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首例奥密克戎BA. 5感染者,该毒株或更易逃脱人体免疫 | 环球科学要闻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新冠病毒 ·
中国发现首例奥密克戎BA. 5感染者,该毒株或更易逃脱人体免疫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BA.2.12.1和BA.4/5分别正在美国和南非快速传播。相比于此前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它们的刺突蛋白上携带有更多的变异位点。根据5月28日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周报》显示,目前中国已经发现首例由境外输入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5感染者。据5月26日一项发表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的文章,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测试了多种抗体对这些变异株的中和效果。
他们发现,相比于BA.2,BA.2.12.1对来自完全接种疫苗或接种完加强针的人的血清的抵抗能力更强,约是前者的1.8倍,而BA.4/5的抵抗能力约是BA.2的4.2倍,更容易造成突破性感染。研究显示,BA.2.12.1和BA.4/5在氨基酸位点L452上的突变,能帮助它们逃脱靶向受体结合域(RBD)2类和3类区域的抗体,但这一突变也损害了病毒的RBD和人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亲和力。然而,BA.4/5上的R493Q突变又增强了RBD和ACE2的亲和力。目前,已批准在临床使用的治疗性抗体中,只有礼来开发的单克隆抗体药物bebtelovimab(LY-COV1404)仍对BA.2.12.1和BA.4/5保持着完全的中和效力。
· 科研环境 ·
拥有中美双重隶属关系的研究者下降了超20%
据《自然》新闻报道,过去3年间,在论文中宣布同时与中国和美国机构有隶属关系的研究者数量下降了20%以上。爱思唯尔(Elsevier)的分析主管在其旗下的Scopus数据库中检查了数百万篇论文的作者,并统计了一年内至少有一篇出版物报告了中美双重隶属关系的作者数量。他发现,该数量在2018年上升至15000余人,但在2020年首次下降,至2021年,该数据已经降至12500人。
此前,一项发布于arxiv预印本网站的研究(未经同行评议)检查了Web of Science的数据,并发现了中美研究者合著论文在全球出版物中的占比正在下降。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种趋势可能与新冠大流行有关,但也受到了包括美国“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在内的多种政治因素影响。
· 天文学 ·
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中子星,转速极慢
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超新星爆发后密度极高的残留物,这种天体自转速度非常快,可达每秒上千转。而在最近发表于《自然·天文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颗转速极慢的中子星,大约每76秒转一圈。
研究人员利用南非的MeerKAT射电望远镜,在一块“中子星墓地”发现了这颗中子星PSR J0901-4046。这颗中子星有至少7种不同的脉冲类型,其中一些是强周期性的。它展示出脉冲星、超长周期磁星、甚至快速射电暴的特征。研究人员表示,银河系中很可能有更多这种自转速度非常慢的中子星,这对理解中子星的诞生过程和年龄有重要意义。
· 天文学 ·
探测到早期宇宙中垂死星系的超大质量黑洞
本研究中使用的COSMOS巡天区域周围的星系图像(图片来源:NAOJ )
近日,一个国际团队利用宇宙演化调查(COSMOS)项目对95亿~125亿光年外的星系进行了采样,以探测早期宇宙中垂死星系的活动超大质量黑洞发出的信号。研究结果表明,出现超大质量黑洞可能对其宿主星系的演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
该团队首先使用光学和红外数据来识别两组星系:正在形成恒星的星系和已经停止形成恒星的星系。在平均图像中,研究小组确认了没有恒星形成的星系的X射线和射电辐射。这是首次在100亿光年以外的遥远星系中探测到这样的辐射。结果表明,X射线和射电辐射太强,不能仅用星系中的恒星来解释,这表明星系中存在活跃的超大质量黑洞。研究人员表示,早期宇宙中恒星形成的突然结束与超大质量黑洞活动的增加有关,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这种关系的细节。
· 气候 ·
气候变化增加华东地区洪水风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是影响东亚地区夏季天气的重要环流系统。2020年夏天,异常增强的西太副高就曾导致我国南方的严重洪涝灾害,数百人死亡,近两万余所房屋被毁。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研究者发现,气候变化可能会增加此类西太副高事件的频率。该研究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
研究者指出,西太副高的强度受中太平洋和印度洋等热带地区的海面温度影响。这是因为异常的海面温度可以影响很大范围内的降雨和大气对流,进而影响西北太平洋的大气环流系统。在更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大气的平均含水量增加,因此降雨和大气对流对海面温度的变化会更为敏感,从而导致西太副高的响应增强。研究者警告,随着强副高事件频率增加,中国华东地区可能会面临更频繁的严重洪涝灾害。
· 健康 ·
长期饮茶或能缓解失眠带来的心血管代谢紊乱
慢性失眠(chronic insomni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在全球的流行率为10%~20%。此前研究发现,慢性失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改变人体内胆汁酸的代谢,而这或会导致患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s,CMD)的风险增加。5月30日,在一篇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中,西湖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发现这两种疾病或能通过肠道菌群-胆汁酸轴相互关联。
研究人员对来自广州营养与健康研究队列的1809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6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相比于普通人,在慢性失眠的人体内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 )中的瘤胃菌UCG-002和UCG-003的占比会更低。这两种细菌会促使异胆酸、胆酸和非胆酸的分泌增加,降低慢性失眠和CMD之间的关联。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中瘤胃菌UCG-002和UCG-003的占比增加,会降低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异胆酸的分泌量增加会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此外,长期习惯性地饮茶可以显著增加肠道中疣微菌UCG-002的占比,降低由慢性失眠引发的血脂异常和患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5月31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529 347 278例,死亡病例6 288 930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数据,5月3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2例(福建7例,广东5例,上海4例,广西3例,云南2例,四川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广东);本土病例28例(北京16例,上海9例,吉林1例,四川1例,云南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上海2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4例,其中境外输入55例,本土69例(上海22例,河北15例,辽宁12例,吉林7例,天津5例,新疆4例,北京2例,四川1例,云南1例)。
截至2022年5月29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7907.5万剂次。
封面来源:pixabay
文:二七、白德凡、clefable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