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VS谷歌:抢占AI“山头”
“
微软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模型方面表现突出,而谷歌则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方面具备领先地位。在微软向谷歌的“腹地”搜索引擎发起进攻的同时,谷歌也向微软引以为傲的办公领域进军。
美国硅谷只占美国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五,却创造了无数的商业神话。在这里,大约每10天便有一家公司上市,美国前100强的公司中,硅谷占了近四成。即使这样,一众公司在与微软几十年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从苹果到太阳,再到Novell和网景公司,一个个被微软后来居上,直到Google的出现,双方在搜索、在线办公、AI等领域展开了全面的角逐,尤其是AI领域。
2017年,谷歌和微软不约而同地将发展的重点转向AI。谷歌的发展战略从“人工智能优先”(AI First)全面转向了“独有人工智能”(AI Only);微软的发展战略则是“AI重新定义一切”(AI Redefine All)。
不过,随着微软投资的OpenAI推出ChatGPT以及于近日GPT-4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的发布,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逐渐明朗,谷歌正在逐渐落入下风。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GPT-4的发布,微软在AI领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谷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微软将在所有领域都对谷歌造成冲击。目前,微软和谷歌在不同领域的AI技术研究和应用都有所侧重。微软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模型方面表现突出,而谷歌则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方面具备领先地位。因此,微软可能会在自然语言处理、文本生成、语音识别等领域对谷歌产生冲击,而在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可能仍需要进一步发展。
01
导火线:ChatGPT
“总的来看,人工智能将是这十年中最大的事情,将改变我们的世界。”比尔·盖茨在一次访谈中说道。而微软与谷歌谁将是这十年中的主角还没有定论。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的上线让OpenAI一炮而红,上线5天,ChatGPT的用户就突破100万。
ChatGPT的快速走红,也让其背后的金主微软站在了全球的聚光灯下,一时间风光无两。
仅仅四个月后,3月15日凌晨,OpenAI发布了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相较于此前大火的ChatGPT,GPT-4在功能上再次实现了飞跃式提升:强化了图片输入和识别能力;文字输入限制提升至2.5万字;回答准确性显著提高;能够生成歌词、创意文本,实现风格变化。
OpenAI称,GPT-4在各种专业学术基准上有着人类水平的表现。
GPT模型的大火或许让微软都始料不及。微软与OpenAI的合作始于2019年,当时微软向OpenAI投资了10亿美元。但主要是为了让Azure成为独家合作伙伴,并发展Azure硬件和软件以支持大规模AI系统。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对记者分析,ChatGPT之所以如此火爆,原因是自然语义和对话式搜索功能使得它可以更精准地获取相关信息,更人性化的对话语言和内容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互动体验。另外ChatGPT还可以通过更为复杂和精准的算法进行深度学习和训练人机之间的对话,高度模拟真实的人类对话,从而使其更贴近人性化,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
作为微软的直接竞争对手,谷歌快速做出“反击”。在GPT-4发布会后,谷歌宣布开放大规模语言模型PaLM的API接口,并推出面向开发者的工具MakerSuite。
实际上,这已不是谷歌第一次做出反击。2月8日晚间,谷歌举行了“Google presents:Live from Paris”大会,向外界正式披露自家聊天机器人产品Bard,尽管市面上ChatGTP的竞品众多,但出身谷歌的Bard被视为最有利的挑战者。
在预热中,谷歌方面表示,Bard是一项实验性对话式AI服务,由LaMDA模型提供支持。Bard使用谷歌的大型语言模型构建,并利用网络信息获得知识,因为模型体量相对较小,所以需要的算力更小,这意味着能够服务更多的人。谷歌将其聊天机器人描述为“好奇心的发射台”,有助于简化复杂的话题。
但备受期待的Bard在演示的过程中却令观众大跌眼镜。在官方演示视频中,Bard回答“关于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我可以告诉我9岁的孩子它有哪些新发现”时,却给出了错误的答案。
而这也成了谷歌市值骤降的导火线。谷歌的股价在盘后大跌7.4%,市值一夜蒸发近千亿美元(约合7000亿元人民币),而这一事件被视为谷歌在此轮AI竞赛中渐落下风的表现。
中泰资本董事王冬伟分析认为,谷歌在AI方面落后微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谷歌在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投入不足。例如,谷歌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其他领域如图像处理和推理方面,谷歌可能没有像微软那样投入足够的研究资源。此外,谷歌也可能在管理和组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够迅速和有效。
