凭借着接连不断的神操作,硬是从草根皇亲,逆袭成一代大帝。
虞舜的开局就拿到了hard模式,父亲、后妈和弟弟因为看他不爽,千方百计挖陷阱,想要除之后快。虽心知肚明,但虞舜不动声色,反而更加恭敬地对待他们,花费整整十年,让“孝悌”之举声名远播,直到进入帝尧的耳朵。
以退为进的过程中,虞舜也没闲着,无论是历山耕田、雷泽打鱼,还是黄河边上做陶器时,都以严谨细致的态度,赢得了完美口碑,还掌握了与不同人交流的技巧。日积月累之下,社会沟通能力直接向王者级别迈进,这也是虞舜能“制胜”的关键。
虞舜的翻盘事例告诉我们,当处于劣势时,积极面对,暗自蓄力;当时机来临时,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只要不放弃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3.职场管理的晋级之道——从为刘邦打天下,功成身退的张良VS诛三族的韩信身上,我们通晓职场想要顺风顺水,就要懂得审时度势。
张良和韩信,皆是刘邦的左膀右臂,均出谋献策立下大功,但结局却大不相同。
韩信用兵如神,是完成KPI的一把好手,却情商欠缺,性格张扬不懂收敛,得意忘形触碰到了刘邦的底线,最终因谋反罪名被杀,诛三族。
相较之下,张良善于揣度天子的心思,工作中鞠躬尽瘁,工作外不结党营私,从不因功自傲,甚至谢绝了所有封赏,只接受了一个不起眼的“留侯”封号。最终激流勇退,置身事外,拥有圆满结局。
如果能够完整地读一下《史记》,我们会发现,真的是“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在《史记》的光芒中沐浴过,再度回到有时不免灰暗的现实中,就会更有预见性,更有智慧,也更有定力。
包罗经济军事,天文地理
老少皆宜的时代百科全书
当然,《史记》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备受追捧,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体大精深,涉及人文、地理、文学、经济、政治,无所不包。
正如休谟在《论历史研究》中所写道的:“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
能够完成这样的“巨作”,与司马迁年轻时的游历经过密不可分。他“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沅湘”,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时代,风雨兼程,披星戴月。
即便以今天的尺寸衡量,司马迁的游历半径也十分惊人,回到长安后,司马迁还一度外派西南,在四川、云南呆了很多年,自然获得了不同寻常的视野。各个时期、各个阶级的海量知识,都融入了《史记》的写作之中:
比如秦汉时代,对于座次有着非常严格的礼法;
比如秦东民俗中,对于祭祀文化的重视;
比如楚汉之争中的地理智慧,韩信暗度陈仓,巧妙利用古汉水水系,由汉中还定关中,创造军事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各路通史,《史记》的可读性更强。因为纪传体通史的特点,每个单篇只都是相对独立的内容,不用像编年体史书那样瞻前顾后,可以从容地反复读。
更不消说,太史公还是个非常卓越的故事大师。他写的历史故事波折起伏、错落有致,十分生动:
春秋五霸,秦国的雄壮;
四面楚歌,屈原投江的沧桑;
西施范蠡,完璧归赵的惊险;
热血江湖,草根崛起,刺客千金一诺;
帝王将相,诸侯割据,天下共逐之;
冷血庙堂,恨不生在寻常百姓家……
130个人物,个个写得富有感情,在明争暗斗和彼此映衬中展现出了鲜明的个性,更让冷峻的历史,极有感染力。
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通过表面平静,实则杀机四伏的宴席场面,刘邦的圆滑奸诈,项羽的率直寡谋,张良从容冷静,范增的偏狭急躁,樊哙的粗犷豪放,项伯的心软愚昧,传神尽相,如在眼前。
置身于人物的命运选择中,每一次思索,都是对思维的淬炼;每一次追问,都是对理性的启迪,而就在这思索与追问中,便完成了心智由平庸到卓越的蜕变。
即便单纯当作文学作品来阅读,《史记》也是一篇篇上佳的散文作品,行文结构常被当作作文典范被讲解。
《史记》语言,精妙无比。如叙述积累的重要性,司马迁这样形容:“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这几年的试卷、教材上,也常常可以看到《史记》的内容,语文考试中的文言文,大部分都来自它。
▲(图/荆轲刺秦王)
成人读,以史为镜,洞悉世事人情,构建安身立命的资本,格局大不一样。
孩子读,从小开阔视野,帮助学习,积累历史素材典故,轻松学好大语文。
被历史熏陶过的人,注定不凡。每个家庭的书架上,都应该有《史记》的一席之地。
底本权威,全本+全注+全译
轻松读懂3000年史学光辉
《史记》的读本不少,为什么我们独独推荐这一套?
它罕见的零删减全本+全注+全译,全本无删减,共九册,完整收录了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不仅底本权威,注译者杨燕起教授,60年专攻《史记》,相关著作和论文颇多,是著名的《史记》研究专家。
除了逐字逐句翻译,生僻字也都一一注音,孩子也能轻松读懂史记。
每篇文还加以注释,注释博采众长,引用三家注等多部名家著述,全方位、立体的讲述历史,知识全拓展。
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书中从他被暗算一直讲到重用管仲、称霸中原,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
原文52万字,译文+注释260多万字,想不读懂史记都难。
内文排版上,原文和译文左右对照,阅读起来也更轻松。
圆背精装,锁线装订,可180度平摊,阅读更方便。
布面书封,封面上还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三鸟绕日来区分全书的五种体例。
设计典雅美观,别具一格。
这样一套足本无删减《史记》,不论是收藏,还是送人都是上佳之选。
一顿火锅钱,就可以收获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爱不释手的经典之作,全家受益,这笔投入太值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