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30年,他刚一回归,就被全网骂电影2023-04-02 16:04前段时间,一位消失很久的作家突然成为众矢之的。先锋作家马原,曾与余华、苏童等并称先锋文学五虎将,在80年代文学界很有名气,著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代表作。本来,他在1990年之后创作就停顿了。近年来一直隐居在乡间,自建城堡,种植茶园,鲜少有新闻曝出。但最近一篇报道,让他再次登上风口浪尖。他的儿子马格,在去年不幸去世,年仅13岁。《人物》的一篇文章——《城堡里的马原》,揭开了马格去世的故事内幕。原来,作为父亲的马原一直拒绝让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的儿子就医。这使得许多读者笃定,是他的自私与无知,害死了这个少年。不仅如此,马原还不让孩子上学,让他一直生活在自己打造的城堡与茶园中,还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茶农。马原认为,这是出于对于儿子的爱,希望儿子纯真、快乐,不要去接触世俗的烦恼。可在别人看来,这些决定都不可理喻。当然,孩子终究还是因疾病而死,而非马原的行为主动导致。而对于一个刚经历丧子之痛的父亲,鱼叔也不想过多评判。只是想借此和大家聊一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很多时候,人们都爱用一句「为你好」,执着于做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殊不知,最后却渐渐引向不幸的结果。而最近一部电影,也刚好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那些野兽》As Bestas男主安托万,是一个法国人。与马原一样,他对生活也有着如诗如画的追求。现在与妻子定居在西班牙北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安托万而言,这里就是世外桃源。他会和妻子种植农作物在集市上售卖,还会无偿帮助村民修葺房屋。安托万在这里生活的非常惬意。一个荷兰开发商想要在这里建设风力发电站。因为要占用土地,影响村民的日常生产,所以开发商会相应给到每户居民一笔钱。当然,这并不是强行开发,需要村民投票决定是否同意这项目。安托万投了反对票。因为风力发电站的建立会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后续影响并不是一笔钱能够解决的。且开发商给的钱远低于土地应有的价值。这些都是安托万所不能接受的。但显然,村民并不这么认为。闭塞的环境,让他们接触不到更多的知识,贫苦的生活也让他们无法想更长远的事情。他们不明白安托万的反对票是为了他们好。村民只知道,这阻碍了他们得到自己应有的钱。于是,安托万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好过起来。因为历史原因,一些村民本就对法国人没有什么好感。带有侮辱性的「法国佬」,取代了安托万的名字。本来是用来放松、交流感情的小酒馆,成为了取笑安托万的聚集地。本就身为外来者的安托万,现在直接成为了异类。恶意,向来都是变本加厉的出现。言语上的取笑只是事情的第一步。第二步,行为上的戏耍。安托万的车坏在半路,路过的村民假装释出善意,让他搭顺风车。却在他打开车门将要上车的瞬间把车开走。然后再用一句「玩笑」,抚平安托万愤怒的情绪。接着再重复上述动作,三番两次地戏耍安托万。如果这还可以用「无伤大雅」来遮掩。那么,接下来的行为就是明目张胆的恶意攻击。安托万发现自己家中总是莫名多了一些空酒瓶。自己和妻子的椅子上还被人恶意尿了尿。半夜还有人偷偷潜入自己家中喝酒谈笑。这还不算完,还有第三步:蓄意破坏。安托万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自家菜地的蔬菜。尤其是法国番茄最受欢迎。可就在他和妻子辛勤大半年即将收获的时候,他们的番茄全坏了。安托万发现,有人在自家浇灌农田的水池里丢了两个锂电池。水源遭到污染,一年的收成付之一炬。安托万的愤怒达到顶点。他想不通,自己明明为这个村庄、居民付出了这么多,只因为自己投了一张反对票,就要遭受这样的待遇。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一对兄弟,他们痛恨安托万阻碍自己获得钱财。想要试图通过欺负、威胁的方式让其妥协。可惜,并不成功。于是,兄弟二人决定死亡威胁安托万,就像他们驯服自己的牲畜那样。但安托万是人,并不是牲畜,怎么会乖乖听话。而且也不相信他们真的会杀人,毕竟还有法律条规摆在那里。然而,这样的倔强与固执彻底激怒了这对凶暴的兄弟。在这样闭塞的村庄中,讲道理是行不通的。这对兄弟真的将安托万杀死在了树林中。其手法与他们驯服野马,毫无差别。这一刻,片名中的「野兽」有了具体指向。「野兽」在这个故事中,是一个形容词。形容愚昧不堪的兄弟二人选择用极端手段排除异己的行为。可实际上,贯穿全片的核心则是一个与「野兽」完全相反的概念:沟通。电影中由很多场对谈的戏。谈话的中心都是围绕风力发电厂的建设问题。赞同方与反对方不停地想要说服对方接纳自己的观点。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一次次的无效沟通,成为了矛盾的激化素,最终导致了安托万的悲剧。何以至此?说到底,所有的矛盾点全来自:无法明白对方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就像安托万心中一切的「为村民好」,都不是他们想要的。很多时候,反而还会成为一种傲慢的施舍。安托万曾经是一名教师,热爱旅行,知识与经历是他的资本。他同样也是一名天真的理想主义者。选择定居在这里,是一次「命运的邂逅」。他辗转数地,在一次酩酊大醉后躺在村庄的草地上,看着头顶的繁星,他感受到了归属感。