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再欣赏任何一条口号式的女性向广告
接力访问
小鸟文学
一个骂人频道。专栏名字来源于 DotA 里我最喜欢的装备斯嘉蒂之眼,冷静观察但激情输出。试着做一种具体的表述,过具体的生活。做一个真的人,说些真话,有一些真心。
本文同步刊发于小鸟文学第二十八卷,为付费内容。此为试读。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发来了一个瑞典网站,https://endbright.se/。这是一个帮人分居、离婚的机构做的网站。在这个网站里,你可以找到“离婚和分居辅导套餐”,简单说就是帮所有的家庭成员,父母、孩子等等,战略和心灵按摩双管齐下,实现“无痛分居”。
网站介绍这么说:
离婚时,很多人先从法律入手。但是,我们的经验是您需要的远不止于此。您在孩子的问题上需要帮助,在您的幸福方面需要帮助,在财务方面需要帮助。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这取决于他们自己的个人情况。
网站里有一些问题示例,比如:
当我想要分居,我如何以一种战略性的方式做到这一点,从而在精神上变得强大?
如果离婚或分居,我想和公司请病假,这是正当理由吗?
当离婚或分居的精神状态影响工作时,您如何与您的雇主、人事经理或直接主管交谈?
当朋友跟我讲起这个“无痛分居”网站的时候,中文网络正在流行的是一张产科照片——因为无法普及无痛分娩,产妇们把医院产床上面那堵墙抓出了无数道指甲印——刚才又去看了一眼,这张照片已经无法查看了,总有人能把妈妈们生产时的绝望和痛苦轻而易举地删掉。
有时候觉得很好笑,发达国家真的很“发达国家”,没想到帮人定制离婚计划可以是一种职业。当你想要离婚或者分居,都有专业机构给你提供最精准最稳妥最科学的支持。社会恨不得把每个人心里的纹路都给熨平。他们任何一点问题都要心理辅导、社会干预,每个人的舒适程度、心理健康、如何自我实现,这一切都很重要。但在任何发展中国家,人们无法想象,社会也无法关照。瑞典人也有苦恼,但我们知道,苦恼是有阶级的。在我们这里,只有有钱有闲的人会去找心理咨询师。而我们也知道,那么多社会问题和结构问题,不能全都扔给咨询师,他们无能为力。
我有一个“大厂”前同事,以前朋友圈经常发一些工作信息。自从开始休产假,朋友圈每天都在发穿搭自拍和“形象管理”。这个东西在职场妈妈群体里好像特别流行。这种“形象管理”社群和课程打的旗号是,女性帮助女性,关注女性成长。具体来说就是帮你学会“爱自己”,帮你找到自己的风格,在合适的场合穿对的衣服,帮你找回自信,甚至从中变现。总而言之就是用女性主义帮忙卖课和卖货。
我一开始想删了这个好友,天天发,太扰民了。但每天看着她发布一些“爱自己”的心得,我开始有点好奇。我必须承认,当时的这种好奇更多是猎奇,我每天兴冲冲地蹲守她的朋友圈,同步跟朋友们直播,像是看笑话一样。我好奇为什么一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女性,生了孩子之后画风突变?我们俩的人生路径看起来有过交集,是什么促使两个年纪相仿的女性关注的东西大相径庭,又是什么驱动她关注这些?
我加入了她加入的“变美成长”社群,发现里面的人有相似的背景。都是女性。大家都有体面的工作,律师、医生、工程师、老师、产品经理。年龄在 25 岁以上,几乎都生了孩子。被家人打压过,比如被丈夫说“穿得像大妈”,从小被父母说“长得丑”,我前同事就被这么说过。
更重要的是,当她们生了孩子,就会面临一个此地的男性几乎永远不会面临的问题:平衡事业和家庭。所以形象管理课程的出现和它兜售的话术实在是秒得恰到好处。
讲师对着镜头跟大家介绍:“996、早高峰、按时打卡、由别人来定义你的价值,远嫁的我最头疼的是过年回家的机票和假期,二胎妈妈的我想要实现请假自由,企业管理的我想要实现美丽自由。现在我从土味二胎宝妈变身形象教练。如果你想像我一样,每天工作三小时,边旅游边办公,完成计划中的收益,成为又美又自由的小富翁,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它不需要很多钱。”
……
未完,如需阅读全文
勘误与说明:
4 月 5 日发布的《用文学炸药毁灭那个腐朽的世界|接力访问030 金特》一文,作者应为伊险峰。
4 月 6 日发布的《这份写于 20 年前的大庆回忆录,如何被看见?》,请在 app 中阅读。
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小鸟文学”👆
本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