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超一众知名房企,一季度拿地最多的企业竟是它
▲ 江西萍乡市上栗县工业园。(受访者供图 / 图)
94万平方米土地均是作为工业用地摘牌,主要用于建设厂房,是萍乡市打造赣湘合作市级工业平台的举措之一。
周边省市的企业向外迁移正是因为当地土地资源紧张,萍乡由此获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
为了拿地,萍乡各区县也在拼速度。
根据中指研究院公布的《2023年1-3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金额与面积TOP100排行榜》,萍乡市赣湘产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赣湘产业园)以94万平方米的拿地面积位居榜首,比第二名多近50%,亦超过龙湖集团、保利发展等全国性知名房企。
企查查显示,赣湘产业园由萍乡创新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设立,后者股东是萍乡国资委和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此外,榜单上拿地面积位列第23位的上栗投资亦出自萍乡市,是萍乡市上栗县的城投公司。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赣湘产业园属于园区开发企业,不是传统房企,所拿地块很多是产业园区用地,所以面积较大。
赣湘产业园总经理邬根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94万平方米土地均是作为工业用地摘牌,主要用于建设厂房,是萍乡市打造赣湘合作市级工业平台的举措之一。
萍乡地处江西最西端,与湖南长沙、株洲接壤。2022年,萍乡GDP在江西11市中排名垫底,而长沙和株洲的GDP均进入全国百强之列,分别是萍乡的12倍和3倍。
富裕的邻居产能外溢,萍乡从2014年前后开始参与赣湘合作,承接湖南的产业转移。
2021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萍乡成为赣湘两省唯一全境纳入示范区的设区市,开始大规模建设产业园,吸引周边省市企业入驻。
“地是先行条件”
邬根峰介绍,赣湘产业园位于萍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经开区),从2022年5月开始启动建设,整体规划达1000万平方米,将在近三年内分三期完成。除了已披露的94万平方米,2023年还将继续拿地,预计将全部拿下一期规划的130多万平方米土地。
除了经开区,萍乡市其它县、区也在建设类似的赣湘产业园,上栗县和湘东区最为突出。
位于萍乡最西边的湘东区紧靠湖南醴陵市,两地正在共建园区。湘东区发改委副主任杨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双方筹划各自拿出地来,将产业园区打通,再共同进行建设。目前湘东区已建成的工业园区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计划再增加两倍。
上栗县的规划面积更大。上栗县工业园一位科级干部王立军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在已建成的1000多万平方米基础上,上栗还计划分两期对工业园进行扩建,第一期1800万平方米将在5年内完成,第二期再建设1200万平方米。
“地是先行条件,没有地谈都不要谈。”杨晨举例说,在湘东区的产业园里,一家入驻企业至少需要占地6万平方米的厂房,一家陶瓷企业占地更是高达27万平方米,其中一条生产线都要一公里长。
他还表示,用地成本高是湖南企业向萍乡转移的最主要原因,当地土地资源相比萍乡更为紧张,随着产能扩张,企业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临近的萍乡由此获得机会。
上栗工业园给企业算了一笔账,目前长沙工业地价大约为每亩30万元—100万元,上栗产业园工业地价仅5万元/亩,以100亩的厂区面积计算,入驻上栗的企业仅在用地成本方面就可减少2500多万元。
“工业园区用地通常是县里开定价会,确定价格后再进行招拍挂,一般以底价成交,不会有太多溢价。”王立军说。
除了湖南,江西省内的宜春市也受土地所限开始向外转移产业。宜春位于萍乡东侧,有“亚洲锂都”之称,聚集了比亚迪等大型企业。
土地主要被用来进行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湘东区在产业园内规划了四纵三横交通网,其中三条路直接通到醴陵的产业园里,将二者连为一体。上栗则已建成一百余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让企业拎包入驻。
