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打工的文艺青年,为什么辞职了?
文|读者:王露露
要不是6岁的儿子一时兴起要去坐游船,我大概率不会去那个靠着运河而建起的古镇景区,即使距离我家只有15公里,我上一次去还是8年前去景区的一家书店做离职交接。这几年里,尽管交通工具变得比从前更便捷了,市里的很多地方,我都是数年前驻足之后就没有再去过,没有感情是其次,主要是那里与自己生活没有关联,人到中年,大多数热情都变得毫无必要。
我在书店工作的那年是民谣和独立书店的高光时刻,虽算不上井喷,但形势恰如雨后春笋般,很多独立书店出现,那个时候在距市区半小时车程的辐射范围内仅独立书店就有十几家,我曾工作的那家书店就是其中之一,它坐落在一条沿着运河而建的古镇街道上。书店的老板是一个装潢公司的老板,他涉足的行业包括了装潢、餐饮和场地演出,开书店的契机据他公开所说是与一名文艺工作者情投意合。
纪录片《书店里的影像诗》剧照
当我决定带儿子去那里坐游船时,很多过往的记忆被我唤醒。我在导航上输入目的地,开了二十几分钟,导航到景区附近一个居民家门口,门口确实可以停车,画好了位置,我车刚拐进来时,一位老太太走出来,说了句我能听懂的方言说停车10元,我想再转出去挺麻烦,就扫了码。交完费下车后,我们七拐八拐地进入了景区,我凭着几年前的印象发现所处的位置是几年前景区尚未开发的尽头,如今甚是繁荣,在此向前延伸了许多。
我告诉儿子自己曾在这条街上工作过,我提议先往我从前工作过的书店方向走去,然后去码头坐船。一路上目睹的变化让我惊讶,民房老宅已不见,都变成了各式商铺,以采耳、餐馆和酒吧居多,也有些新奇小店。从前河对岸早先开发的那条街,如今还是人气鼎沸。
我俩很快找到了那家店,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它的门牌号,在离它越来越近的时候,脑海里闪现的是在那里工作的画面,至今想来也算是一段耐人寻味的经历。
《巷弄里的那家书店》剧照
从前很多文艺青年会有两大感情误区,一是开书店,二是做书店店员,前者受困于经济能力人数比例不多,后者常常因为满腔热情加上没有根基的幻想,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从业者,特别是在那有氛围感的几年。而独立书店的老板,有两种是开不久的,一种是只懂书而不懂经营的,一种只是拿开个书店当作与圈子结识的工具的。
我工作的书店从宣布开店到正式开店只用了一个月,那是在运河的西侧,尚处于未完全开发阶段,早上上班的时候还能看到一些老人在河边洗刷着夜壶。与现在的书店店员需要整天站着,提防着客人随意拆书封不同,我那时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忧虑。在保证店里卫生的前提下,我可以一直坐着看书。
《布莱克书店》第一季剧照
那是还没有吸引人专注力的短视频app,智能手机也才刚刚热起来,连微信朋友圈都没几个人发的年代。我靠着那些书以及一些进来闲聊的客人,从早上九点工作到晚上九点,那时候没有熬的情绪,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热情似火。每个月老板会来两次,月底发工资的时候,其他一次随机。每天我就是在店里看书和卖书,老板说休息日可以不休换作上班,我就照办了。那阵子,总是有一些慕名来访的客人,来自不同的城市,关于书籍大家有很多可以聊的话题,这情形现在看来实在是难得。
工作了几个月,有一天老板问我营业额,我如实汇报了,老板竟然笑着安慰我起来,说放心这不影响我的工资,他没指望书店能赚钱。老板这一说,让我有点心虚了,我当时就趁机壮着胆问了下老板,当初入职时答应的五险一金交了没,老板说暂时交不了。那时候我就慌了,坚守了半个月,内心做了各种心理挣扎之后,我向老板提出了辞职。
多年之后想一想,当时的自己卑微得有点让人讨厌。老板没有挽留我,只是说在招到人之后我可以走。接下来,我就在各种与书店相关性的社交媒体上发着书店店员招聘启事,启事是由我来写的,当时我是想把工资数额写在上面的,被老板要求更改了,说写成面议。很幸运,在一个半月后,终于招到了一名店员,当时我交接完走的时候,对方问我为何走,我搪塞了下没有多言。
《在森崎书店的日子》剧照
前几日,在网上刷到有网友问现在的书店到底靠什么赚钱。一些之前的从业者在评论里做出了各种解答,例如他们免房租,书籍没有库存压力,靠卖咖啡文创之类的,这些书店都还好,至少他们是以盈利为目的,奔着长久去的,哪怕薪资不高,至少能给从业者稳定踏实的就业环境。而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书店,对于从业者而言,像吹出的炫彩情怀泡泡,很容易被微小的现实戳破。
书店最终开了两年之后关了,当时我在社交媒体上得知的,很快那里就变成了一个小酒馆,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老板还发了招调酒师学徒,在那之后老板和当初书店的合伙人在社交媒体上再也没有互动过。再过了两年,老板又开了一家艺术馆,还做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艺术节,邀请了不少歌手和艺术家,我没有去看,那时候我已经有小孩了,对于文艺类的活动我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重心都放在带孩子了。
《摆渡人》剧照
我到达运河景区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多,古镇上的酒吧已经开门迎客了,音乐声此起彼伏,有爵士,有摇滚,有流行,也有民谣,各色风格的灯光在交相辉映着,喧闹正在酝酿着,等待着夜色到来。我在书店门口徘徊了很久,想推开门进去看看,借以缅怀一番,但是透过门口玻璃看着那实木书架上摆放着的各种形状的酒杯和酒瓶时,我最终还是没有勇气推开那扇门。我胆怯地不想深入这陌生又熟悉的场地,拉着儿子匆匆往坐游船的码头走去,然后轻轻地告诉他这里曾开过一家书店,仅此而已。
排版:小映 / 审核:然宁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