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大咖齐聚,精彩继续!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没悬念?发1000元消费券可以直接拉动两三万亿GDP?

大咖齐聚,精彩继续!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没悬念?发1000元消费券可以直接拉动两三万亿GDP?

财经

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6月16-18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青花郎独家战略合作的“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召开,本届峰会以“明日的世界”为主题,盛邀近60位海内外政商学界顶级嘉宾,解读大变局下的世界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路。

6月17日,龙永图、刘世锦、仇保兴、傅成玉、杨凯生、楚序平、宋志平、刘元春、姚洋、贾康、刘俏、钱军、黄益平、刘晓春、盛松成、倪鹏飞、商敬国、原新、汤敏、戴炜等政、商、学界大咖线上“云”集,展望国际国内形势,把脉经济发展动向。


在主旨演讲环节,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蓝图公益基金会创办人龙永图指出,我国公益事业的重点人群应聚焦青少年群体。因为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将决定中国的国运,也决定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谈到当下企业遇到的挑战,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表示,表面上看,这些企业所面临的生死考验,都是由于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的。但是如果再深究一下就会发现,是企业内在的基础性保护能力有缺欠,太脆弱,不足够强大,无力支撑由于外界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出现生存危机就是必然结果。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指出,上市公司拿了股民的钱就得为股民赚钱,就得把公司做好。


对于如何解决1000多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有四大举措:第一、增加就业需求;第二、要求国有企业单位甚至私营企业单位提前释放一些竞争岗位;第三、进行延迟就业,即高校进行扩招;此外,国家可以安排一些“以工代赈”的举措,定向性的招募一部分毕业生。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短期需要提供一些缓和就业压力的措施,“比如说‘村官计划’,它虽然不能够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角,但多少也有一些缓和分流,化解矛盾的作用”。


龙永图谈青少年教育:美育是短板,要以提升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为目标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蓝图公益基金会创办人龙永图在峰会主题演讲环节指出,我国公益事业的重点人群应聚焦青少年群体。因为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将决定中国的国运,也决定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因此,在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过程中,公益事业可以从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三方面发挥作用。


其中,在体育方面,身为足球迷的龙永图表示:“我们中国足球的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我们的国家的地位实在是太不相称了”,为此,他建议要从娃娃抓起,把足球下乡、足球下校园作为大事来抓,同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美育方面,龙永图认为,美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短板,并不是简单的唱歌、弹琴、绘画,而是要以提升青少年人文素质、提升青少年审美能力为目标。“我们的孩子们只有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质以后,他才能会尊重他人,给其他人以爱心,对别人宽容、包容、理解。只有这样的人,他们长大以后才会真正成为能够为人民服务,特别是为基层的人民服务的这样一批人,才能够成为实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的一批人才。”



刘世锦:城市人口密度每提高1% 对应的全市人均GDP水平提高0.19%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不同密度的城市从GDP增长速度来看,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人均GDP是增长的。因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速增长,这是全国大的格局,也体现在不同组别的城市中。


刘世锦指出,除了低密度城市之外,其他三组城市人均GDP始终处于增长的态势,而且增长的斜率在2013、2014年以后逐渐出现了分化,人口密度越大的城市,人均GDP增长斜率也相对更陡峭。


除此之外,城市人口密度每提高1%,对应的全市人均GDP水平提高0.19%。因为随着单位面积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在拉近,聚集效应使人均产出水平呈现上升的态势。



仇保兴:河北省没能利用北京这个人才高地来进行快速发展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指出,1978-2019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间的河北省主要经济指标倒退较快。


他认为,其中原因除了关停并转移一些污染企业以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河北省至今没有走出一条经济转型的道路,没能利用北京这个人才高地来进行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北京又是功能重叠、人才拥挤,急需疏散,然而从京津冀人口密度的分布来看,2000年与2020年相比,整体布局对人口密度的分布影响并不大,说明北京在京津冀发展的过程之间,新城建设的主动性比较缺乏。



傅成玉:一些企业的生存问题表面看是外部问题 实际上是内在不够强大

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表示,俄乌战争仍在深刻演化过程中,全球性通货膨胀以及新冠疫情,导致国际经济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加上新一波奥密克戎疫情,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越发困难。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一些曾经被认为是巨无霸的企业,也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


