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技术总监到自由职业者,40岁之前终于告别“证明题”人生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067 篇文章
题图:来自作者。
作者:雪梅,前阿里技术总监,现技术人的职业发展、领导力发展教练。爱读书爱码字,上学时写信总超重,目前写公众号“码上破茧”,时常日更。两个娃的妈,前半辈子一路狂奔,误入程序员行业,百度、阿里沉浮十几载,四十岁之前终于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余生追求热爱又自由的人生。
去年,我 39 岁,告别了 14 年多的互联网技术职场,正式从阿里辞职,开启自由职业者之路。
被无数位亲朋好友“问候”过:为什么?放弃大厂光环,放弃光鲜的 title,放弃高昂的薪水,还在如此动荡内卷的时刻,图个啥?
有人不客气地说:你这是一时头脑发热,未来一定会后悔的!也有人酸酸地说:这是财务自由了吧?可以任性地想干啥就干啥了吧?
……
我没有财务自由,出门大多坐地铁,也不是脑袋一热,做这个决定我花了四五年的时间。如今过去 5 个多月了,虽然经历起起伏伏,依然无比感谢这个勇敢的决定。
作为一个从十八线小山村来北京打拼,做的又是逻辑严谨、极度务实工作的技术人,平时我很不屑把人生状态归咎于“原生家庭”,但这被大多数朋友称为“很有勇气”的纵身一跃,确实跟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
我出生在 80 年代南方的一个小山村,关于“重男轻女”的故事可以写一箩筐。前几年看电影《我的姐姐》,我无比唏嘘:还好我下边是个妹妹,如果是个弟弟,我就出不来了!
家里姐妹仨,我排行老二,妹妹比我小 8 岁,明眼人都知道爸妈原本是想生男孩,但一直未遂愿。
我 83 年出生,据说那是全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元年。上小学之前,我几乎没在家里呆过,跟着爸妈东奔西跑,躲避“计划生育”。
老妈后来讲过很多我们寄人篱下的故事,我都没印象。之前看一本心理书讲人生的最初画面,我依稀记得大概两三岁的中秋节晚上,爸妈带着我偷偷回家见爷爷奶奶,再趁着夜色从后山离开。我骑在老爸的脖梗上,头顶一轮明月,只记得那晚的月亮特别圆,夜空无比深邃。
妹妹出生后,爸妈终于下定决心要安定下来,借了一堆外债,在老家盖了房子。
就在大家都以为从此可以安定下来时,八九十年代的农村,“计划生育”的执行可以用流氓来形容。因为交不起巨额的罚款,我亲眼见过十几个乡干部来抄家,把门窗卸下来玻璃碎一地,把猪圈的猪赶走,把粮仓里的稻子搬走……
记得有次老妈眼泪哭干之后,抬头看看我,说了一句:“你怎么不是男孩呀!”我扭头跑进后山,一个人在黑暗里哭了好久。那颗关于“证明”的种子就此埋下了——我要证明女孩不比男孩差,我要让别人对这个家刮目相看!那年我 12 岁。
▲ 熟悉的小山村
不知不觉我就成了家里的“男孩”。我是姐妹中个子最高的,老妈都惊叹我小时候吃得那么差,个子怎么长出来的。
姐被淘气男生欺负了,我冲出去像个铁公鸡一样跟男生打架。人前一滴眼泪也没有,回家疼得直咧嘴。
那时候南方水稻种两季,炎炎酷暑,正是收早稻、种晚稻之际,俗称“双抢”,是农村最忙的时候。老妈让我和姐选择一人在家做饭,一人下地干活。我永远是选择下地干活的那个,那时候我讨厌一切琐碎的家务活。
看到老爸一担一担地挑谷子,肩膀上一道深紫色的扁担印。我也偷偷地挑起来,老爸一次一百三四十斤,我一次七八十斤,趔趔趄趄的步伐,引得旁人一顿笑话。
现在的瑜伽老师惊叹我被高强度互联网消耗十几年,身体底子居然还不错,她不知道当年那个要证明“女孩不比男孩差”的小女孩干了多少农活。
▲ 我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流过无数滴汗
或许是这种“证明”的力量牵引,我的成绩一直还不错,顺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前一年姐刚考上中专,交学费家里又欠债了,而我高中一学期的学费一千多,在九十年代的农村,这是一笔巨款。
村里人都劝爸妈: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啥?最后都是嫁人,别人都去广东打工挣好几年钱了,她这还不知道多少年才熬得出来呢?
