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孩子是长期耐用消费品,网友:听完更不想生了
最近几天,你被“生孩子”的热搜霸屏了吗?
因为近期经济学家陈文玲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劝年轻人生小孩的言论,给“生孩子”的讨论又加了一把猛火。她用自己的逻辑,形象地把子女比喻成消费品,而且还是长周期的消费品,可以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最后陈专家义正言辞断言得出论调:“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
随后,由该新闻衍生出一系列热议话题,#专家称年轻人不生孩子是不对的#、#专家建议有实力有担当的多生孩子#、#专家称子女是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甚至是#丁克的我想通了生孩子的意义#等话题都纷纷登上热搜。
总而言之,“催生”这两字是实实在在落在当代人年轻人身上了。
生育率低迷
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国家的生育率一路下跌,在2021年已经跌到了1.16,数据甚至比隔壁的日本还要低。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估算,目前全球平均生育率是2.5,发达国家为1.7,而我们的生育率,甚至比高福利、慢生活、低生育率著称的欧盟国家还要低。
人口学家认为,一个国家的生育率在2.1以上,才能维持人口代际平衡。1.16与2.1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一个很悲哀的事实摆在眼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
这种论调已经出现多时,事实上,自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公布后,和低生育率相关的人口话题如“结婚率低”“男多女少”“单身”等就屡上热搜。目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还有生娃背后附带的不愿意结婚、离婚率高、喜欢独居等现象。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显示,2021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为1986年以来最低。而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初婚人数,从2013年的2385.96万人峰值持续下降至2020年1228.6万人,7年时间下降近一半。而另一方面,我国的离婚率从2000年0.96‰上升至2020年3.1‰,20年飙升近3倍。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我国“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占比超出25%。
低结婚率、高离婚率、单身成主流…近几年,低迷的生育率已经逐渐变成一个社会性议题。
生娃的压力
为什么这届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
有人说:现在观念改变了,孩子不是生得越多越好。有人说: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也有人说:现在育儿成本太高,孩子读书上兴趣班,太卷了,养一个都费力,哪里敢生二胎三胎?
这些话确确实实道出了当今社会生孩子养孩子的不易,现在生育率逐年下降,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除了观念上的转变,最现实的因素就是生活压力大,孩子的医疗教育成本太高,保障不够,让当代年轻人不敢轻易生孩子。
养育一个孩子到底要花多少钱?《中国生育成本报告》给出答案,将一名学生养到18岁平均成本花48.5万,18年近50万的花销,看起来平均到每个月才不到2400。但在实际的育儿过程中,这个数字甚至都不够孩子每个月上幼儿园的费用,更不要提还有上特长班,吃喝住行、教育娱乐等其他费用。有数据统计,在城市养育一个孩子,直接花销突破百万大关的比比皆是。
当社会阶层逐渐稳定下来,教育成为绝大多数人穿越阶层的最后途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在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不惜成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已经成为当代家长的信仰。
除了高昂的直接经济成本,当前中国的国情和不完善的社会配套也让当代家庭在育儿方面面临更多困难。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缺乏充足的托儿所。对于普遍存在的双职工家庭而言,通常只有两个选择:长期请保姆,或者让老一辈承担照顾责任,为了养育一个孩子而导致其背后附带的额外人力支出成本也在成倍上升。
最终,昂贵的育儿模式和不断下降的出生率,形成了一个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社会的内卷
在讨论年轻人为什么不生孩子的同时,还应该看到,现在这个过度内卷的社会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也让年轻人根本不敢停下来去生一个孩子。
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世界人口从25亿左右增加到80亿;而地球的资源容纳是有限的,当人口越来越多,为了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竞争必然会越来越激烈——这一点在14亿人口的中国,表现尤甚。
当今社会的内卷,已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孔不入。与人口连带的房价问题,更是时刻牵动着大众的神经。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家等于一个遮风避雨的房子,与房子绑定的还有包括教育等资源的分配。而国内大部分城市当前的房价,已经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当各种优势资源不断往大中城市集中,年轻人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只能选择到城市奋斗,在众所周知的情况下,大城市房价越来越高,生活成本也相应越来越高。即便是掏空6个钱包拼下城市一套房,高昂的房贷压力已经让很多年轻人不敢喘气,自然就不会有更多的勇气生孩子。
与此同时,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也让很多人对生孩子举棋不定:优质工作的竞争机会越来越难,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考公务员、进央国企的竞争越来越大…当这一代年轻人逐渐发现自己能面对的机会越来越少时,自顾尚且不暇,何谈下一代。
面对这些如山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年轻人怎么可能会有精力和金钱来生育更多的孩子。
生育不是喊口号
把“年轻人不生孩子”放大到社会层面来看,可能带来的后果已经早有前车之鉴。
生育的意愿的降低,会加快老龄化的进程。其结果就是人口结构改变,老年人变多,年轻人变少,青壮年劳动力更少,影响又会呈现几何扩张。在这方面,国内当前和邻居日本面临的问题高度重合:社会高度老龄化,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找工作困难,房价高企年轻人靠自己很难买房,社会逐渐低欲化消费低迷……也就是因为这样,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经济低迷了三十年,这三十年,被日本学者称之为“失去的三十年”。
可以预测,如果任由出生率下降,最终,将变成一个重大的社会性问题。
但是,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出生率的下降是社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规律。从韩国日本的例子已经能看出来,任何出台鼓励多生的政策,都无法在根本上改变出生率长期下降的趋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需要躺平去面对这个结果。从政府管理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改善生育环境还是非常必要,起码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出生率断崖式下降,带来更多社会问题。
为了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国家层面也在做出努力:2016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2021年又宣布出台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很多城市还创新性地出台了“以房催生”政策,通过政策倾斜给与相关优惠。
从执行结果来看,这些政策对于改善生育现状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归根结底,年轻人不愿生小孩,是社会长期畸形发展结出的恶果。少子化和低生育率本身,与其说是一个生育问题,不如说是社会其他问题、政策制度问题的表征。而要真想解决问题,仅仅靠口头上“催年轻人生孩子”,还远远不够。
最新话题:内容为王,但爱已发不了电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