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传奇巨骗
家事、国事、天下事
常人言: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古往今来,社会上总是会出现一些心怀不轨、妄自尊大之人,甚至不惜使用欺诈手段为自己获利,在历史和人群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加微信smz931,看更多内幕好文!
.....................................
“诈骗”是一个通用的法律名词。
通俗地讲,就是某人以非法手段占有事物为目的,用不存在的事实和欺瞒的手段,骗取机构职务和财物的行为。
.....................................
现如今,相信大多数人或许对李万铭这个名字非常陌生,但就是这个人,能被称为“共和国巨骗”,就可以想象其行骗手法之厉害,骗取财产之巨大略窥一二了。
对比现如今的诈骗案件和层出不穷的骗人手段,大家虽嗤之以鼻,但防范意识是有的,对类似行为也并非是一知半解的。
但建国之初,人们的防范意识是不如现在的,大家把精力和脑力全放在了新中国的建设生产中,没多少人能真正意识到骗子的意图。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国著名的“开国第一骗”事件,以及事件制造者李万铭。
少时“成才”
李万铭1927年出生于陕西安康,他的父亲因为在县城做生意,所以还算不错,但其父在经营生意时惯用的奸猾手段,也使年幼的李万铭耳濡目染,时不时向玩伴们炫耀和模仿。
小学时李万铭的成绩虽不突出,但他的“小聪明”技能,却人尽皆知。
经常在校内小偷小摸不说,还欺瞒老师旷课逃学,而作为监护人,李万铭的父亲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李万铭完全继承了其父奸猾狡诈的“特点”。
而在李万铭十岁的时候,便早早退学,但令人诧异的是他的“文采”和书法却出奇的好,而且擅于模仿他人的字迹,并在闲暇时偷学到了刻章的技能。
首战即败
1945年,李万铭认为自己已经能独身闯天下了,随即离开家乡,南下打拼“创业”去了。
当时正值中国内战全面爆发之际,国民党反动派在与中央红军对敌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每天大批人马被围歼,这让蒋介石对“兵源”忧心忡忡,国民党军政部门马上在各占领区抓捕壮丁,以备战时之需。
此举一出,社会大众立时人人自危,纷纷避乱逃命。
可是李万铭却认为,这是个踏破铁鞋都难得的工作机会,他觉得由此可以辗转走上“仕途”。
于是,李万铭不顾家人的反对,报名参加了国民党的“特战青年班”,每天跟着部队走南闯北,一路来到了沈阳市。
李万铭在军中不同于那些“难民”和地痞,他为人机敏果断,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很受领导青睐,这让他在驻地获得了机关文书这样的工作。
空虚的心灵加上初出茅庐的李万铭,在虚荣的同时,又觉得这是一个为自己获利的机会。
他开始假借政府的指令,到军需处冒领军费,按照他的逻辑,国民党军政部门从上到下,皆是腐败贪官之辈,他这点儿“成绩”不算什么。
陆军监狱
可他的骗术对那些人不起作用,被识破后被投进陆军监狱,但没过两个月就因为自己的“文笔”惊动了狱吏,提早把他放了出来。
流窜作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李万铭也从“国军”青年军官摇身一变,成了一名“退伍老红军”。
李万铭先是擅自伪造了一份南京中央大学的毕业证明,进入了解放军军政大学,毕业后他还是没改掉好逸恶劳的本性,放弃了学校分配的基层岗位。
李万铭又拿出自己的“老本”,伪造公章和信件。
这次他顺利地进入了常州市政府,工作没几天,他就厌烦了普通科员枯燥乏味的工作生活。
李万铭又“别出心裁”,公然伪造了一份来自“军政大学教研组”的信件,这封信要求苏南公署要为淮海战役负伤退役军人李万铭做工作安置,结果在最后审核的时候被一举揭穿,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但也许是“天不亡李某人也”,仅过了半年时间,李万铭便因“狱中发病”获得假释。
在北上回乡途中,李万铭再次以身试法,通过大学期间的同窗好友关系,借到了军属证明,私刻军区大学印章,欺瞒陕西省委,以部队军人转业为理由,要求为其分配工作。
话说当时的人们,有几个见过这样的无赖,对这样的无耻骗术也难分真伪。
陕西省政府主席对于这封来信未有半点迟疑,随即就让秘书亲自去相关单位,为那位“退役军人”开就职证明。
李万铭在家乡的安康政府成为一位农林科员,因为在部队的“英雄事迹”,还获得了“人民功臣”的称号和奖章,这样的事情在如今看来简直就是荒谬至极。
拥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李万铭的臭毛病也越来越多。
在西北大学农学院开设的农林课程学习中,李万铭假借自己“身上有伤”,从不去听课,就连组织上专门为他开设的党支部专修班,他也从来都是躺在家“学习”。
“功成名就”
1952年年初,李万铭逐步得到了组织上的信任,通过审核进入了中南局,相关负责人在看到了李万铭所出具的证明材料和档案后,对此竟然深信不疑。
不仅对其赞赏有加,还把李万铭介绍到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工作。
农林部办公厅主任也是转业军人,在得知李万铭的“英勇事
迹”和“退役经历”后,对他很是钦佩,不日便将他分配到中南农科所,并升格为秘书主任。
这时的李万铭,可以说是飞黄腾达,前程似锦了。
新官衔刚上任不久,李万铭就得到了出国考察的机会——跟着“中国农民访问参观团”,去了苏联学习访问。
在这期间,李万铭觉得自己的骗术已经“登峰造极”了。
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把陈赓将军,也搬了出来。
这次是要让众人相信军区首长写信,让其调任某兵团参谋长和师长职务,他不停地在访问团内部炫耀自己的“头衔”,并要求团队领导送他回国,这让随团一众学员目瞪口呆,同时对其业余的行为甚是反感,最后领导商议后,没有同意他的“归国就任”请求。