于是和妻子来到这里。但是所谓的美好田园风光并不如自己想象。废弃的房屋、穷困潦倒的、生活无望的村民……不过,这些都激发了安托万的「救世主」心态,他想要改变这里。他帮助村民修葺房屋。试图教会他们如何科学使用土地。还要让村民明白,开发商给的钱只是一场谎言而已。安托万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村民好。然而,村民并不领情。就像兄弟中哥哥说的那样:这一切并不公平。我认为你的投票和我的投票一样,这是不公平的。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劳苦的环境中。更可悲的是,直到开发商出现之前,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是悲苦的。我在这里已经52年了。而他,45岁。我的母亲,73岁。而安托万只是在这里干了两年农活。帮大家修了几栋房子,就可以明目张胆干预他们的选择。这是我的家。仿佛你是唯一一个对它(村庄)有意义的人。你不是。这也是我们的家,早在你来之前。贫穷,是这个村庄最实际的问题。安托万有妻子的支持与陪伴,也不愁金钱的问题。村民并不是。我有权得到那笔钱。你挡在我的权利和我之间。但是安托万意识不到这一点。他总觉得村民无法理解自己的好意,可自己也从未尝试换位思考。你会用这笔钱做什么?你认为风力发电厂给你的资金够吗?你做调查过吗?你已经50了,你没有任何研究。这些看似「为你好」的话语,在兄弟二人耳中,无不透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高傲姿态。全都是高智商的法国人对他们的侮辱与碾压。实际上,安托万内心也的确将兄弟两看成不思进取的文盲。他认为二人生活的苦难完全归于他们的咎由自取。可,安托万只知道「穷山恶水出刁民」,却从未想过,自己能够成为具有长远目光的知识精英的前提是什么。这座贫苦的小村庄,是安托安实现生活理想的承载地。但对于村民来说,却是限制他们生存的苦难之丘。我只想要一个女人,像你的那样。还有孩子?我可以要一个吗?在这里是不可能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八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于上青天。美国作家罗德里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听他人意见的世界。人们本来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对话,但这种情况已然越来越少,因为狂热主义盛行,其他人的论点被忽视。电影中安托万与兄弟二人的谈话,之所以总是无果而终,就在于谈话人本身持有的目的就不纯正。哥哥口口声声说着:我们可以交谈,合理解释。但他的行为却完全与之相反。要么是咄咄逼人输出自己观点,逼得别人只能用沉默回应。要么就干脆直接抹杀反对者的存在。所谓的「我们谈一谈」也只不过是「我要说服你」的借口。「党同伐异」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如果再裹上「这些是为你好」的外衣,更是无解。安托万的妻子在丈夫死后,不打算离开这个村庄。女儿则坚定认为母亲这样是不对的,她需要开启新生活。所以,无论母亲怎样解释、拒绝,女儿都不接受。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来我们的一直谈到你明白过来为止,我要强行把你带走。她是我的母亲,她需要帮助。这是女儿的理论出发点。女儿甚至以此控诉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她看来,母亲完全是被父亲洗脑控制了。母亲其实根本不愿意在农村生活,只是因为父亲才不得不妥协。可这一切都是女儿站在理性的制高点上对母亲的「命令」,是建立在自以为是的爱上的指责。她自己未婚生子、与人私奔时,母亲并没有过多介入,反而是选择尊重她的爱情。就像母亲说的那样:我从没告诉过你该怎么生活。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情形,也很像是马原与儿子。马原不希望儿子去上学读书,而是在城堡中作为一个茶农,保持天真和纯粹。他觉得律师、医生、记者这些职业不好。并认为儿子从小就有非常高的语言天赋,以后写作,弄弄茶,能养活自己,能有乐趣就够了。那,儿子马格是怎么想的呢?据那篇报道里称,他并不想当茶农,因为「太辛苦了」。马格说自己想上学,因为上学有玩伴。但是父亲拒绝理解这些讯息,他生活在自己营造的美好氛围中。从未想过,环绕他的这些美好都是有代价的。马原自己通过「入世」赚取「出世」的资本,他的儿子却连一次这样的机会都没有。这个「为你好」的代价太大了。当然,我们不必对马原过多苛责。而且,如今的他也渐渐软化了自己的顽固与偏执。只是这场悲剧,叫人感慨万千。许多人之所以为之愤怒,也是因为这种将个人意见强加于他人身上的事情,充满了我们的生活。看到没结婚的单身人事就劝人结婚。看到结婚几年迟迟不要孩子的就劝人生子。看到夫妻离婚,就劝人过下去算了。还有充斥在网络世界中撕裂与对立的语言战场。沟通好像正在沦为一场无言的笑话。电影中,女儿一直在强调自己无法理解母亲选择留下的心理。母亲说:也许你得在这里才能理解。于是,女儿开始反复观看父亲生前拍摄的视频,开始实际走入母亲在村庄的生活。最后,她终于体会到母亲的心情,母女二人也达成了和解。也许,换位思考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情。被感情蒙蔽双眼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了解、多一些耐心。选择不做一个野兽,其实并不难。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和「在看」吧。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