“我们只要把基础设施搞好了,还是有很多企业愿意到这边来投资。”杨晨说。
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湘东园区。 (受访者供图 / 图)
“创造经开速度”
上述产业园区的扩建集中在2021年发改委发布《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之后。
王立军介绍,2021年至今,上栗产业园面积扩大了约20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
杨晨回忆,2022年5月27日,江西、湖南两省省委书记在萍乡召开了赣湘合作交流会,之后各部门行动加快,湘东区一年里就和湖南各市县签订了32份协议。
上述方案鼓励萍乡与长沙、株洲、宜春等地跨省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探索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和合作开发投资公司,实现成本分担、利益共享。
杨晨负责的湘东园区是重点建设的合作园区之一,与相邻的湖南醴陵市开展合作。杨晨说,双方正在协商共同成立公司进行园区建设和运营,由两地共同出资、共享税收。目前方案尚未落地,两地园区还是独立运营状态,“但是路已经修过去了”。
对萍乡各区县来说,拿地扩建产业园区克服了许多困难。
杨晨说,虽然湘东区产业园已经把路修到了醴陵,但路旁规划的土地还没有真正拿下来,没办法扩建园区。拿地还受到土地指标限制,政府亦对拿地园区有税收要求。“你要拿多少地,就得交多少(税收)。”
上栗县内则以林地居多,新开发的工业园区需要将林地报批为建设用地,而每年的林地报批指标只有2万平方米,还要分出一部分用于其它基础建设。
“每年的(拿地)压力都蛮大的。”王立军说,2023年上栗产业园已经拿了八千多平方米土地,还有2万多平方米的林地正在向市里争取,希望能调剂一些指标过来。
实际上,赣湘产业园2023年一季度拿下的94万平方米土地也是从上栗划拨。邬根峰介绍,赣湘产业园所在的经开区,是萍乡市工业发展的重点区,但工业用地面积有限,一直面临发展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里把上栗县两个乡镇划拨到经开区,其中一部分征地拆迁后用作产业园开发。
为了拿地,萍乡各区县也在拼速度。邬根峰表示,赣湘产业园能在2022年一季度拿下94万平方米土地,也是因为开发速度足够快。2023年5月份开始,用19天时间签订了203栋房屋拆迁协议。“创造了一个新的经开速度。”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各地都在竞争,如果不加快速度,一些企业落地机会就可能错过。”邬根峰说。
土拍市场主流
拿地建产业园的同时,萍乡各区县也在想办法招商。
杨晨介绍,湘东区上个月从各部门抽调人手,专门组建了两支招商小分队。不仅联系湖南企业,也到广东的沿海城市招商引资。
邬根峰透露,经开区也在筹建专门的招商集团。以前萍乡市有“黑白灰红金”五大传统产业,即煤炭、陶瓷、水泥、花炮、冶金,均属于对资源依赖度较高的产业。随着萍乡资源枯竭,这些产业逐渐衰落,全市开始谋求产业转型。
目前萍乡希望凭借靠近宜春和长沙的地理位置优势,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2023年萍乡市将企业划分为四个等级,产能过剩、环保不达标、规模太小的企业不再引进。
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看来,萍乡各产业园区拍下的大量土地后期能否有效运作有待观察。工业园区的开发需要长期运营,前期拿地后要做不少基础性工作,有企业入驻后才能进行良好的产业运作。
从全国范围来看,类似萍乡这样国资进场拿地的情况依然是土拍市场主流。
上述拿地排行榜显示,以央企、国企为代表的头部企业1-3月拿地金额及面积显著多于民营企业,榜单中拿地面积前15名的企业里,各地城投占比过半。
中指研究院数据还显示,2023年1-3月,头部100家企业拿地总额1930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15%,但降幅持续收窄。
同时,部分城市民企拿地积极性有所回升。如杭州2023年两次土拍一半参与企业为民企,民企拿地金额占比57.9%,较2022年提升8.8%。南京土拍,民企拿地金额占比达26.9%,较2022年提升17.2%。
卢文曦认为,民企拿地热度回升能否成为趋势还有待观察。市场景气度高时,民营企业土拍占多数,企业敢于高溢价拿地。目前民企整体还是趋于保守,反映市场仍待恢复。
(应受访者要求,王立军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近期微信改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