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马铃薯的躺平之路
话说当年,当武王姬发率领着周朝联军直抵牧野的时候,纣王正信心满满地指挥着他从东南夷地俘虏来的百万之众。
他想不到,很快,他的朝歌城就会被攻破,他的天量军队会四散溃逃。他更想不到,那个时候,全世界的人口已经有100个一百万了。
当然,纣王的百万俘虏也许只是个虚数,公元前1000年到前500年的人口破亿也是估算。不过,1803年左右的世界人口破十亿已经是比较准确的数字了。从此,人口数量增暴增,过了124年,又增加10亿;又过33年,又增加10亿。去年,已经马上到达80亿了。
这个数字曲线太过可怕,第一次变化用了快三千年,而翻倍只用了100年。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我们今天要谈到的粮食界卷王——马铃薯。
救星的尴尬
如果你活在两三百年前,也许会感到空前幸福。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你,普通人的生活全靠土地,如果连年歉收,你只有眼睁睁饿死。但那时的世界变化了,从南美走出来的三宝——玉米土豆红薯,总能让你保住小命。
扛饿三件套
自康熙老同志平定三藩后,社会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对于闭关锁国的大清来说,农业是唯一的产业。不过在没有化肥农药的日子,土地面积和出产是完全挂钩的,经过了几千年的开垦,华夏大地能种粮食的地方都种上了,发展谈何容易。
是南美三宝,让山区贫瘠土地也能生产粮食,人民可以温饱,几十年间人口从一亿多到了三亿多。人们总把康乾盛世归结于统治者的英明神武,其实何尝不是时也运也。
比起玉米和红薯,土豆则尤其可爱。什么山地水地,石头旮旯,扔下块带芽的土豆就能成活,过几个月就是满满的淀粉。清代的《宜都县志》记载“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者,则以洋芋代饭”,可见其皮实。
直到今天,西南山地的“洋芋粑粑”仍是当地最受欢迎的主食之一。
洋芋粑粑
说来也巧,土豆在老家的原名就叫“巴巴”。当16世纪初的殖民者踏上中南美的土地时,他们看到当地人就在吃这种叫“papa”的面块。这么稀奇的玩意怎么能不整回欧洲让国王们瞧瞧?
整!
也许是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吃的太饱,他们见到土豆后完全没关心它的“面块”,而是觉得花挺好看。嗯,番邦奇卉,种在篱笆边上吧。
马铃薯花,是挺好看的
欧洲人是傻吗?运回国的时候都不写个说明是干嘛用的?还真别说,那会的欧洲人也说不上多聪明,起码远没有后来的求真务实——他们觉得《圣经》上没有的都是妖魔邪祟,老祖宗没给划过道儿,能是啥好东西?再加上土豆处理不当的话,确实有点毒性,于是大救星一出老家,就尴尬遇冷了......
甚至有贵族认为马铃薯会导致人得上麻风病和淫乱病。唉,他们没听过“饱暖思淫欲”——不是你们之前不爱淫乱,只是因为吃不饱啊!
造物的bug
是金子早晚会发光,是土豆早晚被挖光。欧洲人再迂腐,也懂得饿。土豆虽不如红薯甜美,但吃下去真就有力气啊。
后来人们才知道,土豆是一种多么优秀的食物——它几乎含有所有人类需要的营养——碳水、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唯独在钙质和钙相关的维生素A、D方面有点欠缺,但在粮食里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理论上,只要身边有土豆和牛奶,你就可以在一个被困的环境下一直生存下去,甚至不需要手机和网(doge)。
如果它能自己变成炸薯条就更好了
更重要的是,这东西产量高啊!要知道,袁隆平先生穷一生之力研究出的水稻亩产可以达到惊人的1500公斤,土豆则毫不费力就可以翻倍,管理得好甚至可以到达4000公斤以上。
时至今日,土豆已经是世界范围的第四主粮了,尤其在欧美,仅次于小麦。记得我第一次到欧洲出差,最不习惯的就是当地人对食品的分类——只有小麦和土豆是主食,其它的都是副食。有一顿,食堂提供的主食是土豆饼,主菜是个我不喜欢的内脏,“菜”是一份炒芸豆,一份“库斯库斯”——类似小米的一种谷物制品。我只好颠倒过来,以库斯库斯和芸豆拌成“豆饭”,土豆淋上酱汁为菜。
不管啥做法,很难不好吃
卷王但脆弱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既然土豆产量高营养好,那就全种土豆多好啊!人类粮食总量不就翻了一倍?
世界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一方面,水稻小麦虽然产量低于土豆,但是热量更高,并非“不划算”;二来它们的种子含水量低,易储存,这点比土豆红薯有不小的优势。
再说,能量是守恒的,土豆只是耐贫瘠,不挑地,可并不是永动机啊,老挖老有,永远亩产8000斤。天天996,干不了两年就秃了。相反,由于亩产高,土豆红薯这类作物对于地力肥力是很看重的,要想丰收,必须配以先进的农业技术、育种水平和管理理念。
土豆栽种
中国在最近些年尤其重视土豆,认为将来的粮食安全有很大比例要靠土豆。但我们的土豆种植技术比较落后,平均亩产才达到荷兰的三分之一。对于土地、化肥、水资源的使用也缺乏统一的配置。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农业理念。“多快好省”是我们习惯了的思路,即使面对卷王,我们也不想让它歇一歇。农谚讲“油见油,年年愁;瓜见瓜,永不发”——说的是油菜、瓜类如果在一块地上连续种,势必长势不佳,产量下降,品质受损。卷王也一样。
当然,局面正在改善,我们对于土豆的理解也在加深。比如我们熟悉的麦当劳,正在逐步在中国超过4万亩土豆田地上推广土地轮作实践,让卷王休息,以获得更好的品质。
这条“反向操作”的路恰恰是很宝贵的。
麦当劳今年推出的“再生农业计划”的目标就是“自然好美味”,不但通过良好的农业带来新鲜高品质的食材,同时也积极保护农业的自然环境,实践低碳减排,着眼自然、水、土壤、牲畜以及农民福祉等多方面,让自然和好食材,都能生生不息。
说着容易,做着难,这需要向农民普及再生农业的理念与实践、打造再生农业的试点农场并积极实践,同时要与行业、学界合作,向外拓展再生农业的朋友圈,工作量很大。
不过,成效也是显著的,麦当劳一直以来,都是积极推动“可持续供应链”,例如采购MSC认证的鳕鱼、使用的包装用纸都是100%FSC森林认证、率先推动动物福利的标准等等。近几年通过LEED认证的绿色餐厅已经超过1800家,成为了全球获得LEED认证项目最多的企业。
其实,麦当劳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博物》的科学趣味传播,目标都是一致的——使大家的努力能“更好更对”,让我们共同拥有健康循环的地球。
不写了
赶快下单个薯条去,再配个薯饼
miamia~~~
(广告)
撰文 | 朱提
部分图片来自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高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