傅成玉认为,表面上看,这些企业所面临的生死考验,都是由于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的。但是如果再深究一下就会发现,是企业内在的基础性保护能力有缺欠,太脆弱,不足够强大,无力支撑由于外界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出现生存危机就是必然结果。


傅成玉指出,企业内在的基础性保护因素太脆弱,就会导致企业的发展战略不能提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策略与市场变化相脱节,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或不健全,或变成了一种形式,而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杨凯生:无论哪一类公司 要打造百年老店都需要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上下功夫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无论是哪一类公司,要想经营好、发展好,无一例外都需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都应该不断地在健全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机制上下功夫,要想打造百年老店,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


对于现在为什么要特别提出上市公司要搞好公司治理机制,杨凯生认为,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公众投资者更多,上市公司运行、管理状况的外溢性更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众多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到资本市场甚至波及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所以通过关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提出更高要求,以促进和保证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是必要的。


至于世界上哪一种公司治理模式最好?杨凯生表示,只能说公司治理模式确实有好有坏,但并不能说哪一种是最好的,是可以照抄照搬的。从世界各国来看,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差异是很大的。究竟什么样的公司治理模式是最有效的,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理论上需要不断研究。凡是切实符合实际的、真正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就是管用的,就是适合的。



楚序平:大企业掌握巨额资本 资本是财富更是责任

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楚序平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上市公司是中国企业经济的骨干和中坚,手中掌握着巨额的国民财富。大企业掌握着巨额资本,资本就是财富,资本更是责任。


楚序平指出,上市公司地位日益重要,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2021年A股的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9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81%,占全国GDP总额的56.81%,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和晴雨表。


谈及上市公司治理时,楚序平表示,上市公司要从细节做起,结合当前应对疫情肆虐的严重影响,结合当前上市公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骨干和中坚,要有效地应对疫情的严重影响,当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模范大哥大。



宋志平:上市公司拿了股民的钱就得为股民赚钱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在开幕演讲中表示,上市公司拿了股民的钱就得为股民赚钱,就得把公司做好。


宋志平指出,上市公司要积极履行,承担社会责任,要关照利益相关者和员工的利益,共克时艰、互相帮助、同舟共济。


宋志平提到,易会满主席曾对上市公司提出“五种能力”的要求,包括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回报能力。各企业应当按这五种能力要求自己。从根本上,必须维护上市公司的独立性,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此外,上市公司要把主业做好,高市值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要合理使用杠杆,量入为出地经营,防止资金链问题。



如何解决1000多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刘元春给出四大建议

当前就业形势不理想,但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创新高的1076万,如何怎么解决这1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谈了他的看法。


刘元春认为,目前解决就业有几大举措:第一是增加就业需求,但这取决于经济复苏的状况,特别是三季度到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能不能够常态化;第二是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不够,也可以依靠政府的一些政策,要求国有企业单位甚至私营企业单位提前释放一些竞争岗位,加大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保岗、扩岗等刺激力度,使他们提前吸收就业市场;第三进行延迟就业,即高校进行扩招;此外,国家可以安排一些“以工代赈”的举措,举行一些专门安排就业的大型项目,比如大型水利工程、农业基础设施等,定向性的招募一部分毕业生。


不过,虽然解决就业的方式很多,刘元春认为关键点还是在于经济复苏的力度和为就业安排所采取的财政的刺激力度和救助力度。



北大姚洋:人均发放1000元消费券可以直接拉动两三万亿GDP

如何恢复经济提升消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建议各地政府给大家发放消费券或者现金以刺激消费。他表示,发放消费券对促进消费、经济复苏的拉动效应是最直接的。


姚洋同时强调,发放消费券是可以直接转化成GDP的。“发放消费券,促进零售,而消费本身又有乘数,如果平均每个人发1000块钱消费券,最后可能每个人花出3000块钱或4000块钱,那么,人均GDP可能增加两三千,这样推算,全国可能增加两三万亿GDP,这相当于中国GDP的2-3%,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而对于发放消费券的资金来源,姚洋表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由中央政府发专项债、特殊国债。他提到,2020年,中国曾发行了抗疫特殊国债,如今,也可以再发一个特殊国债,发行1.5万亿或者2万亿,这些钱主要给低收入者发放消费券,然后可以规定消费券如何使用等。