不过,在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看来,虽然微软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成熟度和应用上领先于谷歌,但总体来看,谷歌在AI技术研发及储备上领先于微软,它旗下多款AI产品都拥有全球领先的地位,如DeepMind、Waymo、Google Brain等。
02
主战场:搜索引擎
“未来的搜索引擎将由传统的检索模式,变成‘提问-回答’的模式。下一代的对话式搜索引擎,将成为全球科技巨头角逐的‘AI 2.0圣杯’,当今搜索广告商业模式也将迎来变革。但由于人们对搜索结果有‘精准’的期待,如今的技术要做好问答式搜索还需要很多进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日前表示。
2005年左右,硅谷兴起过一股搜索引擎创业潮。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数据,2004年至2007年间,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了至少79家与搜索相关的初创企业,投资金额接近3.5亿美元。在当时,大量搜索引擎产品出现,无非是看中了搜索背后的广告收入,但该市场牢牢地被谷歌把控着,也是微软十几年来一直垂涎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微软一直对搜索业务有所期冀,首先是它推出的MSN搜索引擎后演变成为Windows Live搜索,并于2009年以Bing(必应)的名称重新推出。
尽管如此,微软仍然无法改变谷歌是搜索行业主导者这一事实。据美国网站通信流量监测机构Statcounter在2022年3月发布的数据报告称,全球搜索引擎市场,谷歌占据91.55%的份额,微软Bing的市场份额为1.5%。过去十年,谷歌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81%增长到88%,Bing仅占9%。
然而,就在谷歌Bard“出丑”的当天,微软宣布上线新版人工智能搜索引擎Bing和Edge浏览器,直接向谷歌的“腹地”发起挑战。
不仅如此,在GPT-4发布后,微软还第一时间表态,新版的Bing搜索引擎已经在GPT-4上运行。
搜索引擎是互联网时代的代表产物,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巨大的网络索引上,用户在进行搜索时,这些索引条目会被扫描、排名和分类,随后结果显示出最相关的条目。而ChatGPT的出现,让搜索引擎从传统的一问一答与程序格式指令模式变为对话式的模式。
微软CEO、董事长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这是搜索的新的一页,新的范式已经出现,军备竞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前进,每天都会加入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将重新创造搜索引擎,会有很多美好的事发生,这是一个重要时刻。”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接受采访时更是直言不讳:“我们将看到,这些新的搜索引擎模型能做些什么。然而,如果我坐在一个令人昏昏欲睡的搜索垄断者这边,不得不思考在新世界中变现方式遭遇的真正挑战和新的广告形式,甚至可能会遇到暂时的业务滑坡压力,那么我可能感觉不会很好。”
日前,微软公布新版Bing接入ChatGPT一个月后的进展称,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加上数百万新版Bing预览用户的推动,Bing每日活跃用户已突破1亿。在新版Bing预览版的数百万活跃用户中,大约三分之一是Bing的新用户,同时Bing的APP下载排名也瞬间飙升,下载量激增10倍。
就在微软发布新版Bing之后的第二天,其市值一夜大增803.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440亿元)。
事实上,在2月8日新版Bing的发布会上,其与谷歌的Bard一样,也犯了许多错误,但业内并没有深究,而是把关注点放在微软如何利用外界对新版Bing以及OpenAI的关注去推动商业变现——它看上了搜索广告这块“肥肉”。
根据谷歌2022年第四季度的财报,谷歌所有的收入中77%来自于广告,除了YouYube和网络广告大约占21%外,剩下56%全部来自于搜索广告。2022年全年,谷歌搜索引擎产生了超过160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而微软的广告业务营收仅为180亿美元。
此前微软就曾表示,搜索市场的份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能带来20亿美元的搜索广告收入。
新版Bing在给微软创造机会的同时,也惹了不少麻烦。新版Bing爆火后,微软仅仅欢呼了几天,新版Bing用户在使用中就发现,它有时会给出可疑的答案,偶尔还会有奇怪的行为(辱骂、指责用户),为此,微软将把新版Bing的聊天次数限制在每天50个问题,每个问题5条回复。
深度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分析,微软在NLP(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暂时领先谷歌,或者说,整合了GPT4.0技术后,微软的聊天机器人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达到业内领先的地位。目前微软带给谷歌最直接的冲击是搜索引擎,新版Bing用户量的快速提升,市场份额从不足谷歌的零头开始逐步扩大,有进一步蚕食谷歌市场的趋势。
不过,谷歌并没有坐以待毙,据悉,其正在测试一个名为Big Bard的模型,它是Bard的高级版本,使用更大规模的LaMDA,AI技术为其聊天机器人提供支持。谷歌表示,Big Bard是其在布局对话模型计划中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创建一个通用聊天机器人,可以回答在其产品和服务中用户提出的任何问题或请求。
根据内测示例显示,对于相同的问题,Big Bard给出了更丰富、更人性化的回答,而且它也更健谈、更随意。
“虽然谷歌此前赢得了所有的搜索利润,但未来谷歌的搜索利润会下降,而且它们的市场份额也可能下降,因为微软在这个领域的动作相当快。”比尔·盖茨认为。