我记得老爸不生气也不反驳,只是淡淡地说:“只要她读得上,砸锅卖铁我都供!”
没其他本事的老爸,把村里闲下来的地都包下来,起早贪黑,加上东挪西借,硬是把我和姐的学费都凑齐了。
每次累得直不起腰时,老爸就用他有些浮肿的、充满血丝的眼睛,语重深长地叮嘱我:“一定要读出去!一定要争口气!”
虽然我从小写作很好,喜欢文学,但面对这份重托,我唯有狠狠地把日记里悲春伤秋的文字弃如敝履。即使高中语文考过满分,文理分科时,我依然选择了理科。高考填志愿时,我报的是计算机——班主任给填的。
这一切的理由很简单,“好就业”对于一个要改变命运的农村女孩来说,是压倒一切的至高准则。
大学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研究生考的是公费,以最低的成本,我完成了自己的求学生涯。
2008 年我毕业顺利进入互联网大厂——百度,做技术研发,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程序员”,月薪 8K。这对于当时的农村来说,是一份可以扬眉吐气的高薪。
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老爸带着我挨家挨户地给那些年借给我家钱的乡邻拜年。老爸做得很认真,要买什么礼,要给多少红包,都规划得很清楚。不善言辞的他,感激的话反反复复地说,我亦步亦趋地跟着。
这既是感激,也是一种对世人的宣言,宣告那张关于“证明”的试卷——证明女孩不比男孩差,证明这个家会让别人刮目相看,我交卷了!
▲ Photo by gedeMahak on Unsplash
我以为关于“证明”的试卷从此结束了,事实上证明并没有,那么多年的烙印已经深入骨髓。
程序员是一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岗位,6:1、10:1一点都不夸张,我甚至呆过将近 50 人的部门,只有我一个女生。
虽然是程序员中的稀有物种,并没有网上传言的“特殊待遇”,反倒是更恐慌,更谨慎——生怕别人说一句“女生干技术就是不行”,我一直偷偷努力。
对于一个在苦日子里熬过的人来说,加班熬夜,996 不算什么难事。生完老大休产假回去的第二周,因为一个重要项目的发布,我就通宵了。半夜两点偷偷溜到母婴室去挤奶,也没觉得害怕。
虽然不是什么技术大咖,但工作认真,赶上互联网的红利期,我成长速度挺快,从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开始带团队,工作第十年时,我的团队成员已经 100+ 了。
以为就这样高歌猛进一直到退休,但世界上的事情永远没有那么简单。35 岁后,我发现自己工作的动力越来越不足。
我并不喜欢技术,当年选择计算机,只是因为好就业。日常工作也无数次验证了这一点——除了工作需要,下班后我很少去钻研技术问题。对技术,我更多的是敬畏,不是热爱。
我发现自己很敏感,别人的负面评价总会记很久,暗自较劲,一定要比别人强,自己的团队一定要比别的团队牛。
带团队很成功的时候往往是极度高压的环境下,别人都觉得不可能,觉得你不行时,我反而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而风和日丽、按部就班时我就提不起劲。我很擅长从 0 到 1,但 1 到 10,到 100,就觉得束手束脚。
▲ 2018 年在技术大会分享的我
我意识到其实自己还在较劲,还在做“证明题”,一路咬着后牙槽奔跑,这是自己的成功模式,也是最深的枷锁。即使已经做到大厂技术总监,却没有丝毫自豪。我越来越不知道这种较劲、“证明”,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更高的位置吗?No!抬头看自己的 +1、+2 老板,他们的工作我一点也不羡慕。
为了做成更大的事吗?No!即使带着团队完成一个个业务目标,达成一个个指标,也没有丝毫幸福感,那是别人的目标。
为了更多的钱吗?No!我是一个低物质欲望的人,大多数女孩喜欢的精美装饰、高档衣服、精致食物,我统统没有兴趣。
我深知自己的童年有很多遗憾,渴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童年,我看了很多育儿书,上了很多育儿课,但一切都败给了一个词——时间。