1000多万毕业生如何就业?贾康:“村官计划”可以缓解部分压力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解决就业问题一定要有“源头活水”,其中“有效投资”要作为关键,因为它是整个经济循环,社会再生产链条上的一个源头。“投资有效了,就可以形成就业机会,形成老百姓的收入,再配上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可以使大家消除后顾之忧,有钱就敢花了,消费的潜力也自然就调动起来了。”


而对于今年超过1000万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贾康表示,短期需要提供一些缓和就业压力的措施。“比如说‘村官计划’,它虽然不能够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角,但多少也有一些缓和分流,化解矛盾的作用。”


此外,贾康还建议给今年高校毕业生分配“时点”后移。“过去,到了年底假如还没有签就业协议的话,档案就要打回原籍。这对于具体当事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认为那就简直是自己人生失败,谁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今年情况特别,有不利因素交织的情况发生,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时间往后移,给大学毕业生首先吃个定心丸,比如推迟到明年的九月份。”



刘俏:坚持大规模发放消费券是促进GDP有效增长最好的方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要想把资金配套到那些能够稳经济大盘并带来有效GDP增长的领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于坚持消费券的发放。”


刘俏指出:“通过大规模发放消费券,能够真正从微观层面上把消费带动起来,进而把有效需求带动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超过一个亿的小微经营者的生存状况,最终使得整个经济畅通起来、活跃起来。”


同时,刘俏表示,提振消费者的信心,促进消费者真实的消费行为,在目前情况下,是能够给财政资金带来最大投资回报的领域,也是能够增加有效GDP、增加有效需求的最好方式。



钱军:除了人民币,其他主要货币都在兑美元贬值 全球资金都在回流美国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表示,目前影响全球经济金融有三大风险,第一是俄乌冲突,对中国来讲,包括对能源市场的冲击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第二个就是全球的新冠疫情,第三个就是美联储的加息政策。


钱军认为,这三类风险交织,相互作用,影响了美国、全球,也对中国的经济、货币政策及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钱军表示,美联储加息很可能让美国经济复苏的脚步开始停滞。原因是,加息不能解决美国物价上涨的所有方面因素,比如说供应链的冲击并不能通过加息来解决。如果接下来美国经济数据恶化,劳工市场也出现恶化,那么,美联储官员不一定会一直按照现在的频率和幅度继续加息,那么,这个不确定性也将成为影响美国股市在内的资本市场的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



黄益平:美联储政策收紧的力度和速度会超前 谨防一些国家会重演金融危机风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从短期来看,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经济,今年都面临一些比较大的冲击,最主要的可能是三个方面:第一,俄乌冲突,给金融市场的信心、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一些动荡;第二,新冠疫情在一些地方还在持续,对经济活动、对金融稳定都会造成一些影响;第三,从金融风险的角度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美联储持续快速的加息。


黄益平进一步分析道,美联储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中央银行,一般来说,在它宽松的时候,全世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增加,资产价格会上升。一些国家,甚至经济活动也会得到支持,但等到它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的时候,就同样会对全球市场的流动性造成负面的紧缩。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经常会看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甚至资产价格下降这样的一些变化。


黄益平表示,在上一轮全球危机期间,美联储采取了大幅度的宽松货币政策,等到它开始收紧的时候,其实是从2014年年底开始,在当时看到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像土耳其、南非爆发了金融危机,这一次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还不太好具体的来判定。



刘晓春谈金融创新:传统的投入产出法对现在的新型科创企业不太适应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谈到了金融创新,他认为按照传统投入产出法的风险评估方式,对现在新型科创企业可能不太适应。他指出,投资初创型企业有两个难处,一是目前的风险投资量不够大,风险投资本身也不成熟;二是一些科创企业创始人本身也不希望自己的股份被摊薄,或者被投资人的短期利益所绑架。


刘晓春还指出,如果信贷资金可以直接投入到新型科创公司,可能要改变银行贷款的收益方式,“这部分贷款可以通过合约的方式来享受初创企业、科创企业今后的红利,但是它又不参与股权分配,同时它又能够获得公司未来发展的收益,而不仅仅是利率”