03
全面开战
“GPT-4在GPT-3的基础上对训练数据、模型结构和生成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使得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交互任务上表现更好,短期内将会对谷歌的搜索、在线翻译、广告、AIGC等业务造成巨大冲击。”郭涛说道。
但是,在微软向谷歌的“腹地”搜索引擎发起进攻的同时,谷歌也向微软引以为傲的办公领域进军。日前,谷歌宣布,向开发人员和企业公开了PaLM(视觉语言模型)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使用者可以通过谷歌云和AI建构工具MakerSuite来构建AI模型,或是将聊天机器人功能程序编程到自己的应用程序中。
与此同时,谷歌还在协作平台Google Workspace中引入了生成式AI功能,可以实现自动撰写电子邮件或生成文档摘要等功能。
谷歌云首席执行官Thomas Kurian表示,谷歌计划每两周推出一些新功能。今年,受信任的测试人员可以使用第一阶段的功能,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在Gmail中编写电子邮件和在谷歌文档中编写文档。
而这些仅仅是开始,谷歌承诺最终会将人工智能结合到Workspace的每个流程之中,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会总结电邮信息,或自我编写文档等。
虽然谷歌的Workspace以To B为主,也仅仅拥有900万个机构用户,但此举也让微软“如芒在背”。众所周知,办公软件一向以微软的Office 365为主流,截至2022年,微软的Office 产品共计有3.45亿个付费商业用户。
北京时间3月17日凌晨,微软召开了“The Future of Work with AI”发布会,试图证明自己在办公软件的主导地位。微软称,将全面引入生成式AI助手Copilot,即将自己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365全部嵌入了OpenAI在15日发布的GPT-4,适用于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等微软旗下几乎全部工具类软件,本质上是用户通过与Copilot聊天对话、下达指令,让Copilot一键生成文章、演示文稿、表格等。
王冬伟认为,随着GPT-4的发布,微软在AI领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谷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微软将在所有领域都对谷歌造成冲击。微软可能会在自然语言处理、文本生成、语音识别等领域对谷歌产生冲击,而在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可能仍需要进一步发展。
04
AI之争的本质
战火一旦开启,无论你是“胜者王”还是“败者寇”,都将面临巨大的损耗。
据国盛证券报告《ChatGPT需要多少算力》估算,GPT-3训练一次的成本约为140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LLM(大型语言模型),训练成本介于200万至1200万美元之间。以ChatGPT在1月的独立访客平均数1300万人计算,其对应芯片需求为3万多片英伟达A100 GPU,初始投入成本约为8亿美元,每日电费在5万美元左右。
更直观地理解,如果将当前的ChatGPT部署到谷歌进行的每次搜索中,需要512820.51台A100 HGX服务器和总共4102568个A100 GPU,这些服务器和网络的总成本仅资本支出就超过1000亿美元。
即使这样,也没有办法让微软与谷歌的AI之争停止。张孝荣认为,AI技术创新的较量已经升级为产业资本的较量。光有技术不行,还需要有深刻理解产业趋势的产业资本长期支持,才能吸引顶尖人才,建造顶级的研究工具,研发顶级的技术。“新技术+大资本”才是AI发展的新潮流。
微软与谷歌的AI之争表面上是在争夺AI技术领域的主导权和市场份额,实际上AI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两家公司在AI领域的竞争或将有助于推动整个AI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郭涛认为,微软与谷歌的AI竞争是下一代信息分发获取方式的竞争,基于认知智能等新技术可实现更高效的信息整合和知识推荐,让信息获取更加高效,内容更加精准。未来或颠覆传统搜索引擎、资讯网站等,成为最重要的信息入口。
在王冬伟看来,微软和谷歌之间AI竞争的本质是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竞争有助于加速AI技术的进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和发展,让更多人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将视角回到国内,谷歌与微软的AI之争,再次让AI产业展现出勃勃生机,也为国内的AI企业带来了启发。
郭涛认为,未来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建立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头部企业共同打造AI大模型、持续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为人工智能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企业也需要不断提升AI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加快构建完善的应用生态体系,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
本文来源《商学院》杂志2023年4月刊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商学院》杂志,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2CVHRTM9】获取授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