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职场小虾米,回到家乡企业变“卷王”!
刚从香港读研毕业的时候,同学之间流行一个词叫“职业规划”。
仿佛每个刚刚从学校里出来的人,张口不说出一个长远而清晰的职业规划,这辈子就落伍了。
但我的职业初期是在各种跌跌撞撞求职的过程中,被若有若无的机遇裹挟着仓促向前。
因为当时我有个蜜汁躺平的观点:
毕业后的两年内,只要在香港能养活自己,遇到任何机会都积极尝试,总比在出租屋里待业有趣。
我的本科和研究生横跨工科和文科。
虽然硕士的学校更出名,但只读了一年就毕业的我心底里还是更认可本科的设计专业。
另外,文科很难做清晰的职业规划,一毕业除了文秘就是周刊报社的助理。
后者因企业名头好听,竞争尤为激烈。
是和一众文科妹子竞争一个文秘岗、还是回归设计本行呢?
当时的我选择后者,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举世闻名孤傲的产品设计师。
而且设计界的升迁之路也更明朗。
有初级设计师、高级设计师和设计总监的层层坎级等着职场新人升级打怪,希望就在前方!
然而经历了两三个与设计有关的工作之后,我终于被现实打垮。
一方面,早已进入高度消费社会的香港对于产品设计的需求并不强劲。
金融才是它的老本行、IT领域也蒸蒸日上。
至于我们设计的日用品,如家具、厨具,早已经有各大名牌企业的设计部门包揽。
而这些大公司的设计部门也往往不在香港本土。
另一方面,当我成为初创公司的in-house designer(内部设计师)后才发现,象牙塔里学的那些工夫一拿出来就“水土不服”。
常常发现自己的软件技术跟不上思路、而思路又跟不上成熟市场的设计需求。
最重要、最糟糕的是,我发现自己不仅技法不够优秀,而且心底里并没有想要提升它们的热情。
那段时间,我常常在下班后孤独就餐。
或者毫无希望地回到出租屋煮点面条、与室友们唠嗑她们同样坎坷的职业历程。
迷茫没多久,机遇又出现了。
以前我曾经帮一位香港本地的设计前辈做过厨具的市场调研。
厨具市场调研
虽然最后本人的设计成果未被采用,但是他突然打电话来给我一份工作offer。
谈话大致内容是:1)让我们面对现实吧,你并不太擅长做设计。
2)我有一位老朋友开的设计顾问公司需要招人,但不是招设计师。
而是与设计师协作、主要负责文案。
综合了你的两个专业、还可以扬长避短,非常适合你!
我半信半疑地去面试了。
那家公司规模不大,但是在香港本地的资历已经比较久了。
老板是一位看起来严肃却面善、还有点搞怪气质的长辈。
他一脸严肃地用两文三语来面试我的语言沟通能力。
最后我发现他的普通话不如我,我的粤语不如他,但气场还挺契合。
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我转行进入了品牌策划领域。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那份工作对我往后人生的影响会那么大。
跟着大佬工作、熬夜做方案、出差各地的过程中,他手把手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职业素养的人。
小到吃饭咀嚼的姿势,大到如何松弛有度地与企业家甲方谈合同。
2017年出差广州,见到“遇见小面”CEO一个年轻小伙
去年在深圳北站也看到分店
值得一提的是,打工族们容易受干扰的办公室政治,也是在这位老板大刀阔斧、刚正不阿的为人态度中,让我早早明白——
没必要在工作场合拉帮结派,否则在裁员时,会被成批裁掉、而不是像读书时代抱团就能取暖。
不如用高度执行力完成老板安排的工作、凡事亦多从老板角度考虑一步,办事更高效省心。
而这些在职场中为人处世的方式,都正好顺应了我个性里待人偏冷淡、待事特认真的风格。
工作期间,经常可以见到设计界大牛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小公司毕竟天花板有限,后来因为疫情原因,我兜兜转转回老家入职了一个上市企业。
由于之前在香港就职的几家顾问型公司都是小而精路线,这是我第一次入职一个大实业集团。
在饮食作息都工厂化管理的日子中安稳度过一年后,我获得升迁。
而且还拿到了部门唯一一个名额的集团优秀员工表彰。
回头看看,还是当时在香港学到的就事论事和高执行力办事的风格带来的结果。
但我眼中的水到渠成,其实也是其他一些同事眼中的“你太卷了”!
体现在两个角度,一个是工作时间,另一个是工作态度。
和香港每天晚上工作到七八点再回家的常态不同,我在内地的公司每天到了晚上六点多,人们就结束一天的忙碌、回家带娃或刷手机了。
如果一不小心工作到七点多,就会有一种错觉:“一会儿是我来关掉这层最后一盏灯吗?哇哦!”
至于以前在香港每个月都有一两次要熬夜到两三点赶方案、第二天一早赶飞机出差的日子,则更是不可能。
即便出差也可以安排下午的航班,上午去机场之前还能再开电脑工作一会儿。
但不小心成为“卷王”,其实还不止是因为以往适应的工作时间比别人更“宽容”。
还在于以往的高效工作。
让我面对摸鱼的同事时,第一反应不是背后抱怨,而是话不多说、直接上手干活。
举个例子,刚入职的时候,上级经常收到一些临时项目。
这些任务常常没有明确的职务划分,而领导总不能自己亲力亲为,于是只能细化分工。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总有一些同事只做了自己负责的一小块,其他多一分都不给力。
于是出现很多灰色地带的工作任务没有人处理、整件项目也无人推进。
这时候一般我就主动起草、积极推进了,久而久之,领导有了任务更愿意交付给我。
而同事们有了我的参与,也有了更多摸鱼的机会。
也有人觉得这样会很累,但那时候我却乐在其中,甚至从每一个项目的完成中体会不少的成就感。
回想很多在香港做了二三十年的企业老板,其实个个都是这样亲力亲为的起草者和推动者。
他们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被我前老板描述为“狮子山精神”。
而我也耳濡目染,觉得一切工作都应该达成闭环、有头有尾,才能问心无愧。
以上就是小妹的职场生涯一览表啦,希望给初入职场的小伙伴们一些参考了。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 ● ●
/本 文 作 者/
大猫咪
像派大星一样活着
如果你也想将自己在香港的经历
与更多人分享
请在后台回复“投稿”获取投稿要求
投稿或加入读者群
也可以联系@小助理
香港职场学到的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