“针对这些贷款,如果有损失就进行风险的覆盖,而收益也不能直接变成利润交税,但这些需要有财政的制度安排。如果能够有这样一种创新的话,我相信对我们的科创企业是会有好处的。”刘晓春说。



盛松成:疫情加剧中国地产行业生存危机 建议适当延长去杠杆周期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我国房地产业风险仍在持续,疫情阻碍了房地产业的复苏态势,加剧了地产行业生存危机。


盛松成指出,主要原因在于:一,降低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二,严重冲击了房地产的销售;三,行业的预期进一步恶化。


所以,盛松成认为,应该继续边际放松房地产调控的措施,帮助房地产行业自救。对此,他建议:一,在不改变去杠杆政策目标下,适当延长去杠杆的周期。我们房地产行业从2015年开始去杠杆,这个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是为了防止房地产的风险和房地产的盲目扩张。但是现在遇到了疫情,所以要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二、对三道红线不达标的房地产企业,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在维持当前指标六个月不上升的前提下,继续提供贷款。三、贷款集中度管理,对各银行的达标时间可以考虑往后推迟半年或一年。



倪鹏飞:今年楼市谷底在第二季度


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楼市整体遇冷。今年以来已有百余个城市出台楼市松绑政策,多地取消限购或调整购房首付比例,大多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20%;天津、苏州等地已有银行将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降至4.25%。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房地产市场与预期有一定差距,从去年三四季度到今年一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处在下行的阶段。


倪鹏飞介绍,研究房地产市场短期走势主要聚焦四个因素:一个是政策,一个是预期,一个是外部环境,一个是房地产市场本身。“即便外部环境没有重大的变化,房地产由于前期市场的表现及调控政策的影响,也在下行。一季度可能处在到谷底,外部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冲击,使得整个市场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谈到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倪鹏飞总结道:首先,外部环境遭到冲击;其次,一些房地产企业陆续爆雷,这两点就决定房地产预期和信心没有得到恢复,没有转向乐观,反而变得更悲观。虽然政策放宽,也没有达到过去那种一松就热的目标。



高明华:投资沪深300指数需谨慎 建议把公司治理纳入成份股选择中


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高明华指出,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公司很可能在中小投资者保护指数、财务治理指数、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和公司治理总指数上高于2022年全部上市公司水平,这体现出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高明华也特别指出,这种引领作用还较为有限。“从五类公司治理指数数据可以看到,在董事会治理指数和企业家(总经理)能力指数方面,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公司与2021年总体水平相较并不是特别突出,估计与2022年全部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和企业家(总经理)能力水平相比可能不相上下。”


高明华建议,基于公司治理关系着公司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考虑把公司治理(含社会责任)因素适当纳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选择中,通过关注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整体质量,进一步强化其作为资本投资取向的标杆作用。



商敬国:老龄化和所有人都有关 但年轻人更应重视老龄化问题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表示, 随着全球通胀水平提高,未来用什么养老是很现实的问题,老龄化其实和所有人都有关系,但年轻人更应该对老龄化问题引起重视。


对于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商敬国分享了三个观点:第一,老龄化只是自然规律中的一个;第二,保险公司在养老方面能起哪些作用?保险公司在发达国家是一个很主要的市场参与者;第三,解决人口老龄化,需要制度进行应对。除了特别富有的人,可以通过家族基金给自己留一笔钱。对大部分来讲需要一个养老金制度来实现养老目标。老龄化化问题是可以预知和管理的。


商敬国指出,老龄化中有预期寿命:我们的预期寿命远远超出之前的预测。人寿保险中的年金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是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金融管理工具。保险业在长期储蓄领域积累了竞争优势,也已成为养老金管理的一个主要参与者,有效地抵御了通胀风险。



原新:我国在十四五期间进入人口负增长基本没有悬念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表示,后疫情时代,新冠疫情在人口老龄化规律性特征基础上加载了一些新特征,但人口老龄化依然遵循人口发展规律的基本特征,谁也不可能违背它。未来人口老龄化会持续加深,我国在十四五期间进入人口负增长基本上没有悬念。


原新提到,我国疫情开始较早,确诊和死亡人数处于很低水平,我们采取的防范措施非常到位。所以对整个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从现在往后走,未来30年的人口基础,基本是人口总量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的过程。其负增长实际上就是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素质,一系列人口要素的联动变化,它是由一系列拐点组成的。


