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隐居人:钱少事少的躺平生活指南社会2023-03-31 15:03“我要躺平!”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为生活疲于奔命的结果,却是让生活离自己越来越远。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职场人年中盘点报告》,58.1%的职场人立的flag是不再熬夜,48.7%的职场人下定决心要健身减肥。40.3%的都市人希望远离喧嚣,向往着乡村的简单生活,宁静自然,自在舒适,享受青山绿水,倾听内心的声音。可惜。大部分喊着“躺平”的年轻人,不过是“煮熟的鸭子”,嘴身分离,一边吆喝着“佛系”、“反内卷”,一边加班连轴转。在都市里物理躺平,太奢侈了。农村就变向成为了很多人的“桃花源”。百度“隐居吧”和豆瓣“生活在农村…隐士”两个小组活跃着近六十万隐士预备役。芒果台火爆了几年的综艺《向往的生活》里对“理想生活”的定义也是田园牧歌式的。从对节目的种种评论,可以看到“简单”、“纯粹”、“质朴”、“悠闲”等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某种程度上,也是大众对农村生活的刻板印象之一。有趣的是,根据《中国人物周刊》对20至40岁之间、在城市生活的1700余名年轻人进行的调查显示,高达83%的人有过隐居的念头。而在被问及要隐居的原因时,社会浮躁、工作压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复杂为三个主要的方面——刚好和“单纯”的农村田园生活相反。表面上是年轻人渴望避世隐居,实际上只是迫切需要从回报率极低的现实中抽离。职场修真进阶:摸鱼、躺平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躺平是不可能躺平的,这辈子不可能躺平的。进办公室感觉像回家一样,在办公室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这是打工人的心酸。但是,都市打工人真的没办法实践“躺平学”吗?未必。“摸鱼”就是打工人自发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什么是摸鱼?简单来说,如果你是在上班时间刷到这篇文章,那么恭喜你,你现在已经是《摸鱼宣言》的实践者了。“躺平学”的真谛和修真者炼气化仙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要求“物我两忘”、“心外无物”。在饱经加不完的班、卷不完的职场拷打后,主动躺平、拒绝鸡血鸡汤,深刻领悟“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哲学内涵,保持住无波澜的超级佛系心境,就挨过了“筑基期”,可以准备进入“元婴期”得证大道了。打工人为了什么?或者说,工作是为了什么?还记得当年火爆全网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让大家最心动的不是“旅行”,也不仅仅是潇洒与底气,而是正视自我的需求。工作的目标是培养标准化的螺丝钉,“自我”却常常相反,更需要特殊性来确立自我的存在与存在的意义。工作只是工作,工作完全是为了生活服务。——这本来应该像“按时下班”一样是不言自明的规律,现在却成了宝贝。尽管“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毁誉参半,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辞职消失去“寻找自我”,甚至是“半工半游”的年轻人确实越来越多了。那么,可不可以更懒点?完全躺平。当然可以。如果以上三个阶段都已渡过,就可以进入躺平学证道的“渡劫期”——做二休五、精致版三和大神。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比起今天“我能做什么”,用“我不做什么也可以”的消去法来思考,会更快也不一定……就是这个“现在不马上做什么也可以”的节奏。——大原扁理大原扁理是日本的低欲望一代的极端代表,他在自己的畅销书《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出了21世纪版的都市型隐居条件:-租一间在郊区的便宜小公寓;-一星期只工作两天;-不带给别人麻烦;-朋友都是精挑细选过的所以很少,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视;-不社交;-偶尔会有进城的小奢侈;-基本上没有欲望;-不坚持己见;-坚持跟现代社会保持一点距离,最后是要热爱和享受自己的生活。远离浮夸的消费主义,远离复杂的人际关系,远离压力巨大的职场,love&peace。这种生活看似美好,但真的让大部分渴望“隐居”的年轻人感到满足吗?隐居吧的很多吧友会立刻给出回答:钱不够,日子太苦。真的仅仅是钱不够的问题吗?没有钱=没有自由。这样简单的等式让我们不用再劳神费力去思考,一切生活困苦的理由都可以被归结于“没有钱”,进一步再得出结论“努力工作才能有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唯一的问题在于,绝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工作中度过,但即使这样,钱也还是不够,自由依然没有。