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识别轻症患者,找出脆弱人群,降低奥密克戎伤害

识别轻症患者,找出脆弱人群,降低奥密克戎伤害

科学


奥密克戎超强传播性带来的疾病负担需要研究


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早报道于2021年11月,很快便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感染株。目前针对奥密克戎的研究提示,相较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引起的症状在大部分人群中更轻(1)。但是,由于其超强传播性,一个区域内大量人群感染,仍有可能对当地医疗资源造成挤兑。因此,我们急需准确评估奥密克戎在不同人群中的重症率,为未来防疫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上海奥密克戎疫情大样本数据进一步揭示奥密克戎危害性


奥密克戎疫情常会产生大量的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但既往国外其他区域暴发疫情时,由于医疗资源挤兑及感染患者数量巨大,大量非重症患者并未入院治疗(2)。因此,目前国外尚无较为全面的非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描述。


自2022年2月末上海奥密克戎疫情暴发以来,截止6月17日,上海已有本土确诊病例5810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91499例(未核减)(3)。在此次疫情中,本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上海所有诊断的无症状、轻症或普通型患者均接受了集中治疗。因此,此次上海疫情中的非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重症率及预后分析对于未来防疫决策也有着重要价值。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共同合作,完成了一项多中心的临床随访研究,描述并分析了上海此次疫情中,无不稳定性基础疾病的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进展为肺炎或重症的危险因素,相关数据于2022年06月18日发表在CHINA CDC WEEKLY 杂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4)。

初始无症状与轻症患者中谁是潜在的不安全者?


本研究共纳入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所有感染者均无基础疾病、或者虽然有基础疾病但处于稳定期。研究数据显示,在轻症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乏力以及发热,症状持续的中位时间为7天;平均核酸转阴为6天,其中高龄、合并症、存在初始症状会延长核酸转阴时间,而接种过两剂及以上的疫苗会缩短核酸转阴时间。


研究者根据《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通知》在入院初始将患者分为有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组(9260名)以及非高危因素组(24556名)。其中高危组定义为:①年龄大于60岁;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肺部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者;③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本研究中有22人进展为重症,总体重症率为0.065%(22/33816),高危组重症率为0.238%(22/9260),非高危组重症率为0%(0/24556)。相比于未进展为重症感染的患者,进展到重症的感染者平均年龄偏大(75.8岁vs 60.0岁,P<0.001)、未接种疫苗比例(54.5% vs 24.2%,P=0.02)更高。


关注脆弱人群-具有高危因素的非重症感染者仍有可能进展到重症


本次研究中,在无不稳定基础疾病的非重症感染者中,总体的重症发生率是0.065%(22/33816)。本研究中的低重症进展率与研究纳入的人群有关。研究纳入的都是初始表现为非重症的患者,他们均无不稳定基础疾病,且合并其他脏器症状的数量很少超过两种。因此,该研究的重症率仅能代表相对健康或一般情况较好的奥密克戎感染者。


该项研究首次全面描述了无不稳定基础疾病的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特征,这部分人群的总体重症率较低。由于这部分人群占了总感染人群的95%以上,通过给予这部分人群一定程度的基础医疗支持,降低该人群中的总体医疗资源支出,则有望避免流行高峰时期的医疗资源挤兑。


但是若具有高危因素,部分非重症患者仍可进展为重症,重症化主要集中在高龄、未接种疫苗以及罹患基础疾病种类较多的患者中。这意味着,即使是在非重症感染者中,仍存在易被奥密克戎攻击的脆弱人群。我们仍需对脆弱人群实施精准性防控,以降低脆弱人群的病死率,将奥密克戎的伤害降到更低。

重要提示:


此次发表的数据提示:如果我们对脆弱人群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疫苗的充分覆盖、在流行期对脆弱人群的特殊保护做到位、以及争取脆弱人群在感染后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药物治疗等,就有可能显著地持续降低脆弱人群的重症率与病死率。一旦把医疗资源在脆弱人群中充分精准聚焦,同时给非脆弱人群适度的基础医疗支持,医疗资源的充沛度就会大幅度得以优化和提升,非新冠疾病的诊疗也不会因为新冠暴发而被挤兑。