同年8月,参观团回国。
李万铭再次故伎重演,用那封升职信蒙骗群众和组织。
这不仅没有使当局有所怀疑,反而感觉“如获至宝”,认为这样优秀的人才在本单位工作,不失为一种骄傲和荣耀。
于是又擢升提拔李万铭为人事处副主任,还给他颁发了各类英雄功勋奖章。
旷世巨骗
1953年,李万铭利用职务之便,伪造他人信件,来到了武汉继续他的行骗之路。
这次他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抗美援朝志愿军战斗英雄”。
在为自己量身打造了部队制服后,又接连把自己的住所和工位都刷新装饰了一番,粉饰自己的“丰功伟绩”。
这时已进入抗美援朝战争的末期,美帝国主义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而我军赢得了更多胜利的筹码,正可谓举国同庆,大家纷纷走上街头,欢迎志愿军战士回国。
李万铭瞅准时机,把自己之前凭空捏造的“战斗经历”公之于众。
谎称自己曾经在汉城和平壤战斗过,并获得了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等等。
中南局所属的《工人报》也转载了这个骗子的荒唐言论,这让李万铭在当地受到了瞩目,各机关单位和学校师生,纷纷邀请这个无赖去做报告、演讲。
在宣讲时,李万铭“绘声绘色”,声泪俱下地说自己在战场的遭遇和事迹,甚至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真正的退役伤残军人,不仅有双拐道具,还有伪造的奖章和“枪伤”,吹的神乎其神,把歼灭敌人的数量说得有整有零,收获了大批群众的眼泪和崇拜。
华丽丑态
李万铭利令智昏,在名利双收的同时,对单位的女同志起了花花肠子。
实际情况是,由于李万铭的吹嘘蒙骗得到了上级认可,加上他自一开始就伪造自己是一名老红军,这样的身份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可以说是非同小可。
再加上其不断地对自己的军事业绩添油加醋,这让李万铭不费吹灰之力,便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战斗英雄”。
这让李万铭不仅成为了“时代宠儿”,也让其变成了单位领导前的大红人,更是身边普通家庭背景的一众女性眼中的“高枝”。
农林部单位里,李万铭的追求者着实有不少,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收到暗恋信件或者直接表白的女士,李万铭在这个时候尤其表现的正直、大方、可靠,演技相当专业。
最终,李万铭骗取了一位美女翻译的芳心,这正是出国考察期间,相识的某位机关单位里,一位单纯和漂亮的共产党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两人就举办了婚礼,令旁人称羡。
以如今大众的眼光,李万铭的伎俩,几乎到了无聊和可笑的地步。
但那时的中国,国民对诈骗的认知很是有限,尤其对于李万铭这样的惯犯,更是防不胜防。
李万铭的演技虽然拙劣,但他对自己的“英雄”生活起居条件很是用心。
1953年,李万铭再次骗取农林部的信任,以出差为名,带着妻子去往全国各地游山玩水,挪用公款一路挥霍,连路费和车费都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半价购买。
在武汉一年多的工作生活,已经让李万铭感觉这里的资源,已经被自己挖空了。
他竟然萌生了北上去往首都,在那里一展宏图的想法。
1953年9月,北京中央林业部,迎来了一位来自武汉林业部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模范标兵”,这让大家议论纷纷,就连该部委员会都觉得这是个“大事件”。
李万铭还没有什么显著业绩,就连日把自己的宿舍,收拾的金碧辉煌。
客厅中央的墙上挂着印有“战斗英雄”红字的背心,周围摆满了各式奖章、锦旗和奖状,另一面墙上则挂着“在朝鲜作战期间”的各种纪念品。
连访问苏联时,国外赠予的留声机,也摆放在沙发旁,几近奢华。
有了战斗英雄的光环衬托,李万铭也十分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
一年四季,不论寒暑秋冬,他都以一身笔挺的军服示人,这种内外兼修的骗术,让红色年代的人们对其产生了一种狂热的推崇之心。
公正审判
直到1955年年初,这荒诞的一切才得以真相大白。
李万铭飞抵西安后,在省委书记张德生面前施展才华,并暗示自己是担负重要使命来到此地的,但张德生在听取了这个表演家的叙述后,结合自己的任职期间的所见所闻后,立即对其产生了怀疑态度,于是便通知公安厅立案调查。
这一查,便查出了一箩筐的“壮举”,其政治野心和作案手法令人瞠目结舌。
最终于1956年,李万铭被判决有期徒刑15年。
这就是“共和国巨骗”事件的始末。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相信李万铭这个小丑的。
早在西北农学院时,就有人去信上级,怀疑过李万铭的种种行径。
但在当时那种礼待英雄的年代里,大家的崇敬之情显然盖过了辨识真伪的能力,对这样的事情保持了盲目崇拜。
李万铭的履历、职称和档案材料,全都是他一手伪装捏造的产物,在很多重要的组织关联上,他的这些证明材料没有给出正面答复,这从侧面反映了,当局在人事审查上的含糊和敷衍。
《人民日报》也曾就此事件发表社论,给出了客观阐述和分析:就转业信件来说,军事院校和地方机关单位是没有直属关系的,而陕西省委的相关工作人员,却没有这样的常识,对伪造的鉴定表,甚至是过期的邮票都没有追查来历,直接任其造谣,为其安排工作。加微信smz931,看更多内幕好文!
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时期,有谁不敬佩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正因为人们都从内心里崇拜英雄人物,谁还对英雄人物的言行有所质疑呢?崇拜英雄、热爱英雄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李万铭打的正是战斗英雄这块金字招牌,这也是他的骗术,能够得逞的一个原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