孩子抱着大腿让我读绘本时,我在焦急打电话处理线上故障;
孩子上幼儿园分离焦虑嗷嗷大哭时,我在杭州出差;
孩子烧到快四十度,我也必须放下,去赶出差的航班;
周一到周五的高强度工作加上经常出差,周末即使陪孩子也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转一圈公园就是最大的户外运动了。
有一次被教练时,我说自己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狂奔的汽车,低头发现快没油了,却找不到高速公路的出口,停不下来,只能继续跑,等所有的油耗完,车毁人亡……
有些矫情,却是当时真切的感受。
别人都说 35 岁开始中年危机,而我一直认为“与其说是中年危机,不如说是中年觉醒”。我不断问自己我到底在证明给谁看?到底还要证明多久?
38 岁那年,小妹结婚了,我如释重负,才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小妹就像我的半个女儿。她上大学的学费,她的第一台电脑,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很多重要节点我都像只老母鸡一样,认真打理……她都结婚了,我似乎可以解脱了。
回头看看爸妈,早已离开老家进城了,安详地看着喜剧电视,公园里悠闲地遛弯,似乎所有人都忘记那个“证明题”了,唯独我还死死攥着不放。那一次,我告诉自己,该放下了!
▲ Photo by Javardh on Unsplash
39 岁,两个孩子的妈,我做了这个告别,告别十几年的技术人职场,让自己从高速公路上下来,将“证明题”的人生画上一个句号,重新开启第二人生——我要把那个做了 39 年证明题的“奴隶”释放了,她该去做自己了,去做热爱又自由的事了!
我是低物质欲望的人,而硬币的另一面,我极度渴望精神的自由。年纪越大,越觉得自己的时间很贵,一边觉得时间不多,一边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我渴望回应内心的真实需求——事业和孩子我都想要,我希望追求自我愉悦,以“事”代替“钱”作为最终价值。
做过四五年的探索,也系统地学习了教练技术,我的以“事”代替“钱”作为最终价值的事业,是做技术人的职业发展教练,成了一名能兼顾家庭和两个孩子的自由职业者。
为什么选择服务技术人?不仅因为我是十几年的技术人,我懂技术人的务实、认真、质朴,也懂他们的小傲娇,更是因为这个群体除了少数很早就爱好技术的人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像我这样一穷二白,只有朴实努力,从小地方来大城市打拼,来改命的人。
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这是为数不多的不看出身、不看背景、普通人也有机会翻身的行业之一,我希望能去服务这群朴实又认真的人。
做职业发展,是因为看了太多人跟我一样,背负重重包袱,为了活下去,盲目适配外在要求,从来不去问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行业增速放缓,内卷袭来,上升通道明显变窄,太多的人陷入内耗之中。我希望在这个时期做点事情,与大家一同探讨职业发展更本质的东西。
如果说更大一些,在科技革命的大浪潮中,我是不擅长游泳的人,但在背后服务好技术人,让他们更好认识自我,职场之路走得更踏实,也是为科技兴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 告别职场时的工牌
追求自由和热爱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也不希望只是用虚无缥缈的诗意和远方来自嗨。我的哲学里必须活在真实世界,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做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纵身一跃的喝彩声之后,伴随的是一系列的恐慌和迷茫。比如工资日再也没有悦耳的银行短信声,比如我到底要去哪里找教练客户?我真的可以吗?我能做出来了吗?
