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与力量,猎豹女士的传奇旅程
“
这是一只雌豹。天鹅绒般的小斑点,散布在她的脚周围,就像套着漂亮的镯子一样。筋力坚强的尾巴是白色的环。全身的毛皮黄得像没有光泽的金子,散布着富有特征的斑点,形状像玫瑰花。
”
这是巴尔扎克在《沙漠里的爱情》中对于猎豹的描述,寥寥数笔,将这种猫科动物的优雅灵动和力量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独特的气质——优雅、果敢、自由又特立独行,与卡地亚的一位传奇人物不谋而合。她就是被称作“猎豹女士”的贞·杜桑(Jeanne Toussaint)。
点击观看
《卡地亚风格史诗:“猎豹女士”贞·杜桑》
成长的“美好年代”
1887年,贞·杜桑出生在布鲁塞尔一个商人家庭,18岁离家前往巴黎,正好赶上“美好年代”(Belle Epoque)的末期,这对于她审美的形成产生了颇大的影响。她从一名古董商处获得了大量关于装饰艺术的知识,与巴黎上流社会的频繁交往更是磨砺了她的眼光。她与众多当时的艺术名流交往甚密,包括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并很快以略带奢华的古典气质闻名巴黎名流圈。
贞·杜桑,约1930年,当时她正担任卡地亚“S部门”负责人
在艺术史研究者张宇凌看来,“美好年代”发端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当时,由于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巴黎的时尚产业和资产阶级的私人生活空间都在激烈地扩张,这也让一些旧的审美和曾经精神上的桎梏开始出现松动。人们对于时装、珠宝等一切能展现个性的东西有了更大需求,由此推动了奢侈品行业的发展,也让贞·杜桑这样的艺术家们,有了一个规模空前施展才华的舞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贞·杜桑结识了卡地亚创始人之孙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此时,路易已开始主理卡地亚设于巴黎的精品店——和平街13号。路易·卡地亚深深地为贞·杜桑对美的敏锐和创造力所折服,并于20世纪20年代初邀请她加入卡地亚,最初设计手袋,随后扩展到首饰盒、香烟盒、小皮具和个人饰品。贞·杜桑是一个“狂热”的猎豹爱好者,不仅爱穿豹纹外套,日常使用的粉盒、化妆盒和烟盒也有猎豹图样的装饰。
彼时,也正是女性饰件升华的年代。女性造型整体呈现中性风格,短发和轻便的衣着蔚为风潮。女性也被允许在公众场合吸烟、补妆。这一切成了设计师们的灵感来源,于是,他们让实用物品烟盒与化妆盒,摇身一变成了华贵的珠宝饰物。烟盒与化妆盒由于有着相对充裕的表面,因而成为了卡地亚演绎不同类型风格的表达媒介,贞·杜桑在不同设计中融入了自己的巧思。
滑动查看更多
从左至右:
卡地亚猎豹化妆盒,1928年
卡地亚梳妆盒,配烟盒隔层,约1924年,曾售予威斯敏斯特公爵,1924年转赠给可可·香奈儿
卡地亚烟盒,1949年,由1929年路易·卡地亚送给贞·杜桑的化妆盒改制
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贞·杜桑的经历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德国艺术史学家卡尔·席夫勒(Karl Scheffler)在《女性与艺术》一书中提到,20世纪初期,女性艺术家和设计师一直难以获得业内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可,一方面源自女性的艺术教育通常被视为由上流社会女性独享,用来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和模仿力的高雅技能,而将创造力培养排除在外;另一方面,由于人体素描是美术学院进修课程的重要组分,家世体面的女性根本无法出席,所以即便注册入学,女性学员亦无法获得同时代男性那样严整、完备的美术教育,因此女性艺术家普遍被认为在技巧上无法臻于完美。
然而,凭借着领先于时代的审美品位和想象力,贞·杜桑的才能被路易·卡地亚充分地赏识与信任,后者打破常规地让她成为了设计部门的负责人。这一举动在当时看来离经叛道,却最终令她得以将自己丰富的创造力呈献给世人,也为卡地亚缔造了独特的“杜桑品味”(Toussaint Taste)。
崭露锋芒
进入20世纪20年代,印刷媒体的滥觞与广播媒体的方兴未艾,导致资产阶级个人观念逐渐瓦解了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认知。路易·卡地亚以及后来的管理者们,正面临着全新时代的降临——宫廷沙龙文化的彻底覆灭,取而代之的,是活跃在高级公共社交场所中、以资产阶级出身背景占多数的精英圈层。此外,迅速增长的职业女性群体,也正逐渐成为商品社会的消费劲旅和大众媒体的主要读者和观众。她们正通过令人瞠目结舌的消费能力和高频率的媒体曝光,构建出崭新的生活方式,并引导着新的文化潮流。