原新指出,可以用4个超字来评价中国老龄社会:第一个超,超大规模的老年人口数量;第二个超,超快速度的老龄化进程;第三个超,超高水平的老龄化程度;第四个超,超级稳定的老龄社会。



汤敏:互联网突破了地域限制 乡村学校能直接上人大附中的课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互联网突破了地域限制,乡村学校能直接上人大附中的课,实行双师教学的模式。


汤敏表示,在公益里,第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全世界近30%、40%的公益都在教育方面。互联网突破了地域限制,乡村学校能直接上人大附中的课,实行双师教学的模式。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水平,减轻当地老师的负担。



商业银行应如何落实碳中和战略?北京银行戴炜解答


北京银行行长助理、公司业务总监戴炜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落实节能降碳政策部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生产方式的低碳转型,成为企业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对于金融企业,戴炜称,商业银行应当通过自身体制机制的创新和产品服务能力的提升,为绿色产业提供更加充分和优质的绿色金融服务供给。具体来说,应重点提升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建立绿色银行发展战略;第二,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供给;第三,推动银行自身节能减排。



👇【 热门直播推荐 】👇


疫情持续反复,经济困难重重,俄乌局势不定,全球通胀高企.....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大变局下的我们如何抚平焦虑?如何应对全球经济的下行?如何激发市场活力?如何保就业保民生?


6月16日-18日,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如约而至!林郑月娥、楼继伟、戴相龙、张五常、李扬、屠光绍、宋志平等五十多位重磅嘉宾共聚线上,为你把脉全球经济,共话“明日的世界”!


视频号🔍凤凰网财经or点击👇一键预约

更多演讲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专题:大变局下世界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路在哪?林郑月娥携多位重磅嘉宾建言献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试听期3天倒计时】8位海内外专业大咖齐聚,多位驻场导师多维度答疑,干货爆炸名医@您丨三代靶向药之间如何选择?可以直接吃第三代吗?发消费券的效果太间接,直接发钱行不行?发消费券还是发现金?超1000万大学生如何就业?姚洋:不能掉到“为中美脱钩做准备”的陷阱里VS贾康:“村官计划”或可缓解就业压力今年,人口可能就负增长了可以直接向美国驻广州领事馆递交I-130移民申请吗?人口负增长时代:地产、金融及细分行业将迎来大变局总人口将负增长!首次“官宣”,什么信号?今天,这些政商学界大咖齐聚,金句频出!美元一统天下已不可能?2026年前中国全球经济总量或超美国?促消费:仅靠发消费券还不够没悬念,这届成年人再次误解520重磅!5000块消费券变15000!?到底怎么领??明明可以直接就职,但他还是参加了考试大难了!这是全国唯一GDP负增长的省会城市荷荷巴油可以直接涂脸上吗?需要洗掉吗?女王登基70年庆典全英国沸腾!皇室成员齐聚,路易小王子做鬼脸实力抢镜!长周末好去处!各路大咖齐聚多伦多,电音节美食节和特色游行一网打尽!值得让人兴奋一下的好消息美国绿卡持有者,海外出生的孩子可以直接拿美国绿卡吗?三十年前的一张个税纳税单大变局!中国GDP第四城,悬念再起?洛杉矶华人圈最大商业峰会,就在本周五!近百位重磅嘉宾齐聚,世界五百强名企云集!今日开营!8位海内外专业大咖齐聚,14天试听加码:5位驻场导师多维度答疑,2场职场人分享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如何做好心理与观念上的准备?丨南周快评26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10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胆小如鼠下周登记领取5000消费券!顶流带货网红竟然是政府?!31省2021年人口大数据公布!16省常住人口负增长,这个省去年减少58万人→大咖汇聚,观点云集,共探【药企】数字化转型之路!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美财长:经济没有衰退,只是放缓了下江南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211 期):虚拟商品可以拉动 GDP首个欧盟GDPR合规认证机制(GDPR-CARPA)近日由卢森堡出台!附实施规则原文最高法院判定:关在移民牢6个月后将可以直接释放,不再需要通过保释庭封控六周纪实——坐标长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