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智者:走好选择的路,不选好走的路
真正的智者,都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追随者。他们绝不甘心把时间耗在原地。所以,及时反思,调整自己,走一条积极向上的路,不负韶华不负己。
富书作者:清风挽霞;主播:苏芮菡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曾国藩说:“真正的智者,不以境役心,而是以心制境。”
人之处境,全在于心境。
逆境不屈、顺境不傲、闲境不怠;熬得过低谷,经得起高光,耐得住寂寞,方能穿过风雨见彩虹。
杨绛用自己的一生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她晚年在丧夫丧女的双重打击下,非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艰辛却更有意义的路。
她凭借自己坎坷的经历和较高的文学造诣,不仅完成了丈夫的多部遗作,还出版了多部佳作。
正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说:“杨先生一直笔耕不辍,她不像一般作家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一直伴随着对人生、对生命、对人间情感的思考、总结和表达。”
确实如此。
先生用她的人生经历教会我们,人生无常,真正的智者:走好选择的路,不选好走的路。
走延迟满足的路,人生才不会走失去快乐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作者M·斯科特·派克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30岁的财务专家来就诊时,希望能纠正她总是拖延工作的坏习惯。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常规心理分析后,派克并未找到问题的症结。
直到有一天,派克问:“你喜欢吃蛋糕吗?你一般是怎么吃蛋糕的呢?”
那位女士不假思索地说:“那还用说吗,我通常先吃完奶油,然后再吃蛋糕。”
就这样,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派克通过她对待工作的态度,终于找到了拖延的根本原因。
原来,那位女士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总是先完成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而在剩下的六个小时里,面对那些棘手的差事,她总是尽量回避。
结果,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工作却拖延了下来。
于是,派克就建议她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强迫自己先去解决那些棘手的差事,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再去解决其他事情。
女士接受了派克的建议,并坚决照此执行,不久,她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按一天工作七个小时计算,一个小时的痛苦,加上六个小时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小时的幸福加上六个小时的痛苦划算。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顺序:
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把“先享受,后付费”当成人生的座右铭,一味地忽视问题,最后让问题越积越多,一发不可收拾。
先承受痛苦,就可能更好地掌控生活;而先贪图享受,未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最后积重难返,解决起来难上加难。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尽可能早地面对问题,延迟满足感,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
走勇于承担的路,人生才不会消极逃避
昨天,在微博中看到@沈绪淮的一篇主题为《被穷养长大的孩子是怎样的》短文,其大概内容是:
作者觉得自家的条件还可以,可父母时常旁敲侧击让她省着点花钱,这让她产生了巨大的负疚感,变得越来越压抑,不敢轻易表达需求。
受这种想法支配,女孩变得越来越敏感自卑:什么都不敢奢求,总害怕亏欠别人;对别人给予的好,也总盘算着怎么报答,从而丧失了获得幸福的勇气。
从女孩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她对原生家庭存在极大的不满,她觉得自己之所以不幸福,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父母的老旧观念。
可责任真的全在她父母吗?真的是父母造成了她痛苦的现状吗?
阿德勒说过:“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我们的不幸,正是自己消极逃避的结果。
如果沈绪淮不一味执着于“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承担”,她就会试着站在父母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切断代际传承,让自己越来越好。
大多数人觉得生活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消极逃避,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
因为承担责任,就意味着需要改变,并承受随之而来的痛苦。而懦弱的人,为了逃避痛苦,就力图推卸责任。
当痛苦越积越多,也就无可避免地沦为了的环境牺牲品。
真正的智者,一定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受任何事情的捆绑,极力更新自己,蜕变自己。
走敢于吃苦的路,人生才不会得过且过
《孟子》一文中有句经典:“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句话言外之意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
他曾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
30岁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他并没因此停下创作的笔,反而主动吃苦,迎难而上。
《命运交响曲》中有一个片段,就表达了贝多芬与不幸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还有后来的《第九交响曲》、《第七交响曲》……
这一首又一首伟大曲子的诞生,都离不开他那种无视外在痛苦的豁达心态。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而成。”
正视苦难,善待苦难,在苦难中激发自己的潜能,磨练自己的意志,追求自己的成功,那么,苦难就可以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回报都需要有所付出,而吃苦就是一种最基本的付出。
一个前期主动吃苦的人,也就积累了许多人生财富,拥有了足够的人生智慧,才会积攒更多的福报。
而一个遇事逃避,没有吃过什么苦的人,其意志是薄弱的,稍微一点风吹雨打,就可能被击倒,还会因为不能吃苦而变得好逸恶劳,得过且过。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肯吃苦的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越变越好。
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真正的智者,都会选择主动吃苦,过有意义的人生。
走认知觉醒的路,人生才不会一成不变
《认知觉醒》一书的作者周岭在书的内封面上写到:
“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当一个人认知觉醒,也就意味着他在走一条全新且称心如意的路。
周岭在书的自序讲到,在36岁之前,他和很多人一样,是那个“醒着的睡着的人”: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主张,对命运无选择。
那时,他虽对本职工作非常投入,但业余时间几乎被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占据:
有空就找朋友聚会,时常喝到烂醉;经常熬夜,从不主动看书、运动;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看搞笑视频,读八卦新闻,玩手机游戏,实在没事可做,就裹起被子睡大觉……
直到有一天,这种一潭死水的生活被一场意外打破了。
这场意外,致使与他关系极好的两位朋友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巨变,从而让他反思,如果这些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现有的一切“被剥夺”,自己还有什么,会什么,又曾在这个世上留下了什么?
当得到答案“几乎什么都不会”的那一刻,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感油然而生,他也强烈地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下去了。
后来,他内心真正觉醒,不断探索,不断改变,不断成长,就有了《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两本书的诞生。
他还建立自己的公众号《清脑》,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去影响、帮助他人。
一个人的改变,源于自我认知的觉醒。
当认知觉醒,就会主动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控制,而不是被潜意识左右,随波逐流。
当认知觉醒,就拥有了“总揽大局”的能力,也就不会迷失在“拘泥小节”生活怪圈里。
真正的智者,都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追随者。
人生只有一次,真正的智者,绝不甘心把时间耗在原地。
所以,及时反思,调整自己,走一条积极向上的路,不负韶华不负己。
走延迟满足的路,人生才不会失去掌控;
走勇于承担的路,人生才不会消极逃避;
走敢于吃苦的路,人生才不会得过且过;
走认知觉醒的路,人生才不会一成不变。
叔本华说:“人类的幸福,主要源自内在。”
一个人内在越丰富,对外在需求就越少,人生的路也就越顺。
点个在看,愿你都能选择一条精神富足的路,收获真正的快乐。
作者简介:清风挽霞,富书作者,一个寡言,内心却有一片海的人,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