与其说是打工人的工资太低,不如说,是工作的回报率太低。——工资和回报,有什么区别呢?工资只能作为回报体系中的一项指标,事实上大部分工作给予打工人的获得感、预期值、意义感、被尊重感等心理需求还不如工资高。“狼性文化”、“企业鸡汤”在如今的网络舆论里,人人喊打。但是不得不承认,“狼”也好“鸡”也罢,都满足了员工一部分心理需求,才能释放出“精神原子弹”的效果。大原扁理在《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的最后总结道:生活中的起居、玩乐或者工作,全部的决定权都在于自己。我们想要的既不是隐居,也不是职场,而是自己决定自己。穷忙vs穷闲:我不想穷,怎么办?没有计划和计算的生活,那注定是一败涂地的了。——梭罗大家的前任老婆新垣结衣说: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问题是,逃避真的有用吗?害怕职场“穷忙”,所以选择“穷闲”式隐居,那么“穷闲”带给你的一样是痛苦。从大原扁理的例子可以看出,通过“穷闲”可以达到心理满足的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物质欲望极低,而非为了省钱强迫自己抠门;-对于人际要求极低,自我满足度高;-精神世界丰富,发自内心享受独处的时光;-意志坚定,抗压能力极强,能够经受外界的质疑和自我的怀疑;-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认知,有勇气检视自我;一个满足以上条件的人,本身就很难成为“穷忙”一族。隐居是手段,而非目的。想找到“诗和远方”,找到理想生活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生活计划。如果渴望通过“穷闲”逃避“穷忙”,结果必然杯具。反过来说,把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推给“没有钱”,把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都归咎为“努力工作”,一样是一种逃避。-我没人喜欢,是因为没钱;-我没有朋友,是因为没钱;-我长得丑,是因为没钱;-被人看不起,是因为没钱;……“穷忙”和“穷闲”的“穷”,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条件上的贫穷,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荒芜。如果进行对照的话,会更容易理解这一代年轻人的“归隐”渴望。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我们所谓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处于青春期、成年早期,这两个阶段最核心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性,也就是对“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准备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等问题,形成一个清晰且连贯的意识。如果我们向前推移,“40、50”后(祖辈)的青春阶段被赋予了更多精神满足,而“60、70”后(父辈)的青春阶段则是高速发展期被赋予了更多物质机会。如今这一代,内在拥有更强于父祖辈的独立自主性,强调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希望拥有自我认可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社会能够给予他们的心理满足又太少,自然会产生“逃离”的冲动。梭罗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很多人误以为梭罗在强调“步入丛林”,然而梭罗向往的从来都是生活的多样性,而非为了隐居而隐居,为了亲近自然而亲近自然。独特的生活不在于生活的地点,而在于对生活的思考。不论你是隐士还是“进士”,都需要学习与试错,以免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安可时刻【2023社没共读会】正在招募,已经有500+书友加入。共读会倡导:2023一起读书,用社会思维,升级内外关系,让自己变得更好。需要报名的请戳链接 点这里进行报名一年深读12本书,每月1本。其中包含12本自我关系、人际关系、社会人心、社会趋势的书,如《被讨厌的勇气》《认知觉醒》《亲密关系》《非暴力沟通》《社会心理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等如果你对【2023社没共读会】感兴趣,欢迎加入共读会的交流群,第一时间获取共读会的信息和最新福利优惠。加下方社长老梁微信,邀请你入群,请发暗号:共读会交流群。作者:TAKI编辑:江江你可能还喜欢:摸鱼的时候点个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