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是禁片,为了拍一部电影,死了三个演员…电影2023-04-20 08:04伊朗,某边境小村。一个从首都德黑兰来的男人,成了当地村民热议的对象。他开着豪车,谈吐不凡,还总是心事重重。和闭塞穷苦、尘土飞扬的村落格格不入,像是一个“非法闯入者”。男人是一名导演。因为创作上的“问题”,被政府限制出境。导致他不能亲临新片的拍摄现场,只能在靠近片场的国境线上,用电脑“云”导戏。但,边境的信号极不稳定。有时候,一断网就是一天…他只能拿着电脑,爬到房顶,或晚上开车到高处,才能接收到断断续续的网络信号。只不过这种节奏严重影响拍摄进度,等他找到信号,剧组早已收工。平日里,导演喜欢挂着相机,在村子里闲逛,记录下所见所闻。然而,因为拍到不该拍的画面,麻烦事接二连三找上门,同时关于导演身份的谣言四起。有人说他是间谍,也有人说他是偷渡者。这个小小的村庄被他搅得鸡犬不宁。一个更大的灾祸,正在酝酿…以上故事情节出自伊朗电影《无熊之境》,由贾法·帕纳西执导。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该片拿下了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特别奖”,豆瓣目前评分7.9。这是一部话题和“尺度”拉满的电影,句句不能讲,却方方面面都触及到了。它要结合帕纳西的个人经历来看。其作品是各大电影节的常客,他曾摘得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的最高奖,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亚洲导演之一。另一方面,他是伊朗政府的眼中钉。2009年,一名16岁少女在示威游行中遇害。在参加这名少女的葬礼后,帕纳西被吊销护照,禁止出境…而后,因作品涉及太多政治、社会、宗教话题,政府认为有损国家形象。帕纳西又被捕入狱,获刑6年…贾法·帕纳⻄但真正打击到他的,是长达20年的禁令。不准写剧本,不能当导演、制作电影。甚至不能以任何形式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更不能离开伊朗。2010年,帕纳西原本要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而彼时他正被关押,组委会还特意给他留出空位…2015年的柏林电影节上,电影《出租车》斩获金熊奖,帕纳西不能出席,只能由侄女代领…不过,艰难的处境没有让帕纳西屈服,他曾公开谈论:一部完成的电影可以被禁,但休想禁锢一个导演。他不仅绝食抗议,还尽其所能坚持搞创作。比如,让朋友把U盘藏在蛋糕里,从伊朗带去电影节,跟全世界的媒体和观众见面…说回《无熊之境》这部电影。它由帕纳西自编自导自演,遭禁足的导演孤身一人跑到边境“拍电影”,整个故事脉络简直就是帕纳西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影片采用伪纪录片和戏中戏的形式,给故事增加了不小的冲击力,使人真假难辨。其中一条线索,发生在土耳其片场。导演正在拍的,是一部关于偷渡者的电影。男女主演本身也是夫妻档,他们在国内受到不公对待。为了更自由地活着,他们前后花了10年时间偷渡前往欧洲,有次差点淹死在海里,却总是失败。当初,导演找到夫妻俩,希望拍摄一部根据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一切,以尊重现实为基础。但,男人串通摄制组,瞒着女人,花光所有积蓄,从走私犯那里为她买了一本偷来的护照。而自己持有的,是假护照。拍摄离别戏时,女人抑不住心事,在镜头前质问导演:我忍受牢狱之灾和折磨,只为忠于自己。通过窃取一个女人的身份,我背叛了她和我自己…过去10年,她靠这个强大的信念支撑着,才步履维艰地走到今天。明明什么都没做,明明什么都没做错,为什么要离开的是自己?她几近崩溃。让她一个人走,好比抹杀了两个人的未来,她做不到…谈话不欢而散,拍摄被迫中止。几天后,女人的尸体在海边被发现。如果自由是建立在伪善与伤害之上的,那么不要也罢…另外一条线索,也是占据电影最大篇幅的,是导演在边境村子里的遭遇。因为地理偏僻,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整个村子都充斥着蒙昧,陈规陋习一大堆。比如,当一个男孩爱上一个女孩,男孩就会躲在河边,找机会揭开女孩的面纱。之后,女孩必须嫁给男孩,没有商量的余地…再比如,一个女孩出生时,一个男人会以未婚夫的名义,剪下女孩的脐带。这些荒谬的老传统,是村子的红线,任何人不得逾越半步。可以说,村里的女孩们与生俱来带着不幸。一天晚上,一个神色惊恐的的年轻姑娘拦在导演的车前,问他是否拍到了她的约会照。这是个有“未婚夫”的姑娘,而她约会的对象,却是另外一个,真心喜欢的男人。要是证据落入“未婚夫”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原来,是一个9岁小男孩向男方告的密,说导演用相机拍下了二人约会的画面。男方、村长、约会的男人,轮番找上导演…前两者让导演交出照片,可以避免更大的麻烦。至于他有没有拍到传言中的照片,电影并没有具体交代。为了打消顾虑,导演直接把相机的内存卡交了出去。但,对方没有作罢的意思。非要让导演去“忏悔室”,当着村民的面,向真主发誓,所言句句属实。这又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仪式上,导演提议把“见证者”从《古兰经》换成相机。看似更客观,其实导演仍然可以对镜头发假誓、说谎。他对剪脐带的仪式大加指责。所有以尊重传统的名义给他人带去苦难的,都是脱不开责任的帮凶。借刀杀人罢了。矛盾不断激化,约会的男人被打得满脸鲜血。可想而是,女孩会遭受多大羞辱…导演也惹火上身,变成警察的重点关注对象。不得已,他只能收拾行李,尽快离开。路上,他看到河边聚集了大批村民。房东告诉他,那对约会的情侣打算私奔,但在跨越边境线的时候,被子弹击中。这对苦命鸳鸯忍着痛,爬回了村子。最终,难逃死亡命运…间接杀人的,是导演吗?即便“照片事件”不存在,有了男孩的证词,他们的下场就会变好吗?答案显而易见。影片中,每位村民都在循规蹈矩,坚守自认为的真理,只有一个人对导演说,发誓的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不必纠结于真相。他提醒导演,走夜路要当心,村里有熊出没。但,在村里住了这么久,导演连只狗都难见,更别提熊了…那位村民告诉导演,其实熊并不存在。都是编出来吓唬人的故事。“我们的恐惧让对手变得更强大。”熊的存在,只是为了震慑人,只是为了塑造某种“秩序”。险境之下,是无熊之境。导演帕纳西没有因为熊而离开森林,因为伊朗是他的国家,有他深爱的一切。就如电影中投海自尽的女主,发自肺腑的反问,“我为什么要离开?”帕纳西最让人敬佩的一点是,他不会用对制度的拷问讨好西方世界,始终真诚地讲述着当下这个时代,发生在自己国家和自己身上的故事。已经这么难了,他仍表示:禁令永远都会存在,但这样的时代最终会走向完结。重要的事有耐心,并且去抵抗…一位豆瓣网友评论道:不必对帕纳西太苛刻,因为他光是举起摄像机就足以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是啊,举起摄像机的那刻,他就已经胜利了。参考资料:[1]“伊朗囚徒”我拍电影我活着 | 北京青年报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为帕纳西的执着点亮“”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