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揭示了什么“天机”,让西方思想界如此着迷?
一直有个困惑,《道德经》对中国人来说都像天书,西方人是怎么读懂的?
比如,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最崇拜的就是老子。
海德格尔
晚年,他花了3年时间,想把《道德经》翻成德文,但终于以失败告终。于是,他找了个懂书法的华人,把《道德经》的第15章写成对联,挂在书房里,每天看着,聊以自慰。上联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下联是“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这么着,海德格尔每天一抬头,从完全看不懂的两排笔墨中,感觉看到了知己。
再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也把老子作为思想教父。
1966年,哈耶克在作自由社会秩序的演讲时,一激动,反问道:“难道这一切不正是《老子》第57章的一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吗?”主张“自发秩序”的哈耶克,想起“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就像穿越回两千年前,在异国他乡,一眼认出思想上的血亲。
我是完全不懂德语的,但知道海德格尔和哈耶克这两段故事以后,特别想知道,德语是怎么翻译《道德经》的,怎么就让他们读得这么嗨?
说实话,曾经我也无数次拿起《道德经》,抄过,还背过。但每次的战果略有雷同,都没能读出前5章,大概也是没读到过海德格尔和哈耶克喜欢的这两句。
真是,世界上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中国,你在欧洲;而是,你就在下一页,我却没有翻过去。
查了下资料发现,着迷《道德经》的外国人,还不止说德语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除了《圣经》,世界上被译介最多文化著作的就是《道德经》。可以说相较于其他中文典籍,《道德经》在西方,一骑绝尘。
竟然不是《论语》,不是《史记》,不是《红楼梦》,不是《西游记》,在西方,成了中国文化符号的,竟然是母语是汉语的中国人都读不利索的《道德经》,真是太意外了。
而且,最新的数据是,据美国汉学家邰谧侠统计,截至2022年7月,《道德经》被翻译成的外文译本,有2051种之多。
就这5000字,竟然翻来覆去译成了2000多个版本。
我的个天!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究竟道出了什么,引发了西方思想的“大地震”?
等了解得多了,终于明白,老子提供了现代人最想要的修炼:
用最柔软的界面,做最硬核的事。
▲深读《道德经》,参悟老子的智慧
老子放在现代,也是个硬角色。
首先,老子的世界观不是古老的,而是高维的,很现代。
传统的真理观,是要把很多东西固定下来。总结出一个不变的真理。
但老子偏不。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世界上最确定的本质就是绝对的不确定。宇宙间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演化,它是最强大的力量,它驱动一切。
图/Pixabay
所以,海德格尔说,真正的真理,一直在动,一直在创造可能,一直处于不确定状态。哈耶克说,这种自发秩序、自组织比人为设计更优越,更生生不息。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就会产生质的变化——
人类社会走到今天,有了这样的格局,这样的文化,是无数个体的自发演化的结果,没有中心指挥者,也没有最终的目的和归宿。
技术走到今天,互联网甚至走到了ChatGpt时代,是由无数算法演化的结果,算力多了,人类的明天可能会迎来新一级的文明跃迁。
那么对于聪明的个人来说,自然要向演化思维学习,就像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研究了20多年《道德经》的黄明哲老师说,个体只要找到了自己的“道”,也就开始产生了一种自发演化的秩序。
▲《道德经》如何看待ChatGpt的到来?
演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所谓“反者道之动”,演化的轨迹又包含了相反的力量。所以,你要向最原初的力量校准你自己。不断发展,不断返还,循环增益。个人如果在社会中找到这么一个循环增益的事情,你就可以成就自己了。
老子的认知是高维世界的,但老子的姿态是极为谦卑的。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正相反。他说,人最好的姿态像水一样。
水有什么特征呢?
水,柔弱。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水,利万物,所到之处就是生命。老子说,“既以与人,己愈多”,相比于“要”,“给”才是力量的最高表现;
水,又趋低,不争。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既做了,又愿意处在众人所厌恶的最低的地位上,这样的人才“几于道”,最接近于道。
谁都有血气方刚的时候,但人生的转变在认识到“至刚无刚”的时刻。
水,还有周而复始的特点。老子说“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归根,放弃偏执,回到生命的本来面目。守静,又是一轮生长的开端。
“上善若水”,在方法论上,有点像打出去一个看上去很软的球,但无可抵挡。在价值观上,正应了那句谚语:一个人越是勇于缩小自己,就越是伟大。
……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总有一次重读《道德经》。
《道德经》是一处精神的原乡,每一代中国人都必须回到这里;
《道德经》五千字,哪句话拿出来都是金句,可真正读懂读活了,不容易。老子若浅读,就会讲谋略,老奸巨猾;只有深读,才能炼成思想上的内家功夫。
▲把《道德经》读活,真正为己所用
所以,三联再次邀请了黄明哲老师,专门为有志研习老子的朋友搭建了共学的营地:「三联《道德经》共读营」。
这里有直播课,还有一起同行的学习社群。目的只有一个,让这次重读《道德经》,成为你人生中的领悟“道可道,非常道““至刚无刚”的重要时刻。
黄明哲老师,熟悉三联的同学可能不陌生,潜心研究老子20余年,马东佩服他“道眼观世”。
此前黄老师在三联中读开过解读《道德经》的课,一上线便获得了近200万的收听量。很多同学听完后,反应是“原来《道德经》还可以这么读”。
黄老师解读《道德经》,有两大特点:
第一,在理解古代意识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意识。他有能力借助上千年的深厚经验、底层思维,来帮助我们理解现在的世界,解决问题。
第二,研习的方法论是,把《道德经》从知识变成能力和习惯。《道德经》,只有读活了,才不再是一部人云亦云的经书,而是能融入各自人生,成为生命之书。
你,准备好让《道德经》融入生命历程了吗?
日本有个禅师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就是你自己”。深以为然。
与其他学科的讲法不同,主讲人黄明哲精心设计了更便于理解的讲课模式。他会从具体的现实问题入手,帮你深入理解《道德经》的抽象概念,为你揭示中华文明五千年智慧的底层代码。
我们的目的是以此为起点,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国学经典,和同好们一起阅读、交流、增长智慧与见识。
作者:付一一
编辑:君如
排版:Grass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