一战后出现的“达达主义”(Dadaism),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意义更深层次的思考,不再信任过去的机制和社会理想,战争随时可能再次降临的恐惧,使“及时行乐”成了一部分人的精神信条。而战争中因大量男性奔赴战场,让社会分工中女性的地位逐渐上升,客观上促使了女性从幕后走向台前,这一变化也带来了一种崭新的时尚风潮,张宇凌认为。
此时,精英圈层与时尚偶像们主宰着西方的社交舞台,影响着世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文化面貌,最典型的就是活跃于巴黎、伦敦和纽约的精英社交圈,被称为“咖啡馆名流”。贞·杜桑女士就是其中核心人物之一,她在中国风格屏风前的留影,恰是当时欧洲的时尚风向标。
贞·杜桑,约1920年,此时年轻的她已成为巴黎城中的名人与艺术圈的常客
1924年,在路易·卡地亚的指导下,贞·杜桑受命主持新创立的“S部门”(S代表银饰或夜晚),创作客户面更广、入门级价格的配饰作品,具有实用功能之余展现设计美感。随后在1933年,路易·卡地亚任命贞·杜桑为卡地亚创意总监,成为整个品牌的领军人物。
彼时,作为世界时尚之都的巴黎,逐渐接受了职业女性艺术家和设计师。女性凭借其特有的审美感知与表达方式,在挑战传统造型艺术的创作思维和表达技巧上具备特殊优势。在艺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不再仅仅被视为艺术家的伴侣或灵感缪斯,而成了艺术的积极实践者。这一时期成就了第一代被社会认可的、有独立意识的女性风格塑造者,如贞·杜桑、可可·香奈儿、简奴·朗万(Jeanne Lavin)、艾尔莎·夏帕雷利(Elsa Schiaparelli)等。
“在这一时期,这些巴黎时尚设计界的翘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圈层,将世界的审美带到了另一个特色鲜明的方向。”拍卖行资深专家张文嘉表示。而贞·杜桑被称作是“将珠宝带入现代社会,从不因纯粹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品味”的杰出女性。
贞·杜桑与当时的珠宝手稿,她所佩戴的由串珠打造的珠宝正是卡地亚风格的代表之作
自1935年起,卡地亚从题材、颜色搭配和形象的革命性变化中形成了贞·杜桑的标志性风格,并影响着之后的几代设计师。例如,在持续多年以白金、钻石组成的单色风格之后,受印度珠宝启发,贞·杜桑于二战后积极推动黄金复兴,再现温暖的黄金色,猎豹形象也由此发生了变化:在黄油般柔软的金色皮肤上,闪着黑色珐琅组成的斑纹,耀眼夺目。
受到当时西方世界如火如荼的考古和探险风潮的影响,贞·杜桑亦开始了一系列非西方文化灵感的尝试。彩色宝石、动物、龙或喀迈拉(来自传说里的神兽),源自印度和东方文化的花叶图案等元素的突破应用,是贞·杜桑作为创意主导者在艺术领域的突出贡献,张宇凌认为。
她同时指出,在这一时期,珠宝更像是佩戴者个性的投射,所体现的不再仅仅是奢华的外在,更是一种宣言式的、自我个性的表达。当然,这也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笼罩下,每个人都有“活在当下”的紧迫感,这也让精英圈层和时尚偶像们有了更戏剧性的自我展示和表达意愿。而贞·杜桑调动异域风情、大胆天真的色彩想象力,原始野性的生物感,与因昂贵而使人拘谨的材料形成张力,让她的珠宝作品赢得了精力充沛、野心勃勃,期待另树一帜的新贵名流们的倾心。
这种个性鲜明的设计,形成了为人称道的“杜桑品味”。正如她的朋友法国时装设计师休伯特·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评论道,贞·杜桑“在珠宝艺术中注入青春活力和现代风情,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她鲜明的个人风格,如此独特,如此卡地亚。”
滑动查看更多
从左至右:
卡地亚围领项链,1955年,采用黄金、钻石和绿松石,以名贵材质进行非传统搭配
卡地亚管式手镯,1945年,贞·杜桑于二战后积极推动黄金复兴
卡地亚扭索手链,1944年和1963年,展现了珠宝的立体与灵动
卡地亚花簇胸针,1945年,动植物是贞·杜桑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
卡地亚瓢虫胸针,1969年
贞·杜桑风格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大量运用名贵材质,纪梵希说,“她如同一位伟大的画家”,创造出只属于她的华丽调色板。将红宝石、祖母绿、彩色蓝宝石、黄水晶、托帕石、海蓝宝石、橄榄石和珊瑚搭配,构成强烈而独特的色彩组合。
除了美学上的远见外,贞·杜桑的巧思还体现在珠宝行业的各个领域,她发明了扣合式珠宝,由此带动了黄金、铂金和无色水晶在高级珠宝领域的复兴。凭借现代镶嵌技法的采用、各种思潮影响的相互碰撞以及富有创新的佩戴方式,作为创意总监的她为卡地亚风格带来了全面的革新。
猎豹精神