相信秉承 “生命至上”与“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我们一定能够保护好脆弱人群,最终赢得应对奥密克戎疫情的胜利。





原文链接:

https://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22.115



参考文献

[1]  Wolter N, Jassat W, Walaza S等Early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severity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in South Africa: a data linkage study. Lancet. 2022;399(10323):437-46. doi: 10.1016/S0140-6736(22)00017-4. PubMed PMID: 35065011.

[2]  Karunanithi S. Omicron and the NHS: we need to look beyond hospital care to solve the pressures. BMJ. 2022;376:o185. doi: 10.1136/bmj.o185. PubMed PMID: 35063935.

[3]   Shanghai Local.The latest statistics of Shanghai epidemic data 2022 [cited 2022 18th June]. Available from: http://m.sh.bendibao.com/mip/233243.html?ivk_sa=102432.

[4]  Xin Ma, Jingwen Ai, Jianpeng Cai等. Dynamic Disease Manifestations Among Non

Severe COVID-19 Patients Without Unstable Medical Conditions: A Follow-Up Study — Shanghai Municipality, China, March 22–May 03, 2022[J]. China CDC Weekly. doi: 10.46234/ccdcw2022.115 shu


文字:蔡健鹏,艾静文,王森,张昊澄

排版:林可

审阅:张文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补述)上海封城,科学封城全球多地奥密克戎尚未结束,德尔塔或将卷土重来?!如何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群体,降低奥密克戎危害奥密克戎大潮即将卷土重来,白宫警告今年秋天美国将有一亿人被感染奥密克戎新变异株BA.2.12.1正在快速传播,比BA.2约快25%|环球科学要闻今日聚焦:朝鲜突现奥密克戎!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示?中国发现首例奥密克戎BA. 5感染者,该毒株或更易逃脱人体免疫 | 环球科学要闻Hotel Savoy (1)朝鲜出现首例奥密克戎病例,金正恩发表最高指示访谈卢洪洲:深圳快速扑灭奥密克戎疫情,有何经验?命运之问:由奥密克戎想到的 || 大视野超强变异新冠毒株登陆亚洲!由奥密克戎进化,传染力高30%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2,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温和国产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研究 | 环球科学要闻奥密克戎重症风险大幅降低?医疗资源如何分配才够用命运谁与共?奥密克戎冲击对中国供应链的启示 || 大视野GP喊话:轻症患者别来看病,卫生系统不堪重负了!放弃清零将有155万人死于奥密克戎?这份研究的死亡率为何偏高?奥密克戎新型变异株BA.4和BA.5正在南非迅速传播,传播速度高于BA.2|环球科学要闻钟南山先生,苦日子啥时是个头啊?全球多地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新亚型!这一地区病例激增→特大喜讯,中国奥密克戎疫苗问世,消灭疫情的最大神器诞生了金正恩宣布朝鲜出现奥密克戎!病毒是如何进入朝鲜的?突发!中国官宣出入境新规:从严限制!朝鲜惊现奥密克戎,已发现35万例发热!奥密克戎4个月袭6大城市,抗疫4大新变化值得关注!记录奥密克戎阻击战 | 5月新刊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并不温和朝鲜破防:奥密克戎杀入朝鲜,全国进入紧急封锁状态。国内疫情导致的怪象及惨象上海医院:与奥密克戎交手的第一线增3.8万例!马克龙连任演说中讲了8次“行动”!最新,奥密克戎不可小觑!麻了,奥密克戎最危险变异株,进入中国又出事!权威研究再爆辉瑞疫苗可引发罕见肝炎,患者多次复发!中国2款奥密克戎疫苗来了!黄爱龙团队成功研发鼻喷式中和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效果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