但纵有再多的恐慌和迷茫,那个做了 39 年证明题,终于被释放的“奴隶”,极度渴望自由,这是摧毁一切恐慌的利器。
我深度访谈了很多技术人,有 CTO、公司高管,也有一线技术人;有大厂,也有创业公司;有在一线城市,也有三四线城市。
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一杯咖啡价招揽客户,先扎实“赚到做”,慢慢积累了很多原始客户。
通过这些实打实的行动,我就像在画一幅关于理想的画,一点点勾画清晰了它的样子。出来 5 个月,我可以自豪地跟朋友们宣布,做热爱又自由的事情,我能养活自己了!
我跟两个孩子的关系更好了,家庭气氛也松弛了很多,我也有了自己想一辈子深入去研究的方向——关于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充满焦虑、内卷的时代,对于未来,我比在职场有了更多的笃定!
如果说追求热爱又自由的事情,做自由职业者,我自己的心得,有四点非常重要:
其一,一定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方向,最好从自己有积累的方向开始。
真正想做,这是无数次迷茫最大的动力来源,有积累可以让你起步更快。
其二,方向选择上一定要聚焦、再聚焦。
很多朋友都说职业发展底层有很多相似,为什么要局限在技术人?因为我对其他角色完全不了解,没有任何优势。在一个领域做深、做透,是我们普通人唯一的出路,因为信息化时代,任何泛领域大咖都太多了。
其三,不断保持学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无论你之前在职场积累多少,转型都是面临很多要学习的。比如我如今在学习领导力发展教练,学习盖洛普优势,学习做个人 IP……都是一边学,一边实践。
其四,自由职业者一定要有商业思维。
虽然说做自由职业者是选择用“事”代替“钱”作为价值衡量,但用爱发电无法持久,唯有商业可以让你真正了解市场,得到市场的真实反馈,才能让这个事业真正持续下去。你需要考虑自己的产品形式,给社会交付的价值是什么?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的客户为什么会选择你?……我也还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
▲ 来自作者
如果说证明题的人生,就像一颗竹笋,从泥土里拼命挣脱出来,不断剥掉一层层关于性别、关于习俗的限制。而如今做自由职业者,那颗竹笋已经变成小竹子,在慢慢长成一棵高大、茂盛、强壮的大竹子。
高中时我很喜欢看《平凡的世界》,总把自己类比成孙少平,但我比孙少平幸运很多,生在一个有更多机会的年代,所以我一直在想自己有没有可能超越孙少平的命运?在“苦难文学”中再多一点点逆袭?
有一天,我仔细回忆了自己的祖辈,往上几代都是朴实的农民,一辈子都在与生存做斗争,而我何其有幸,虽然没有“财富自由”,但至少实现基础款的“吃穿住”自由。
为什么不再往需求的更上一层进化,去活出某种程度的精神自由?这或许是一种新的家族使命。我相信发展不是在一代人中完成的,未来我的孩子们大概率是要做更多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我的自由职业者之路蹚出来了,也是为下一代做了一点点铺垫。
或许等我蹚出来了,我可以写一本属于自己的、80 后女孩版的《平凡的世界》,讲一个小女孩如何从十八线小山村走出来,穿越重重偏见、习俗,单枪匹马来北漂,见证城市化的汹涌进程,亲历过互联网大浪潮。在这个时代沉浮中,完成生存需求之后,还想再次跃迁,活出热爱又自由的人生状态……那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梦想!
我想,一定会有那一天的!
- END -
推荐阅读
从瑞典到福建山村的这七年
34岁从高管到主妇,从留学到创业 | 4年美国生活教我的事
33 岁,我辞去了外企的工作,变成了一个童书编辑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