然而,“猎豹女士”的魅力,绝不止于作品中所呈现的美好外表,勇敢、坚决以及无处不在的自由意志,这种“猎豹精神”,才是贞·杜桑女士真正留给世人最珍贵的东西。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在德国军队占领巴黎之时,一枚法兰西国旗色的笼中鸟,被放置在橱窗里展出,喻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压迫的法国人民,贞·杜桑因此被拘捕入狱数天。直到1944年,巴黎解放之后,橱窗里又出现了一枚新的胸针——这一次鸟笼被打开,鸟儿以自由之姿庆祝解放运动的胜利。
滑动查看更多
左:卡地亚笼中鸟胸针手稿,1942年
右:卡地亚自由鸟胸针,1944年
在张文嘉看来,这不仅仅是卓越的设计那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本身是被赋予了灵魂的,体现了设计者和佩戴者的精神与意志,这也是如今人们发现古董珠宝的魅力所在,并在拍卖市场竞相追逐。
而作为创作者,贞·杜桑打破的不仅仅是传统的设计理念,更是将一种创新精神变成了自己的风格语言。而在之后的作品中,贞·杜桑对于自由精神的表达愈加纯熟,尤其借助猎豹这一形象。
1948年,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立面猎豹珠宝面世,成为“猎豹女士”贞·杜桑生涯中最耀眼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以立体的形态为猎豹带来动感,也极致展现了“杜桑品味”中鲜明的对于珍贵珠宝材质的运用。
滑动查看更多
左:卡地亚猎豹胸针,1948年
右:卡地亚猎豹胸针,1949年
这件为温莎公爵夫人定制的猎豹珠宝,以金底黑斑珐琅为皮肤的猎豹有着祖母绿镶嵌的睥睨双目,矗立在一颗重达116.85克拉的天然祖母绿上,仿佛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正抬起头扫视世界,前肢笔直、蓄势待发。次年,同样受公爵夫人委托,卡地亚打造出另一枚胸针,令一只猎豹傲然盘踞于重152.35克拉的椭圆形巨大蓝宝石上,这件作品也多次成为她出席诸多重要场合时的装扮。
在公爵夫人巨大的影响力之下,一众女性社会名流同样迷上了猎豹这种同时拥有优雅风范和敏锐头脑的生物,从它身上看到了自己新近才获得的独立精神,并纷纷试图通过这样的珠宝来寻求自我表达。
浪漫、优雅又从容,温莎公爵夫人独特的气质,也为这些珠宝作品注入了灵魂,昂首挺胸、蓄势待发的猎豹,代表了对自由的另一种诠释。它们的传奇,也永远地与贞·杜桑的名字紧密相连。
在张宇凌的眼中,贞·杜桑有着不可复制性,不是简单的外在奢华标识可以穷尽的。“她所迸射出的魅力,是通过付出了真实代价的个人生活,以及成熟和连续的创造性工作,来向世人宣告关乎自由、力量、奢华和创造等等价值观。你不见得同意她的所有观点,但你必须承认她是时代品味的创造者之一,又因身处时尚创意和视觉表达行业,影响面是有深度和广度的。这一切都无法复制,却能挪用、衍生和不断地刺激新世代的身体和精神,给他们新的灵感……”
从1933年到1970年,贞·杜桑女士一直担任卡地亚创意总监
贞·杜桑于20世纪70年代退休,但她对卡地亚珠宝设计的影响始终持续,卡地亚的猎豹珠宝,也随着时代审美和珠宝设计领域的风格变化,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发扬。
1967年,以张扬不羁风格著称、曾在卡地亚定制蛇形和鳄鱼项链的墨西哥女星玛丽亚·菲利克斯(Maria Félix),定制了一枚精美绝伦的钻石缟玛瑙猎豹手镯:两头镶嵌祖母绿眼睛的豹首紧靠在一起,前爪探出呈交叉状。同年,她还购买了一枚极富个性的猎豹胸针,制作精美,两只前爪重叠,身体蜷曲、神态安详。猎豹不仅淋漓尽致展现了玛丽亚·菲利克斯的率性魅力,也体现了果敢的女性气质和时代魅力。
滑动查看更多
左:卡地亚猎豹手镯,1967年
右:卡地亚猎豹胸针设计稿,1967年
新材质、亮色彩、强烈冲突融合的“杜桑品味”,对于卡地亚的影响持续至今,也成为珠宝史中的一段传奇。“如今,在拍卖行业,古董珠宝备受青睐,不仅仅是因为过去的风格难以模仿,其鲜明的时代和设计师的个人特色,也是导致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张文嘉说道。
自1933年起,担任卡地亚创意总监的贞·杜桑,运用强烈的时尚直觉和独树一帜的个人品味,打造出卡地亚卓尔不群、时尚优雅的品牌形象,维持着良好忠诚的客户关系。他们中名流众多,不乏由欧洲皇室贵族与美国新崛起的财阀联姻造就的新一代贵族。他们所主导的西方社交舞台,见证了欧洲在引领全球时尚潮流中的式微,和美国作为现代都市文化中心的崛起。
在时代浪潮的交叠中,“猎豹女士”贞·杜桑对珠宝设计乃至社会审美的影响始终持续,不断变化的猎豹也在卡地亚的传奇中占有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并在整个时尚演进的历史中,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爪印。
《自由与创新,时代审美的百年跃迁》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沈艺超
作者丨Benjamin
图片来源丨卡地亚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